2015年海昌奖获奖者先进事迹(九)
2001-2005年,吴勇飞任吉林省冷水性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2005年至今,他任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管理站站长。在保护区一线工作的15年,吴勇飞在保护区管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执法巡护等方面做了突出贡献。
吴勇飞同志任保护区管理站站长期间勇当重任,重新组建管护队伍,初步完成了该保护区的管理和巡护执法工作。他组织建立了6个管护站点和一个流动站点,吴勇飞多数时间在各站点参加巡护工作,每年巡山巡河上百次。2002年,通过联合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共同执法,使保护区执法力度明显加强,同年保护区新建了两处林蛙孵化基地,使林蛙孵化量明显增多。吴勇飞在2004年秋季第一时间发现了保护区森林火情,及时上报并立即扑救,避免了一次森林大火的蔓延,得到了县政府的表彰。
2005年5月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以冷水性鱼类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勇飞同志被任命为保护区资源管理站站长。在任期间,他起草了保护区资源管理站规章制度,制定了资源管理站站长工作职责、资源管理站巡护人员工作职责,制定了保护区工作巡护制度。他还参与了采捕细鳞鱼亲鱼1000余尾,采捕鸭绿江茴鱼亲鱼3000余尾,以及吉林省水利厅下达的《鸭绿江茴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科研项目。同时,他带领职工历时两个月,徒步400多公里,完成了保护区勘界和101个保护区界碑埋设工作。
15年来,吴勇飞同志始终奋斗在工作第一线,有11年的春节都是在保护区的站点度过的,15年来由于工作需要,走遍了保护区的所有区域,行程达3万多公里,辛苦总是有收获的,资源管理站的工作成绩显著,从一穷二白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具有2000多平方米的亲鱼培育池,6个管理站点,保护区内保护物种数量明显提高。保护区工作既苦又累,执法工作即艰苦又危险,但他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严格执法,勇于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多年被评为单位的先进个人。
陈春山(左一)解剖细鳞鲑
陈春山,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工作30余年,奋战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第一线。见证了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历程。参与了北京市自成立水生动物保护专门机构以来所有的重大事项,成为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研究的技术骨干。他刻苦攻关,锐意进取,带领他的团队,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为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2014年被聘为北京市第一届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年第3期《北京农业》刊载了他的先进事迹——《平凡岗位上谱写出的绚丽诗篇》。
全身心投入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展馆建设
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是农业部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批水生动物保护机构,2003年开始由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开始迁址到延庆扩建。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更多的内容,能够让有限的设施充分发挥作用,陈春山同志进行了无数次展品布展设计,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施工现场,与施工方磋商,修改方案。在标本鉴定方面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由于种类多,涵盖了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鱼类、珊瑚、螺贝类等,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如今,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展馆已是国内集中展示水生动物最多的场馆。
努力开展科研攻关,提高动物保护技术水平
2008年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新场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陈春山同志主要精力又投入到科技攻关上。在他的主持下,救治中心先后完成了多个北京市农业局科技项目,如《三线闭壳龟引进与驯化养殖技术研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穿孔病治疗技术研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凉疣螈养殖技术》、《胭脂鱼北方地区移植驯养技术研究》、《大鲵北方地区移植驯养技术研究》、《黄缘盒龟冬眠及孵化技术研究》、《龟鳖救治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地区大鲵救治保护技术研究》、《珍稀水生动物常见细菌性疾病快速诊断技术试验与应用》,同时还承担了市农委细鳞鲑、多鳞铲颌鱼相关技术研究和农业部物种资源保护项目。对黄喉拟水龟、金钱龟等近几年市场前景看好的龟鳖冬眠习性进行了研究,掌握了冬眠介质、水温、光照等因素对冬眠的影响,为北方地区开展珍惜龟鳖动物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地方珍稀物种驯养技术和保护对策的研究
根据建设“绿色北京”的要求,北京地方珍惜水生动物物种恢复已被确定为救治中心近几年工作的重点。陈春山同志连续多年到北京两个市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考察,摸清了北京目前水生动物的资源现状,确定了多鳞铲颌鱼、细鳞鲑等首要恢复的物种种类。利用现有驯养条件开展了北京地方珍稀物种多鳞铲颌鱼、中华九刺鱼、细鳞鲑的人工驯养技术研究。通过多年攻关,突破细鳞鲑人工繁殖技术关。细鳞鲑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动物,30年前在北京地区潮白河及支流有分布,其种群恢复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意义巨大。由于细鳞鲑驯养繁殖技术的成功,从2012起北京市连续向白河等自然水域放流了细鳞鲑鱼苗20多万尾,正式拉开了北京市地方珍惜水生动物物种恢复的序幕。该项举措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网络频道、北京电视台、新华网、中国农业政务网、北京日报等8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陈春山同志多次接受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媒体的专访。
戴振国现任常熟市渔政监督大队副大队长,1990年参加工作伊始,自那时起他就全身心投入到所挚爱的渔政执法管理事业上,其所主持、参与的江苏常熟中华鲟救护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救护中华鲟(幼鱼)近千尾,被救护的中华鲟幼鱼多次参与江苏省的长江渔业资源放流。2011年常熟市渔政站被授予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获得渔政执法及资源监测、野生动物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积极宣传法律法规,营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良好氛围
戴振国认识到渔政执法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肩负起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重任,才能使长江中的各类水生野生动物得到有效的保护。从他参加工作起的第一天,就开始着手相关宣传图片的收集,熟悉掌握常熟江段的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品种。在平时的渔政执法工作中,加强同渔民群众的宣传,使渔民群众了然于心。通过宣传,渔民群众发现保护动物或不认识的鱼,就会打电话给他,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理;并且及时地将救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情况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利用将救护好的中华鲟幼鱼放流的机会,同教育局等单位组织放流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中小学生及媒体参加,扩大宣传影响,极大地增强了整个社会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满腔热情救护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1998年,常熟市渔政站就在浒浦分站建立了中华鲟幼鱼救护池,对渔民误捕的中华鲟幼鱼和其他保护鱼类进行救护。2003年分站增挂“江苏常熟中华鲟救护中心”牌子,由他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他就非常认真地查阅有关资料,学习各类救护知识,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救护操作程序。每到中华鲟幼鱼在常熟江段集中出现的4-7月,他就一心扑在救护工作上,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最晚一个回家,并且详细地记录好救护情况。2001年到2006年,他更是住在单位,时刻关注救护情况。夏天水池边蚊虫特别多,特别是夜晚,他却默默忍受了。他说:“只要鱼慢慢好起来就好!”在救护的中华鲟幼鱼被放回长江后,及时将记录材料归纳总结,分析救护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江苏常熟中华鲟救护中心救护规范及操作手册”,大大增加了中华鲟幼鱼救护的成功率,至2014年,已成功救助中华鲟(幼鱼)近千尾。
戴振国同志从事渔政工作二十多年,为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和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有句话说得好“渔业资源保护和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助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