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对文学创造产生的影响

2017-11-16 00:05张传会
电影文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罗琳哈利波特

张传会

(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自古以来,文学创造要有动力,这种推动力,是读者的需要,也是戏剧的需要。一个戏剧繁荣的时代,也必定是文学兴盛的时代,二者相互促进。在人类即将进入20世纪的时候,一个属于文化史的重大发明出现了,那就是电影。电影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在对文学创造的改变上,要远远超过戏剧,而成为促进文学繁荣的重要力量。本文即以近年火爆的文学作品《哈利·波特》为例,来谈谈电影对文学创造产生的影响。

一、电影《哈利·波特》与原创作品的关系

戏剧和影视作品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推动力,而在当代,有许多作品的写作受到戏剧和影视作品的影响。这种影响,重点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和主题上。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哈利·波特》的创作者是英国小说家J.K.罗琳。这部小说中讲的是主人公哈利在魔法学校6年中的学习和成长生活,作品所塑造的魔幻世界,引人入胜,情节曲折,随后的10年中,作者又写下6部。当作者开始创作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时,这部作品就被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看中,开始将第一部改编成电影。2001年11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搬上了大银幕上。电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因为电影完美地塑造出诸多人物形象,为人们呈出一个美妙的魔幻世界。而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也是与电影分不开的。因为电影的热映,使这部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转化,这种转化,即小说风格的成人化趋势。

《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一部以儿童为对象的作品,这部作品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销售了15万册,还获得了斯马尔蒂斯奖、英国图书奖年度儿童图书等奖项。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此时这部小说的定位仍旧是儿童作品,前三部作品都获得了英国“雀巢聪明豆儿童图书奖”(Nestle Smarties Book Prize)。这个文学奖的设立,是为了提高适合11岁以下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这就能看出作者仍是为儿童而写作,其面向受众群体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小说出版和电影的火热,应该是作者所想不到的。不仅仅是儿童,就是成年人对这部电影也充满了期待,这种形势下,小说的转向就成为必然,

二、《哈利·波特》的叙事特征

因为罗琳是读《指环王》成长起来的,她的作品中,也有一个近似于托尔金所定义的“第二世界”。托尔金认为,世人生活的世界是由神来创造的,也就是我们抬头即见的社会。但现实世界既然是创造的,那么一定会有一个神的世界,于是人们就用利自身的想象,也就一种“准创造”权力,来想象另一个世界,也就是第二世界,它其实是真实世界在人们思想和意识中一种反映。但这个第二世界,必须是由人来创造的,它的制度、风俗、伦理、规则等,也必须是世人所能接受和遵循的一种“真实”。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在叙事方式上,要比《指环王》更进一步,她设计了存在于英国国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第九站台和第十站台中的三个柱子,作为现实世界与魔法世界的入口,进一步将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其中所创造的魔幻世界,是如此的神秘,它已经超越了儿童世界和视野,对成年人产生了吸引力。《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编辑尼科丽特·琼斯在评价这部作品时说,这部作品很好地利用了儿童文学传统,并且作品本身是非常有深度的。她还断言,能否对成年读者产生吸引力,将决定着一部儿童图书能否成为一个经典。而这部为儿童而创造的作品的阅读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成年人。作品吸引了那些童心未泯的成年人,“让读者在一个不道德的时代看到了德行的力量”[1]。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被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看中,并搬上大银幕的一个原因。因为成年人才是电影院中的主体,而且事实也证明电影公司的选择是正确的。

三、电影《哈利·波特》使小说写作发生转向

电影改编,特别是续集改编的成功,一是在于忠于原著;二是华纳兄弟公司通过电影技术语言和先进的电脑特技,将罗琳所描写出来的魔幻世界完全真实地呈现出来;三是巨大的票房对于小说的销售推动,这些要素对罗琳此后的创造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她的文学创造发生了改变。罗琳表示:“在撰写后面几集时会尽量考虑电影的表现特点,这将有助于后几集的改编。”[2]此后,罗琳在第四部、第五部的主题立意、写作手法、故事曲折度以及想象力上,都加以改进,一是适应电影拍摄的需要,二是更好地适合于成年读者。比如,小说最后书写的是主人公要到17岁的时候才与伏地魔进行决斗,17岁时近成年,当然要用成年人的智力和思维来解决问题。那么在哈利17岁时,小说对人性黑暗面的展示以及对爱情的书写,其笔法、内容、情节,以及逻辑复杂性和推理也不是儿童所能理解的。而且在1997年时的读者在2007年时也已经是成年人,所以小说最后一部作品《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也注定是写给成年人的。罗琳自己也曾说,她用10年写的七部著作,每一部都比前一部更增加了黑暗色彩。从作品的风格来看,罗琳的笔调和书写,在10年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的思考和设计之下做了大量改进,作品情节的设置、矛盾冲突的安排,也更老练成熟。而故事主人公哈利·波特也要随着情节的需要不断成长,以便为最后故事的高潮做好准备。电影公司当然也需要更好的创意。在随后的电影作品中,不管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还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电影也确实将原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画面展示得淋漓尽致,更具有可看性,更加曲折,更适合银幕展示。

《哈利·波特》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特例,它是第一部随着电影进行创造修正的连续性作品,也是文学创造受到电影影响的典型例子。还有一些小说创造却是受到戏剧模式的影响,并由此影响到影视作品。比如戏剧要强调“戏剧性、剧场性、表演性”等,即将故事在舞台上集中展示。“金庸在他的作品创作中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了西方古典戏剧创作理论,例如古典戏剧的‘三一律’、俄狄浦斯情结”等。[3]金庸自己就说过,他创作《射雕英雄传》时,其中郭靖的“密室疗伤”,一间旧房子集中了各方面人物,故事紧张,情节刺激,明显受到戏剧理念中的“三一律”的影响,是典型的戏剧式的处理。

四、结 语

戏剧自产生以来,对文学创造产生过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于电影来说,显得是如此的轻微。随着电影技术和手法的进步,还会有更多的小说是为迎合电影而作,这种趋势必将影响文学创造质量。因为一些作者在进行文学创造时,会更加重视作品的电影语言的呈现,过分强调镜头感,这就会影响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或叙事节奏,毕竟有些适合镜头呈现的影像是不适合于语言书写的,这就会降低文学作品的质量,影响到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罗琳哈利波特
读《哈利•波特》有感
寻找93/4站台
成为哈利·波特
好脏的哈利
勇敢的哈利·波特
罗琳和川粉对怼
——吐槽之神快来膜
罗琳 从自杀阴影中走出的哈利·波特
像哈利那样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