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望劭
将广电媒体打造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
□ 廖望劭
今年6月15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在湖南调研时指出,要扎实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高标准办好电视台,打造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有关通知,就如何“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做出了具体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工作者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和鼓舞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辛苦耕耘,努力创新创优,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原创节目不断出现,唱响了主旋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节目还存在价值扭曲、娱乐至上问题,唯收视率、市场化问题,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综合总局有关领导讲话内容和有关通知文件精神,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广电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是我们广播电视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媒体的党性原则,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48字职责使命。在宣传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新闻立台,着力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承担起“稳预期、稳思想、稳人心”的重要责任和“保持全社会思想统一、人心稳定”的重要使命。
第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广播电视工作者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做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精品力作。那些获得人民群众喜爱认可的节目,无一不是从百姓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从鲜活基层实践中获取素材的。广播电视工作者要持续深化“走转改”活动,话筒和镜头要对准基层,新闻报道要聚焦于火热的现实生活、鲜活的基层故事和质朴的人民情怀,使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成为声频荧屏的主角,更好反映人民呼声,满足人民需求。
第三,要秉持社会责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是广播电视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有助于增强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彰显媒体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标志。广播电视媒体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决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成为市场的奴隶。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广播电视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要不断开拓创新,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将广电媒体打造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优秀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