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策略研究

2017-11-15 13:52黄振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

黄振

摘要:长期以来县级电视台处于“四级办”的最底端,新闻节目创新存在着不足,基于此笔者提出利用地理和心理接近性组织节目、增加相关民生新闻选题、重视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提升新闻的传播方式等策略进行革新。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

近年来各种媒体机构纷纷崛起,但在这些机构中,县级电视台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造成县级电视新闻节目报道问题重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观原因是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态度等,客观原因包括电视台落后的技术等等。要想县级电视台得以继续生存发展,在认清其问题的根源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激流勇进。否则因为单一化的结构、贫乏的人才、较小的规模和短缺的资源会继续处于“四级办”的最底端。为此,笔者针对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报道的改进和创新提出以下建议。

一、利用地理和心理接近性组织节目

县级台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大都处在农村,除去区县一些居民观众之外,县级台主要的受众是农民。县级电视台都是将周围发生的事作为报道内容,包括农民生产生活、民生新闻内容、县区动态等,这些都聚集在该县区这个有限范围之内,从新闻的价值原则来看,群众对新闻关注的持久度和兴趣与受众群众的距离成正比。从“使用与满足”[1]理论来看,观众获取新闻信息首先考虑的渠道就是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对于电视观众来说,新闻信息的心理接近性要比地理接近性更加重要。此外,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在本地长期居住,在关注新闻事件的角度、判断新闻事件的价值、叙事語言的表达和组织方式上与当地观众的相似度极高,所以心理接近性非常强。例如,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拉呱》就是这一优秀电视新闻节目的代表。当地县区独有特色的曲艺和方言都可以成为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语言,在表达方式、内容选择方面与主要受众群体的习惯相符就会收获不错的效果。

二、增加相关民生新闻选题

民生新闻密切联系百姓生活,与人们切身利益和生活息息相关,受众群体对此相当关注。因此,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中要尽可能增加选题,新闻报道要尽可能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2]的宗旨,对新闻稿的形式进行改进,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以平民化的视角进行,时间叙述时要保持生活化语言,真正让县级电视新闻节目“活”起来。此外,还要对民生新闻的体裁多加关注,注重它的多样化,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的时候可以用暗访、调查、访谈、叙事、评论等各种形式,争取一下吸引住观众;开通一定的渠道和平台,鼓励群众采用监督、投诉、举报的方式为电视台提供新闻线索,观众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参与新闻报道;坚持后续报道常态化和民生新闻深度化的原则,帮助百姓持续不断的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视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

在权利的运行机制中,舆论监督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保证“权为民所用”,因此成为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的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潜在的问题矛盾纷纷出现,看电视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行车难等,以及干部作风、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土地林权、劳资纠纷等这些时代特征比较浓厚的民生问题也逐渐涌现,给媒体带来新闻报道来源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新要求。新闻记者必须紧紧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到底层采访群众,在紧密配合编辑的基础上从多题材、多角度对获取信息进行表现,让存在的社会问题真正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深化主题,让备受群众关注的矛盾升华到整个社会对此展开讨论。

四、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为了提高电视新闻的感染力,除了以上提到的方式之外,发挥自身优势是关键,以此使电视新闻类节目更有现场感。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现场直播报道、现场报道,还有一些提高观众现场感的方式,这些都可以让报道气氛和现场感增强,观众在其中感受到真实性,吸引力和不可预见性让观众会持续关注。当前,大多县级电视台让然不具备直播水平,有些电视台尽管有几年直播经验,但一般都是重大活动才会有,基本上没有新闻直播,出境记者水平有限,不符合直播要求。电视新闻可以通过解说词、同期声、画面等的辅助作用,做到事件发生场景的再现,使得电视新闻可以声情并茂,让电视新闻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独特性。为了使得新闻更加真实和更具感染力,采访对象的念稿情况要尽量避免,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提前与采访对象交流和沟通,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五、提升新闻的传播方式

媒介融合的进程因为数字时代来临而更加迅速,新闻传播正在向“融合新闻”发展,新闻媒介在工作流程、管理体制上出现改变,内容不断整合,主题也日渐多样化,同时增强了新闻传播的载体功能。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县级电视新闻也应该实现融合新闻,利用手机、网站、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实现同一个平台的协调合作,根据媒体的不同特点抓住自己的受众群体,利用各自优势和特点让自己的受众更加稳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更容易形成,最终实现“融合新闻”。要尽量开通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结合当天发布的新闻重点,对没有采用的重点稿件进行补充,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为县级电视台在技术水准和设备方面有限,后期的制作自然会比较粗糙。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多元化电视节目的出现,电视台会要求专业更强的后期制作人员。所以专业人才的引进是必要的,为了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还要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按时进行业务培训,诚邀专家来台现场指导后期人员;进行制作竞赛等活动,提高后期工作人员加强自身专业水平的积极性;为了适应时代进步要求,新设备的引进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郑变红. 浅析当前形势下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07):240.

[2]高爱军. 浅谈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01):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路径探究
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与艺术性研究
5G时代电视新闻节目融合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县级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探析
新媒体时代下县级电视台的局限及发展趋势探析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县级电视台创新思路研究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增强新闻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