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7-11-15 21:34常宁党燕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辅导现象

常宁+党燕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际,发现数学课程班级内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突显出来,越到高年级班级之间的差距越大。当然,这种差距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问题,有学生的问题,也有班级管理的问题等等。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减少这种现象出现,笔者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形成两极分化的成因

1.学生因素:爱迪生曾说过 “成功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他在承认后天努力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承认人的智商是有区别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可以看出,学生入校时本来都是白纸一张,但由于受智商的影响,一年级就已经表现出学生学习的差异,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随着知识由直观思维往抽象思维的转化,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缺乏,加上学生习惯的差异,都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

2.教师因素:

(1)一般学校在老师任课的安排上采用的都是分段循环的形式,如果老师平时不注重学习,那就势必造成了“教几年级的老师就是几年级的水平”的现状,低年级老师不了解高年级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够,对知识的延伸达不到高年级的要求,而高年级老师对学生学过的知识点不了解,对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不熟悉,势必造成在教学时出现空中楼阁的现象,或者出现知识点的偏移。现在就有些高年级老师不了解低年级教学现状,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直接采用数量关系来解决,在解方程的教学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未知数在减数的位置、除数的位置类型的方程是可以的,但采用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去解答,这些做法都值得怀疑。

(2)老师的责任心与组织教学的能力。随着班级中学困生的不断出现,随着老师付出效果的减弱,不少老师越来越缺少耐心;同时,由于个别老师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組织能力的缺乏,上课时出现多种不应出现在课堂的现象,造成了学生课堂上学习效果的低下。

二、解决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

1.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1)要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平时进行的研讨课都是执教老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备课组内充分研讨的结果,很难听到真正的常规课,而每位老师的课堂组织艺术、教学经验的积淀、随即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都是从平时的每堂课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我建议每位老师要虚心学习,主动找有经验的老师听课,备课组长还可以根据组内实际多安排一些这样的常规课,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

(2)加强多重练习,是减少两极分化的有效手段。差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容易遗忘,为此,我认为,加强多重练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少老师认为,重复性的训练会让学生厌烦,那你为什么在训练点不变的前提下,变换一下训练的方式。例如:在设计圆的面积的练习时,第一节课可设计告诉半径、直径、周长求面积的最基本的训练;为了让学生不厌烦,同时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第二节课即可进行变式训练,既告诉半径、直径、周长,同时也告诉面积,让学生判断其正确与否。多重练习我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节课中的循序渐进的分层练习,二是第二节正式上课前针对前一节课存在的问题的变式强化练习,三是在复习课时的巩固练习。通过不断的变换,反复的强化,后进生才会逐渐减少。

2.强化辅导功效

(1)加强集体辅导

由于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具有共性的特征,他们基本上都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因素,而老师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因此,进行相应的集体辅导是必要的。

(2)强化个性辅导

由于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具有十分强的个性特征,因此,必须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具体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每位老师要对后进生做到循循善诱,除了教会他们在课堂上学会“提问”、学会“参与”、学会“感悟”外,老师还要多照顾他们,课堂上多让他们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课后一定要做到一对一的耐心辅导,包括作业的面批,试卷的面批等。同时对于作业的布置,特别是练习册,一定要做到分层布置,让他们逐渐进步,一促而僦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总之,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和做法,只要我们坦诚交流,主动请教,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本学期班级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会逐渐消灭。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辅导现象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减少农村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之我见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