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15 09:22余亚妮
商场现代化 2017年20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绩效评价部门

余亚妮

摘 要: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组织更好的履职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管理者按照实际业务需要合理安排各种财务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但从实践来看,由于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履职需求的多样性,财务预算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更好发挥。因此,本文以基层人行预算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控制财务风险、保证各项业务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风险及应对

一、预算管理发展历程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國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种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预算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预测,它还涉及到有计划地巧妙处理所有变量,这些变量决定着组织未来努力达到某一有利地位的绩效。根据预算内容的不同,预算可以分为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从预算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划分,可以分为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

近代预算制度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首先应用于政府机构,后来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20世纪70年代,零基预算在西方国家兴起,它的产生使预算管理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中国的预算制度肇始于晚清,并于上世纪40年代在延安边区达到一个高峰:实现了预算民主。新中国成立后,财务预算经历了统收统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级分税等几个阶段。

预算管理,其根本点就是用预算来代替管理,使预算成为一种自动的管理机制,一方面与市场机制相对接,以市场为起点。另一方面,与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相对接,以保证权力的制衡。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预算管理条例》,明确了其适用范围、原则和预算级次。随着法制体制的健全,为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预算管理职权、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等做出明确规定。经过20年的反复实践总结,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2015年《新预算法》应运而生。正是这些变化使得预算管理得以“与时俱进”,不仅没有阻碍竞争和创新,而且有助于协调和进一步发展。但随着经济形势多样化、复杂化,预算既要满足组织不断发展的履职需要,又要体现一定的绩效,给单位的预算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二、预算管理存在的风险

1.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员工在思想观念上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财务预算工作是领导层的事,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而下级行会计部门也仅仅是为按照上级行要求而被动完成相关任务,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差,只为给多少费用办多少事,几乎很少考虑绩效管理的理念。预算管理没有真正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不能较好地适应央行履职需要。

2.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目前央行预算编制以部门预算为主,自2015年开始每年按照要求各部门先编制三年规划,最后由会计部门汇总全行预算,逐级上报。执行过程中按照预算逐步实施,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无监督部门参与。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加重了资金的供给矛盾,追溯原由缺乏刚性的监督考核机制。

3.地域性差异。地域性差异主要表现在预算的分配和执行上,近几年由于上级政策的影响要求费用指标分配上向基层行倾斜,除人员费用外,其他指标基层人行相对宽松,资金使用的风险加大。另一方面上级行在分配指标时,未充分考虑当地物价指数、基础设施、地理位置等影响因素,等额资金的使用绩效不同,再加之管理层对指标的使用有的持乐观积极态度,有的相对谨慎,上级行在下达指标时差别对待,造成人均指标差距大。如同为地市中支,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交通运输成本、差旅费等相关费用相差较大,偏远行财务管理难度加大,不可控因素增多。

4.预算执行不力。新形势下,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对财务行为都有更严格的要求,八项规定严格禁止的财务行为有80条,包括经费管理、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公务出差、临时出国、公务用车改革、停建与清理办公用房等方面。可是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部分领导层对预算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管理粗放,对不当的财务处理行为风险麻木不仁,放松必要警惕。个别财务人员制度意识和法规意识淡薄,用人情、信任代替制度,制度执行“打折扣”,凭经验处理业务,导致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存在。

5.执行进度不均衡。央行财务体制的特点,每年刚开始紧缩各项开支,不敢放手安排项目,到年底指标明朗化,上级行再追加指标,造成突击花钱,项目“井喷”,执行进度呈现不均衡,加大执行中的风险。特别是年底项目,风险隐患较多。

三、风险应对措施

1.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力度、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基层央行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意识到此项工作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要全面认识到,财务预算从编制、执行到管理,需要事权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科学合理的制定远期计划,预算需要的费用,财务部门汇总全部费用,按照先急后缓的要求作出安排,让财务预算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业务的保障。

2.全面落实财务预算管理责任机制。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做好预算的责任落实,把预算目标逐层分解,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目标,进一步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活动,指导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基层央行应严格贯彻执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财务预算管理责任制原则,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管理责任机制。

3.强化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财务工作是政策性强的工作,优秀的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沟通、协调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后续教育、岗位培训、参加各种专业考试、听知识讲座,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能力和政策水平。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及时的了解他们对财物的各项需求,在正确估算的基础上做出较准确的预判,并督促事权部门按计划完成采购任务,均衡保证各部门的需要。

4.提升预算执行力。预算重在执行,一般情况下财务预算经财务管理委员会通过后,不得随意调整更不允许超支。确实需要,要提前提出变更计划,经管理层同意方可变更。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逐步探索定额管理机制,细化公用费用开支,保证部门预算额准确性可靠性。始终坚持“先有预算,后有开支”的原则,并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做好责任落实,把预算目标逐层分解,明确各支行各部门的责任目标,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强化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树立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5.引入绩效评价体系。“花钱必问效”,绩效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项目立项、项目预算、资金落实、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预算执行、项目产出及项目效果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其结果能够反映预算管理的情况。预算管理机制科学、良好,管理到位,那么绩效评价分值相应较高;相反,项目的绩效实现程度反过来能够校验预算管理是否科学,哪些环节的分值较低,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从而为以后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和管理途径。同时,绩效评价为预算分配提供依据。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单位或部门项目进行奖励,增加预算资金安排,优先保障和支持;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单位或部门项目给予惩罚,相应减少预算资金安排。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绩效评价部门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时期下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性与对策研究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办法探究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