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入学适应性及幼小衔接对策探究

2017-11-15 22:13李昕蔚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生对策

李昕蔚

摘要: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随着角色的变化,往往会出现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技能欠缺、身心健康欠佳、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小学生的心理正常发展。本文试通过对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幼小衔接的对策探究,从不同侧面提高小学生入学的适应性。

关键词:小学生;入学适应性;幼小衔接;对策

学龄儿童进入小学后,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因环境的陌生而感到不安、孤独、焦虑,严重的还会呈现躯体化现象,如:一上学便头疼、恶心、尿频。这种状态会降低孩子的学习质量。研究小学入学适应性问题,旨在引起幼儿园、家长和低年级教师对小学生入学适应的足够重视,创造条件让孩子走进小学校园之始,能尽快接受新环境,融入新群体,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内涵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其生存功能、发展目标相应变化的能力[1]。”在对适应这个概念进行界定时,国内学者大都以皮亚杰的“平衡说”作为理论基础,认为适应“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取得与环境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状态即适应状态;个体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适应过程[2]。”

二、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基本类型

(一)环境适应不良

对儿童来说, 由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生活的一大转变。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多数学生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很自然地会产生孤独、无助、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二)学习技能欠缺

部分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听老师讲课、没有基本的阅读能力、没有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会学习的学生。

(三)身心健康欠佳

部分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心理压力大,他们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时间一长,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扰会躯体化,感到体力不支、精力不足、思维迟钝等,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

(四)人际关系不良

由于当前的儿童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他们长期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从而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中心状态,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入学后,很多儿童没有谦让、合作的意识,他们不善于与小伙伴相处,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三、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前很多家长的一致观点,所以积极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家长与孩子一道忙得不亦乐乎。但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精神也会委靡不振,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还有的学者报告,在催早熟的领域恰恰会导致较为低下的发展水平,而且会使整体的发展发生紊乱[3]。

(二)家长急功近利,儿童提前入学

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早上学是件好事,但在调查中发现,提前入学的孩子适应性较差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或晚入学的儿童。“一个小孩,1岁时不会走,4岁时不会骑自行车,6岁时不会在这一个房间里想象另一个房间的景象,10岁时仍不能抽象思维。但到了18岁,他就能做所有这些事情。并不是有人教会了他,而是因为他和他的神经系统演进变化了。”(George E.Vaillant语)可见,提前入学并没有实际意义。

(一)提高家长素质,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寓教于乐的教育观。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4]。”在卢梭看来,孩子在3岁时就要长得像3岁的样子。身为父母不要扰乱孩子生长的秩序,不要“干蠢事”。卢梭的思路是:“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5]。”另外,不要时刻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也不要用太多的兴趣班挤占孩子的时间。从来没有体验过鸟语花香的人,从来没有仰望过苍穹,凝视流星划破夜空,静听天籁之音的人,是不幸的。

2.培养孩子凡事自己动手的习惯和积极性。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要把自食其力当做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6]。鼓励孩子自己试着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3.重视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身体成长。“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叔本华语)家庭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脑袋,不能贬低、压制脑袋以下的部分,不要以剥夺孩子性格和身体的成长为代价,培养所谓的神童。

(二)幼儿园教育科学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精神教育幼儿。其次,有意识地为大班幼儿入学做准备。比如,在大班第二学期,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如通过开展比一比“我能准时到园”的活动,让孩子逐渐形成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三)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个性化,提高小学入学适应性

1.教育生活化。对小学新生的教育中,尽量生活化, 教师要给新生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在和教师互动中,感受到父母的亲切,在和同学的相处中,感受到小伙伴的熟悉,让学生感受到每天上学是一件开心愉快的事情。

2.教学趣味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年级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从儿童的需求出发,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教学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更富有趣味性。

五、结论

为了让儿童的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提高小学入学适应性是关键。如果我们的家长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幼儿园教育科学化,小学低年级教师富有爱心和童趣,那么孩子们将会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将会开启一个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学习新旅。

参考文献:

[1]潘玉明,郭瑞芳.擁抱太阳[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

[2]成尚荣.健康童心——小学心理教育案例解读[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2).

[3]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许良英,范岱年,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6:44.

[5]卢梭.爱弥儿: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6]刘良华.家庭教育的一百个信条[J].中国德育,2009,(2)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小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