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的立场教学与实践研究

2017-11-15 16:57伍漓恋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高校

伍漓恋

摘要: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必修课程,历来是教书育人的核心与重点。然而在多元思想长期影响下,当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目标与现实存在间产生了不小的差距。强化立场教学与实践是在巩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基础上以实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从而改变当前部分大学生价值扭曲、信仰混乱的现状,为社会培育出符合主流价值观要求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立场教学;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作为培育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意识合格大学生的核心阵地,历来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新时期全社会都在教育、引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正在不断优化创新,通过更多的实践教学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响应素质教育改革战略大方向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作为一门经典的政治理论课程,高校思政课长期以来便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责任,是培养信仰高尚、意志坚定、道德完善、人格健全的高等教育人才的主阵地。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传统教学模式却也同时存在教学形式相对刻板、单一的问题。高校思政课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惯性却渐渐让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表相和精神实质间的差距日益增大,甚至出现了教育形式和结果“两张皮”的问题。

尤其是在多元思想越来越深刻影响社会各环节的当下,部分高校学子仅仅将思政课当作获取学分的途径之一,却在意识深层怀疑甚至否定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少数大学生甚至丧失信仰、价值观扭曲,在思想道德、政治立场诸多层面与社会主流要求间背道而驰。

二、高校思政课的立场教学

(一)深入、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育与体系建设

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顺应新时期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的必然。包括高等教育领域在内,全社会都正在掀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系的热潮。高校思政课自然需要跟上这样的社会发展节奏、满足现实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加大优化创新力度,为大学生营造出培养良好学习态度与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整体氛围。高校思政课需要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要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这不仅需要在思政课程教学的各环节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体系建设,也需要借助更多实践性质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化与落实。同时,应当充分借助党、团、学生组织的力量抵制包括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在内的不良思想的负面影响,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努力在校园内外营造出风清气正、高尚纯朴的良好精神风貌与环境氛围。

(二)深入、持续推进教育改革

高校思政课需要尽快、彻底转变传统教学、考评仅仅凭借书面考试成绩一种方法的模式,大力推动思政实践式教育与考核机制建设,要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应当着眼于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上,并在传统关注考试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包括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在内的过程教育。这不仅有助于改变过于功利的教学意识与学习动机,也有利于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融合,实现思政教育的落实,让思政理论内化到学生精神、意识的深处,最终在行为模式上体现出来。

三、高校思政课立场教学与实践的策略

(一)利用多种社会实践形式推进思政实践课教学

应当着力让高校思政课教学走出课堂狭小的空间,进入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不少地方,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包括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已渐成常态,这一教育形式不仅可以作为思政实践式教学的良策,同时也是增加大学生社会工作经验、丰富人生阅历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课堂外的社会工作与活动里,大学生能够与真实的社会零距离接触,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借助课堂理论展开分析。这是让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实际的最佳渠道。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借助丰富的社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利用理论指导实践,更能通过实践反馈、佐证理论。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理解和认知,也有利于学生摸索和掌握一套更加个性化的思政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方法。这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和接受度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

(二)利用宿舍文化建设提高思政实践教学的渗透性

对多数高校来说,住宿制是开展高等教育最普遍的手段。因此利用宿舍文化建设提高思政实践教学的渗透性是又一项重要举措。比如在宿舍楼中建立文化走廊,利用摄影、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介绍学校特色、开展好人好事评比表彰、介绍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先进事迹等。这既可以丰富和活跃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又是将思政实践教学融入日常生活、让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极佳途径之一。

(三)在实训基地、实习过程中实现思政实践教育内化

对众多应用型高校来说,思政教学与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在实训基地、实习过程中实现思政实践教育内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借助工学结合模式,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得以在工作岗位中具体展示,通过体验式教育可以让学生真切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工作品质、培育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促进作用。这一形式不仅可用于思政实践式教学的优化创新,同样可以延伸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亦可作为企业文化的有益补充。但最主要的是,伴随工作和劳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易从书本理论落实到现实,实现思政实践教学的内化与固化。

结束语:

改革开放数十年来,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多元化的价值观与思想意识也正在全面侵袭和影响新时期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虽然在引导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坚持不懈、不遗余力,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与单一依然造成理想与现实间差距的不断加大。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强调立场教学与实践不仅是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是为了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性教学中实现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固化与强化。这不仅是为了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品质和成效,也是为了在多元思想全面影响、社会信仰出现混乱的现状中正本清源,为大学校园营造出更加健康、积极、稳定、和谐的心理氛围。在此基础上,高校才能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政课立场教学与实践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的认同与接受,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符合主流价值观要求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研.整体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6):18

[2]严战定,陈静.实践性教学是大学生快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1):61.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项目:JGB2016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政课实践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