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彦军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出生在德国纽伦堡,13岁时,他画了一幅自己的肖像,形象生动、逼真。19岁时,他为父亲画的肖像,充分显示出成熟的素描功力。丢勒博学多才,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在德国,丢勒享有很高的声誉。
一、娃娃读画
面对丢勒的作品,我去感受:
大师的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样人的手?
你观察过工人、农民的手和我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了解人手的结构特征吗?
手有哪些功能?手会说话吗?你可以用手做几个不同的动作吗?
丢勒是绘画大师。他总是仔细地观察左手右手、手心手背,“有点皱纹、有点松弛”,画得精准,画得有力,画得精彩!
二、老师说画
在德国纽伦堡陈列室,有一幅画在威尼斯纸上的世界名画,称为“祈祷之手”。作者是16世纪艺术大师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这位杰出艺术大师有许多作品,但没有一幅画能像“祈祷之手”那样感动人。
这里面还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丢勒从小喜爱画画,很有艺术天才,但因家境贫寒无力投师。一天,他与他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商量:“你和我这样一面做工一面读书,恐怕都难学成。不如由一人先去工作,供另一人专心学艺,什么时候画品可售时,再让第二人来学习。”对方完全赞同,并执意让丢勒先去学画。
可是当丢勒学成时,他的朋友终因过分劳动,双手已显得粗糙不堪,手指僵硬变形,再也无法握画笔了。但这痛苦的事实并没有使这位朋友发一句怨言,他依然默默地劳作着。一天,丢勒回来时,听见房内祈祷声,他静静站在半掩的门外,只见他的朋友合举着自己的双手,满脸泪珠,颤抖着嘴唇祷告说:“亲爱的主,求你赐福给丢勒,使他成功,将我终日所盼望的那种艺术,加倍赐给青年丢勒,阿门。”
这幅感人至深的伟大情景,怎么能不使丟勒感激涕零。这么大的爱心激发了丢勒的艺术构思,他呆呆地看着,任由泪水有如断线的珍珠流淌,口中自言自语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应该怎么办?我要以神所赐的天才,画出这双伟大的手,使一切爱看我画画的人,知道世界上竟有这种无私的爱,使他们晓得他为了我付上了牺牲的代价。”就这样,丢勒悄悄地把这双手画下来,命名为“祈祷的手”。你看那粗糙的双手,膨大的关节,破裂的指甲,昭示着一个平凡的人发出不平凡的爱。
三、孩子们的画
作画要点:
①利用遮挡关系表现不同姿态的手。
②深入细致刻画出手的结构特征。
③表现出不同姿态手的美感。
儿童的感知与表达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这是来自手势动态瞬间给予的感受。儿童通过这种局部的描绘表现人的情感心态,儿童潜能使他们较好地画出了自己的感受。
四、给爸爸、妈妈的话
儿童画画,观察是第一重要的,我们平时可以引导孩子学会观察,鼓励孩子用心去看,就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精美的地方。endprint
早期教育(美术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