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
管理者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上,他若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机不被窥破。如果下属很容易就揣摸到上司的心理,他就很可能用之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从而危及或破坏管理者意图的实现。不暴露自己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体现出与下属的等级,使自己保持一种上司的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架子”。
说起“架子”,似乎就是让人讨厌,认为是脱离群众的表现。但实际上,它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内在的理由。
许多领导正是通过有意识地“摆架子”,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等级的存在,感受到领导的支配力和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领导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需的。如果领导过分随和,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很可能就会轻慢领导的权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进行破坏。所以,领导通过“架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对于领导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必要的。
“摆架子”会给领导带来威严感,会给下属这样一种形象:即他可以随时行使他的权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威严感会使领导形成一种威慑力,使下属感到“服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服从则会给自己造成不利”。
从一定意义上说,管人者必须是一直护理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如果被人认为是轻率浅薄、软弱怯懦、优柔寡断,就会受到他人的轻视。他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出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坚忍不拔。
有“架子”的领导就仿佛是一座云雾缭绕、幻想纷呈的大山,看上去高深莫测,不可捉摸。其实,这种掩盖心机的效果正是树立权威的需要。
领导的“架子”还是一种避免打扰的防范性措施。你性情太随和,人人都以为你好说话,所以,鸡毛蒜皮的事都找你来定夺,你把“架子”摆起来了,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小事的烦扰,从而集中精力去谋大事。所以,“摆架子”应该是领导艺术的一部分,有利于管理者对政务的决策。
“摆架子”还有利于丰满领导的高大形象,它有时是一种自信和自尊的体现,使管理者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威信,从而唤起下属的敬佩。当然,下属中腹有良谋者也会偶然发现领导的装腔作势,但却不愿拆穿这个西洋镜,因为无论是谁,都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中国人素以获得权力为“荣耀”,不摆一点“架子”,怎么能顯示出领导的高大形象呢?
所以,管理者的“架子”绝非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它还包含着相当的领导艺术的奥妙,更有着心理学上的微妙含义。群众都有服从权威的倾向。而管理者通过得体的“架子”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意志力、傲视群雄的态度以及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气势,则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权威,更能从形象上唤起别人的敬佩和好感。
当然,凡事都过犹不及。一方面,一点“架子”不摆,可能会被人瞧不起,工作起来难以服众;另一方面,你“架子”摆得太足,与人离得远远的,也会有负面影响。所以,管理者“摆架子”一定要把握好度,这样才会让自己的管理职能充分得到发挥。(摘自“当当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