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谈判》三课堂联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017-11-15 18:34曹杰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摘要:本文从高校本科《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入手,从理论上阐述了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而设计了《国际商务谈判》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将有限的课堂环境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谈判能力,形成“以赛代练,以练促学”的“三课堂”循环联动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实践创新。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

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与多重自贸区建立的国家战略叠加,国家急需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级复合型商务人才;同时,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也成为国际贸易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经济学院国贸系把长期教学实践中秉承的传统和理念归纳为“以国际化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研相长的师生互动机制”两个方面,并作为国贸系的办学特色。专业教学方法改革需落实到具体课程,而且十几门专业课程同步进行教学改革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因此国贸系以《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为试点,进行三课堂联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其他理论性课程不同,《国际商务谈判》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在校学生几乎不可能有机会参与真实商务谈判,且课堂模拟与真实谈判环境的落差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因此,国贸系以《国际商务谈判》为抓手,践行“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将有限的课堂环境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谈判能力。

一、现有课堂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因为商务人员职业的特点,一家企业一般不可能批量接收很多的国际商务专业实习生,好多的学生在毕业实践过程中很可能找不到专业对口岗位的单位进行实践。

第二,即便是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实践,也会因为这个岗位自身的保密性等因素,不会让实习生直接参与甚至觀摩商务谈判全过程,尤其是重大项目的谈判,实习生能做一些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就算不错了。

第三,在于实习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刚出校门,涉事不深,理论知识有,但无社会经验,应变能力不强,也无法胜任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商务谈判工作。

第四,鉴于商务谈判工作本身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既要具备国际化视野与理论素养,同时又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与沟通能力,学生从入职到具备工作能力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而用人单位一般不会组织相关培训与学习。

在对以上四个问题思考基础上,国际商务专业成立以来,国贸系深刻剖析《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三个课堂现状,分析我系现有环境资源条件,总结三个课堂融合规律,进行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实施和探索。

二、“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一)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B.S.Bloom等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包括对职业的认知、职业的情感、职业能力等几个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与多重自贸区建立的国家战略叠加,国家急需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级复合型商务人才;同时,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也成为国际贸易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

(二)三课堂联动内涵及实践教学内容

三个课堂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三个实践教学环节。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是以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并在校内进行的实践类课程为主,包括在校内进行的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指教学计划以外的课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实践、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为主,还包括学生社团、俱乐部、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技能竞赛活动等,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第三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校外,是第一、第二实践教学课堂的拓展。包括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专业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岗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调研服务等各种产学合作教育等。

三、《国际商务谈判》“三课堂联动”运行机制

(一)以《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为依托的第一课堂旨在积累国际商务专业知识。

本课程总共48课时,其中32课时用于基础知识讲授,16课时用于案例分析与课堂分组练习;同时辅助以“商务谈判模拟软件”,配合国贸系商务谈判实验室,为学生营造最真实的模拟谈判环境。期末考核为分组商务谈判模拟形式,同时需提交纸质谈判策划方案研究。

(二)以“国贸系模拟商务谈判大赛”与“商务部全国商务知识竞赛”为依托的第二课堂磨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二课堂力争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综合专业技能。“国贸系模拟商务谈判大赛”注重实践能力,每学年举办一次,覆盖国贸系全体二、三年级学生,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采取淘汰赛制,评委由国贸实务教研室教师担任,赛事组织由国贸系与学工办联合举办,整个比赛从初赛到决赛历时一个月。“商务部全国商务知识竞赛” 注重理论积累,每学年举办一次,覆盖国贸系全体三年级学生,初赛采取网络答题形式,成绩优秀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同时有机会获得商务部组织的校企对接活动。

在刚刚过去的2016-2017学年,国贸系更是将传统的商务谈判大赛成功拓展为包含四大模块的“商务实践月”,并取得圆满成功!第一届“商务实践月”活动由国贸系和国贸系学工办联合主办,包含多个子活动,分别有三个校级比赛,一个系内培训活动。从基本的商务礼仪培训、商务英语演讲展示到商业企划书的撰写,最终落幕于模拟商谈大赛。旨在探索教学模式创新、丰富实践类教学形式、践行“以赛代练,以练促学”的“三课堂”联动模式,锻炼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领导能力。同时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与分享创意的良好平台。

1.规模扩大。“商务实践月”将传统系内比赛推广为全校活动,在历时40天的比赛活动中,共计290名参赛者,40余只参赛队伍,经过14轮激烈角逐,参与的工作人员超过100名。endprint

2.形式丰富。“商务实践月”共包含“谈、商、论、践”四大活动。

“谈”:模拟商务谈判大赛,共有来自全校的140名同学组成的28支参赛队伍参赛,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五届,并得到教务处及院领导的一致好评。本届比赛成功推广至全校,赛事共计5轮。谈判内容、评分标准、比赛程序和谈判场景设计等由国际贸易实务教研室老师依照全国谈判大赛的標准制定,并由该教研室老师担任评委。

“商”: 商务礼仪培训。由国贸系教师与我系优秀毕业生代表为本系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从着装礼仪、会面礼仪、问候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用餐礼仪、仪态礼仪等7个方面全方面进行商务礼仪培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商务礼仪作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用以维护企业形象或个人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好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论”:商务英语演讲比赛。在国际化大趋势下,国内人才市场对学生英语,特别是商务英语的要求愈来愈高。诸多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能否用自信自然、清晰准确的商务语言来与老板和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职场发展。在此背景下我系推出首个英文类比赛,比赛效仿剑桥商务英语(BEC)口语考试模式,围绕商务应用的主题,以命题演讲、即兴答题、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商务英语的基本素养,比赛由国贸系双语教师与英语系教师担任评委。

“践”:商务企划书大赛。在品牌营销中,一份好的企划书无疑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专业的品牌策划书在商务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参赛选手需为抽签选取的特定行业进行品牌与营销策划,评委根据企划书的创新性、可行性,以及现场答辩的表现进行评判。

(三)以“全国商务谈判大赛”为依托的第三课堂来检验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学年参赛一次,参赛选手从“二课堂”系内比赛中择优选取,同时配备专职教师给予培训。同时,全国比赛的案例与视频,也会更新应用到次学年的“一课堂”《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中去,从而形成“以赛代练,以练促学”的“三课堂”循环联动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实践创新。

四、《国际商务谈判》“三课堂联动”特色与创新点

教学实践创新:《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与其他理论性课程不同,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在校学生几乎不可能有机会参与真实商务谈判,因此如何将有限的课堂环境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谈判能力,就成为此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形成“以赛代练,以练促学”的“三课堂”循环联动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实践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际商务专业三课堂联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杰,1983.1,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贸易便利化,中国对外贸易。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