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唐诗人(四)

2017-11-15 23:04木匠
北广人物 2017年20期
关键词:杨玉环苏武杨贵妃

木匠

那些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唐诗人(四)

木匠

之前,我们讲到丝绸之路从咸阳出来以后,到甘州,又分南北两线,上周我已把北线介绍完,本周我将带着大家去南线走走看看……

丝绸之路从咸阳到甘州,南线大部分路段都是在陇山中穿行。

从咸阳出发,大约20公里可到兴平,兴平县东北有汉武帝的茂陵。唐代大诗人王维落魄时,曾在这里一朋友处住过一段时间。他在这里写过一首名字叫《不遇咏》的诗: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这首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不遇”,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的困顿与失意。北阙,指朝廷。首句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化用了汉人杨恽的《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意思是说自己用世不成,只得退而耕隐,却又因天时不好,没有收获。第三句是反用晋人伏滔的典,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了孝武帝的垂青,而自己却没有这份运气。五侯,用的是汉成帝一日封了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乃泛指权贵把持朝政,只重用自己人,而像自己这种寒门士子进身无门。第四句意思是:自己也明白阿谀奉承权贵,可以获得利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愿这样做,所以只能沉沦困顿。

接下来的四句,描写了诗人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诗人落魄后,远游河朔,虽能得到朋友的接济。但身滞他乡,依附于他人的生活,也使诗人心中产生了浓浓的乡情。

最后四句,诗人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之人,都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当然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再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马嵬驿

从茂陵再向西行,便是马嵬驿,杨贵妃就是在这里被赐自尽的。

马嵬驿,原本是个毫不引人注意的小驿站,但一夜之间,因为见证了一出人间悲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要求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否则就不再往前走了,唐玄宗无奈,只得下令处死杨国忠,并让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而成为诗人笔下反复吟咏的素材。

在唐诗中最早写“马嵬”的当数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唐肃宗至德二年春,杜甫身陷长安时,潜行曲江,写下一首排律《哀江头》,其中有这样几句: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血污游魂”四字概括了杨玉环被赐死一事,“今何在”和“归不得”是对杨玉环惨遭横死的感叹。

又,同年八月,杜甫还写了一首长篇叙事诗《北征》。其中有这样几句: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感觉诗人对唐玄宗缢杀杨贵妃的行为,还是赞成的,因为在他看来,杨贵妃就是褒姒和妲己式的扰乱朝政的“祸水”。(菹醢,音z俦h伲i,古代的一种酷刑),与老杜观点相同的还有刘禹锡,他曾在一首名《马嵬行》的诗中写道: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

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更直言杨贵妃是祸乱朝政的“妖姬”。

不过,也有人对把发生“安史之乱”的过错全都归咎于杨贵妃,不以为然,李商隐的《马嵬二首》便是其中的代表: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两首诗最后用的都是问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造成“安史之乱”的真正罪魁祸首,并不是杨贵妃,而是身为一国之主的唐玄宗。他若能勤于国事,而不是沉溺于酒色的话,又怎么会造成“安史之乱”呢?

在“马嵬诗”中,也有不少是对杨贵妃之死抱有深切同情的。

如李益的《过马嵬》:

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

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

还有徐夤的《马嵬》:

二百年来事远闻,从龙谁解尽如云。

张均兄弟皆何在,却是杨妃死报君。

当历史的烽烟消散之后,唐人对“马嵬驿兵变”的思考,也更加趋于冷静。

比如贾岛也写过一首《马嵬》:

长川几处树青青,孤驿危楼对翠屏。

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

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

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

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

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

诗人在浅显的议论中,寄予了对杨贵妃人生悲剧的深沉感喟。

而说到唐人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最杰出的一首诗,当为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它的起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我们就能读出诗人对唐玄宗骄奢淫逸以致误国的讽刺与批判;而从它的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们又能品出诗人对李杨爱情所寄予的深切同情。爱与恨、歌颂与谴责、叹息与感慨,诗人的多种情感都在这里相互交织在了一起,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联想。其中写“马嵬驿兵变”的是这样几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丝绸之路从马嵬驿再向西行,就到了武功县。武功镇外有苏武墓。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汉武帝时为中郎将。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他们完成出使任务,准备返回汉朝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新单于要他投降,并许以高官厚禄,但他就是不肯降。匈奴人见劝说无效,就把他关在一个露天的大地穴中,并不给他食物和水,时值隆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他渴了,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数日之后,单于见已濒临死亡的他仍没有屈服的表示,知道劝他投降是没有希望的,但也越发敬重他的气节。单于既不忍心杀了他,又不想让他回到汉朝,于是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他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后来,苏武在北海(今贝加尔湖)边一待就是19年,直到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才被允许归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以彰显其节操。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过苏武墓,写下了一首《苏武》: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又,晚唐诗人温庭筠也写过一首《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杨玉环苏武杨贵妃
苏武庙
“素面朝天”究竟是面对谁
杨贵妃死亡之谜
大唐艳景中的女性幻象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