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与“主流”之间的美国电影文化

2017-11-15 23:15
电影文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制片厂独立好莱坞

张 欢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为了将纯粹的独立电影推广到主流领域,其公司也在尝试着融入好莱坞的运行系统。所以,独立坞这个存在于独立电影和好莱坞中间地带的电影产业领域应时而生,虽然它的运作尚不明确,但前景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一、“独立坞”的创作模式

明星制度、类型影片体制、制片人体制和制片厂体制是在好莱坞商业运作体制下制作出的好莱坞影片的主要特点。票房原则和观众原则就是好莱坞体制的核心主导逻辑。但独立电影却不同,它更加倾向于制作争议性、激进性和边缘化题材的作品,同时将繁杂的线索和符码设置在叙事线索中,观众为了回应和解码线索需要发挥出自己独特且特殊的能力。

在精神特质和创作环境两方面,独立坞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以及独立电影都存在明显的差别,独立坞电影既符合艺术独创性的要求,也符合商业娱乐化的要求。其一,独立坞电影的叙事技巧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传统好莱坞的叙事策略,这样就比较符合主流商业领域的要求。其二,独立坞电影和传统的好莱坞电影还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它以好莱坞成熟的电影机制为模型,对它进行调整,或扭曲、或改变,而这恰恰就是独立坞电影的灵魂之所在。

打个比方,Happy Ending是大部分传统好莱坞电影的结局,而对电影结局的闭合性和高超感进行弱化又是艺术电影或者独立电影的创作追求,将两者的结局进行融合得出的就是独立坞电影的结局。所以,独立坞电影是在电影的艺术性和独创性方面进行有限的追求,观众为了回应影片并不需要调动太多的能力。所有的独立坞电影都有一个相同点,即作品既满足创新的要求,也符合传统的规范,两者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二、“独立坞”的产业文化

以属性为出发点,目前的独立坞电影公司分为两种,其一是自立门户的独立电影公司,其二是依附于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公司。两者相比,前者在创作方面比较自由,不会受到外界太多的干涉;而后者因为是好莱坞大制片厂的附属公司,它的制片过程要遵循好莱坞制片的流程。不过对好莱坞专业化模式的依赖是这两种公司在营销发行方面的共同点。独立坞电影领域中属性最明确的就是附属在好莱坞制片厂下的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六大制片厂都成立了独立附属公司,它们的成立方式要么是对粗具规模的独立公司进行收购,要么就是特意组建附属公司,比如20世纪的索尼经典和福克斯探照灯。

大制片厂一般情况下对设立独立附属公司情有独钟。主要原因有三个,分别是经济效益、声誉积累以及激活和挖掘人才。所谓的经济效益是指附属公司可以对母公司比较薄弱的产品领域进行针对性的开发,这样可以和母公司进行互补。还有就是独立坞电影与好莱坞大片的高风险、高投入相比,它的投资比率是比较健康的,这也是好莱坞制片厂比较看重的一点。所谓的声誉积累是指独立坞电影公司制作的影片一般情况下都会获得较好的口碑以及较多的奖项,而作为此附属公司的母公司不管是在利润方面还是形象方面,同样能够从这些口碑和奖项中受益。而所谓的激活和挖掘人才是指大制片厂在投资制作中小成本电影时,可以对其中的电影人进行观察,对资质比较不错的电影人进行重点培养,然后让其在主流电影制作领域大显身手。

另一种属性的独立坞电影公司就是粗具规模的独立电影公司,和大制片厂的附属公司相比,它们的资金来源比较独立,但运作方式却是相同的,都属于好莱坞大制片厂的体制。或者可以这样说,这里所说的“独立”是指它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并不会像现在这样停滞不前。

综合型独立电影公司是其中的一种形态,比如,大海滩影业、湖岸娱乐、图标电影公司等。以投资和立项为出发点,综合型独立公司所侧重的电影题材和别的公司差不多,也就是满足电影商业娱乐性和艺术性的双重需求,不过因为缺少大制片厂的支持,影片投资一般不会太大;以制片质量为出发点,综合型独立公司的作品在成本、明星以及宣传方面是远远不及大制片厂的电影的,不过,它创作的自由度也是大制片厂远远比不上的。以发行为出发点,独立公司一般倾向于将作品卖给其他大制片厂,或者某些独立公司会自己发行,甚至交给微型发行公司负责发行,但成功系数较低。毫无保障的资金投入和发行环境的恶劣是综合型独立电影公司所面临的两大挑战。假设独立电影公司能完成其中的任何一个挑战,那么就可以自立门户,不受好莱坞制片厂的制约。就好像图标电影公司以梅尔·吉布森的导演能力和明星特质为卖点吸引了投资人的投资;温斯坦兄弟和迪士尼合作得到畅通的发行网络,如此这两个公司都得以生存和发展。

类型化独立电影公司是另一种形态。比如狮门影业就是以打造恐怖片闻名,而以打造青春片为主的顶峰娱乐之所以在独立电影界中成功突围,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题材方面遵循好莱坞的电影模式,比较规范;其次,北美的青春片观众数量很大,不管电影如何,总会有观众;最后,选择合适的时间上映,尽量回避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规避无宣传、无明星、小投入的缺点。独立电影公司和好莱坞不是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共赢是它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以生存发展策略为出发点,有三种出路是比较适合独立坞电影公司的:其一是“迷你化”的好莱坞模式,主要业务是发行中小成本的电影,内容上既有艺术化的品位,又有商业娱乐性的趣味,比如,焦点电影、温斯坦影业以及米拉麦克斯等。其二是主攻艺术电影的制作,以积累口碑和探索艺术的形式在独立坞领域内运行,比如索尼经典和图标电影。其三是以商业化运作为主的独立坞电影企业,以好莱坞的成功影片为基础,甚至他们的观众人群都是重叠的,它们和好莱坞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共生的关系,比如顶峰娱乐和狮门影业。

接受者对流行文化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人们普遍对于商品的内容只会被动地接受,只有很少的人会对商品进行主动筛选,他们以自己的力量认知来诠释心中的亚文化。而所谓的亚文化其实就是另类的“非主流”。客观地讲,“非主流”并不代表就是主流的反面,相反,它只是“主流”的一种表达形式。主流和非主流表面看上去截然不同,但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而存在的产品。差别就是由于生产厂家和消费人群的区别,而使用的媒体运作方式和营销策略的不同。

所以,独立坞电影公司的市场定位并不是随便制定的,那些极度边缘和偏激的领域并不是它们的目标市场,其目标市场是消费人群较多且前景较好的领域。区别于好莱坞作品的类型片和具有娱乐精神的文艺片是独立坞电影公司的主要开发对象,纯粹的艺术电影或者独立制作并不是它们追求的目标。总之,它们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商业需求。

过度地依赖自然资源就是资源依赖型传统意义上的解释,而资源依赖在电影领域内却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指的是占有社会资源。以此为出发点,大部分的独立坞电影公司都应该是资源依赖型公司,有三种资源是它们主要依赖的对象:

首先是对明星资源的依赖。这是指在电影领域内比较出名的明星演员或者导演为了追求自身事业的发展而成立的电影公司,比如, 乔治·克鲁尼建立的烟屋公司、罗伯特·雷德福建立的韦德伍德电影公司以及梅尔·吉布森建立的图标电影公司等。这种类型的电影公司不仅可以对明星资源进行利用,使公司在消费群体和融资过程中完成定位,还可以保留明星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受好莱坞模式的制约,使创作者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创作。

其次是对发行网络的依赖。考虑到六大制片厂的实力,由好莱坞大制片厂收购或者成立的电影公司在独立坞电影领域内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发行网络和资金的支持是大制片厂对独立坞电影公司最主要的支持,所以黄金时期的米拉麦克斯的取胜关键就是与众不同的发行策略,如此焦点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电影领域内取得成功。而那些没有大制片厂支持的独立电影公司在发行渠道方面是极度缺乏的,它们有时只是把影片制作出来,然后由好莱坞大制片厂或者由大制片厂支持的独立坞电影公司负责发行。不过温斯坦影业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它的发行渠道是迪士尼和米拉麦克斯,这是温斯坦兄弟与他们签订的协议。

最后是对好莱坞制作经验的依赖。以打造青春片闻名的顶峰娱乐和以打造恐怖片闻名的狮门影业都是以借鉴成功的好莱坞电影类型经验为生的,甚至它们的观众都是来自好莱坞类型片的观众人群。因此,好莱坞和独立坞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产业文化影响

传统的美国电影产业格局因为好莱坞和独立电影的融合而被打破。艺术电影/独立电影、独立坞影片和好莱坞大片的三级格局成功地代替之前传统独立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两极格局成为美国电影业的新格局。好莱坞电影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传统市场的稳定,主要攻克的领域就是大制作、大投入的高概念电影;而低成本类型片、小格局文艺片和中等规模的影片就是独立坞电影的主要攻克区域,目的是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奖项和口碑;而为特殊观众服务、培养人才和以创新为主的中小成本影片就是独立电影的攻克区域。不过这三个格局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很多区域都是没办法划分或者重叠的。不仅如此,独立坞电影在独立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之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立足于美国电影界。

罗伯特·雷德福作为独立电影界重要的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的创始人,曾经对好莱坞和圣丹斯的关系做过这样的解释:“人们一直说是好莱坞侵占了圣丹斯,或者圣丹斯消逝了,但是圣丹斯和好莱坞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包含的关系,共赢才是它们的目标。”好莱坞和独立坞之间的关系也能用罗伯特·雷德福的描述解释。

独立坞的营销机制、发行系统和资金都是由好莱坞提供的,独立电影的低投入和高回报是好莱坞看中独立坞的原因,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僵化机制能被独立坞所打破。实事求是地讲,独立坞在美国电影界立足的时候,还能够将创新的思路和新鲜的血液传递给主流制片厂。

在对独立电影和独立坞的关系进行解释的时候,上述两种观点都不是十分准确。独立坞和独立电影对比,其商业运作模式是比较成熟的,不管是发行渠道还是营销态度,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在独立电影界内,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那些规模比较不成熟或者没有被收购的独立电影公司竞争力会越来越弱,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以产业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判定,独立坞的作用在整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往小了说,独立坞电影为公众带来了很多好的电影人才和电影作品;往一般了说,独立电影界的游戏规则和运行秩序得以形成要归功于独立坞;往大了说,独立电影和好莱坞之间的空白区域是由独立坞电影所弥补的。所以,即使独立坞存在很多不足,但目前的状态却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独立坞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这个领域内的资料还是相对较少的。而本文意在让大家知道何为独立坞,同时探讨和研究独立坞的产业发展情况。相信大家在阅读完本文后,会对美国的电影产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将我国与美国进行对比,会发现我国的电影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交叉口,而怎样对我国的电影格局进行分化?不同阶段的电影生产发行机构又该如何相互配合呢?这些都可以尝试从独立坞的发展经历中寻找答案。

猜你喜欢
制片厂独立好莱坞
《中国银幕》制片厂巡礼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落寞或重生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