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二帝被虏,中原大地,生靈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当时瘟疫横行,缺粮饥饿而死,而活着的继续扶老携幼,追宋南迁。是谁为他们点燃了熊熊的生存之灯,是谁为他们点燃了熊熊的爱国爱民族之灯?
朱晦庵谓:“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能文者,众。点灯者,众。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员。
残阳如血,当行至乌江镇时,望着身后密密麻麻逃难的人群,又看了看身边身为地方长官的丈夫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李清照长叹了一口气,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感到羞愧。江风吹起岸边沙,逃难的人群不惧风沙,转身望着身后追兵,大家都惶恐不安。
当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身后的百姓也激情高昂吟唱这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此诗一经传播,便风靡大江南北。
前线的战士,一边高举着大刀向着金兵的头颅砍去,一边大声吟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乌江边的灯一经点燃,熊熊的火焰燃遍了整个中原大地。
江山色变,振聋发聩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色变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本出生在富贵之家,世代书香门第,李父就“清丽照人”为她取名。当时风气:生男,谁不愿拜将封侯,治国平天下;养女训成三从四德,最后觅个好佳婿。闺绣闲文本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幸福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早期悠然生活,无忧无虑,表现的淋漓尽致,多愁善感、细腻婉转最是令人击节赞叹。
扼腕长叹,国破家何在?靖康之变,使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金兵进侵,打破了她安适闲静的书斋生活。南渡以后,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一个坎坷漂泊的女子,一个沧桑憔悴的女子,笔墨所抒表达了她另一种的底蕴显露,是她别一种的气质光彩,是亡国之悲忿、爱国之强烈、命运之不屈的铮铮风骨和铿锵见证。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等,都含蕴了国仇家恨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不如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
李清照利用手中的笔痛斥投降,呼唤抗金,收复中原,有志之士在当时无比黑暗的局面中无异看到了前面引路的指示灯,带领着他们不停地向前。
君看星光灿烂漫漫的文学长河中,群星何其多璀璨无比,这是中华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的难以磨灭的斑斓印记。众多的才子佳人以其流光溢彩的才华和思想,在文学史上取得了浓墨重彩留下自己名字的光荣。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打开诗词书卷,李清照的名字总是会留在阅者的心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句,读来浩然正气,使人傲然风骨,全身热血澎湃。
无论是在宋,还是今,乌江边上的那盏灯,永不会熄灭,照亮着整个中华大地。
作者简介:彭子仪,女,2001年8月生于成都市。现就读于成都树德中学宁夏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