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森
摘 要:财务管理不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项目,更是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社会的发展进步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事业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时期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各项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落实行政事业改革制度,革新并发展了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事业单位需创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重视财务管理这一核心管理内容,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提高财力管理质量,促进事业单位高效、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分配管理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分配不合理,致使资金使用的不规范、无序化现象显著,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较强[1]。一方面,资金管理漏洞多发。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并没有对财务和出纳职务进行严格的区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出纳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更有很多事业单位不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归纳、区分。另一方面,收支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为了筹集财政资金、实现社会的收支平衡,事业单位往往会对相关项目进行收费,但是有些事业单位会出现严重的乱收费问题,以权谋私,常以各种名义和手段自定收费项目。
(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受单位性质影响,事业单位的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禁锢,财务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引发了资金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具体包括费用支出无计划且无定额、经费相互挤占现象多、部门预算不规范等。更有甚者,会以赊销的形式售卖库存物资,并在营收款账户记挂账目,一旦事后未及时进行清理和结算,就会形成长期呆账的现象[2]。另外,事业单位尚存在费用支出不透明、资金使用无计划的乱象,加剧了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问题。在资金使用形式和其他具体情况方面,事业单位通常不会做过多核对,多采用事后核算和报销的方式进行,这种资金使用管理的方式欠缺规范性。
(三)监管机制不健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财政体系不断进行着改革,变化巨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容以及职能自然也随之发生了极大改变。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事业单位尽管在内部设有专门的财务部门,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会出现会计与出纳混淆、分工不合理的问题,且不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现象显著,单位尚未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监管机制。
(四)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体制弊病是事业单位出现各种问题的根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弊病导致的执行力差问题。由于缺乏完善的考评机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对决策的落实能力有待提高[3]。同时,由于监督标准和体制的不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常出现虚假数据和伪造单据的现象,相应的核算制度也难以落地。
(五)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事业单位的资产多样化特征鲜明,资产的获取渠道较为广泛,为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使得资金管理漏洞频出。资金管理漏洞集中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管理混乱。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涉及金额较大,历时长久,笔数较多,因而回收难度也较大,长时间不催收,就会面临企业破产倒闭、资不抵债致使账款难以回收的风险[4]。其次,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完整的管理体系的缺失造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更形成了普遍重视购置、轻视管理的不良风气。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全方位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需以内部管理为出发点,加快制定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加事业单位的预算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首先,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重视程度,财务管理工作与单位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事业单位应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战略发展的地位[5]。另外,财务管理不应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协调多部门的力量,共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有效的监管
为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事业单位有必要设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加强对内部财务的检查、监督和管控力度。事业单位应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决策的程序,提升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使财务决策更好约束和指导单位的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6]。良好的监管机制能够促使各层工作人员切实履行责任,并通过监督起到指导作用,规范各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令其在遵守财经法规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工作网络
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工作的网络化有利于实现对税务、财政部门的同步监督,因而事业单位有必要不断升级财务管理系统所需的软件,更新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财务信息化觀念,加快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推动财务管理向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四)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1.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树立法律意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大对做假账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另外,在强化法制观念的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丰富方式和方法,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接受先进理念的熏陶,不断强化其思想建设,以实现“打假”的工作需求。
2.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会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不断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需要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事业单位要严格筛选入职人员,通过严格的选拔制度聘用优质的财务管理人才[7]。事业单位也应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从而规范和优化会计工作。
(五)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1.以本单位的相关管理要求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要规划设立固定资产分级制度,制定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方案,做好固定资产的例行清查工作以确保账目的准确性,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赔偿制度和报告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2.提高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升级公共资产的配置。在明确需求度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研究当前的资产状况,以财政能力为依据,规划发展目标和步骤。另外,增强基础建设项目和器械购买方面的定向支出,并进行严格的审视,健全单位的项目库。
3.充实产权关系,加强对所有权变换的管理。事业单位应重视对产权关系的管理,颁布相关政策以强化资产管理。事业单位有必要在账目中明确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与执行权,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8]。完善固定资产的权属关系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大要点,事业单位应逐步建立合理的应管理体系,对其资产进行明确的分工。
(六)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应设立全面预算的管理机构,并明确各部门、个人的责任分工。预算管理组织和预算管理操作室的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其次,事业单位应严格对待预算的设置方法,以提高全面预算的科学性。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只要涵盖四个方面,即基本人员经费支出预算、基本公用经费支出预算、项目经费支出预算、科研课题经费支出预算,在进行财政补助经费的预算时,要注意“三公经费”的透明化和严格化。另外,事业单位需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促进资金使用率的提高。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全面预算的监督和执行过程,增加对资金管理的约束性。最后,事业单位要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考核的公平性、合理性,增强工作人员的荣誉感以调动其积极性。
结束语
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也不断推进,事业单位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益。事业单位应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解决措施处理问题,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世权,唐剑芳,李淑,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4):94-95.
[2] 宁英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19):109-110.
[3] 王琪.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39-139.
[4] 杨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7(8):148-151.
[5] 杜娇艳.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建议分析[J].经济视野,2016(15):100-100.
[6] 熊曉堂,孙建文.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33):160-160.
[7] 梁传辉.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5):62-62.
[8] 张勇,任崇敏.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经贸,2016(15):227-227.
西部论丛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