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7-11-14 15:40刘友敏
经营者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城镇贵州省

摘 要 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贵州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性应用措施,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则作为贵州省大力发展的新型战略性产业之一。本文旨在研究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特色文化产业

一、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省城镇化水平呈现缓慢增长的发展态势,2010年以来,全省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突出表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镇化政策导向已经清晰,城镇化率快速增长

2014年5月15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实施《关于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指明了新形势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目标、路径和方法;明确提出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可持续的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省域各市州城镇化率均超过30%,步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断增强,城乡空间布局逐步优化

近年来,在既赶又转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全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进一步夯实了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进一步“扩容提质”,对人口的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城镇空间的组团式布局,集群式发展成为趋势,形成了以小城镇为支撑,城镇组群为枢纽,黔中城市群为核心的具有贵州特色的省域城镇发展空间格局。

(三)城镇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快速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2013年初,贵州省实施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2013至2015年,力争实现全省88个市(县、区)“县县通高速”),2013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281公里,68个市(县、区)实现高速连接,贵州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提升城镇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2013年,全省加强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学生宿舍、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特教学校等项目建设,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的“9+3计划”成效明显,产教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四)城乡统筹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化平台支撑持续壮大

全省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省委、省政府为推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搭建了系列发展平台,贵安新区、“5个100工程”、贵阳保税区、双龙临空经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黔中城镇群等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助推贵州省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

当然,全省城镇化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城镇体系结构不完善,城市承载和辐射能力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化进程中就业支撑不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乡建设用地效率不足;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待破解,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文化传承亟须加强,城乡建设地方特色不足;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统筹谋划,着力解决。

二、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具有厚重的历史渊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贵州的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原生态、多样化的特点,贵州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得以较完整地保存并更好地传承。

近年来,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发展迅猛。塑造“黔”系列产业品牌,构建文化产业品牌体系,打造“多彩贵州”品牌效应,搭建贵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是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在推进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2016年3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方案》出台,积极构建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切实推进把贵州省从“非遗”资源大省变为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据介绍,“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着力打造“黔酒”“黔茶”“黔药”“黔银”“黔绣”“黔珍”“黔菜”“黔艺”“黔织”“黔景”“黔节”等11个“黔”系列产业品牌,初步形成产品规模扩大、质量提升、产值提高、市场规范,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体系,从而加快了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助推了地方经济的社会发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依托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演艺、旅游、会展,形成“多彩贵州”品牌效应,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正在走一条切合贵州实践发展要求的特色之路,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贵州文化产业深化改革发展进程中,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化,进一步提升贵州民族文化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积极培育贵州发展的新名片和新增长点,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贵州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系列保障措施。

三、贵州新型城镇化与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贵州新型城镇化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机遇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政策导向清晰,政策的建立健全是对新型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指引和导向;基础是发展的根基,是建设的重要条件,不断增强和加快发展基础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保障;在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城乡空间布局的逐步优化,城镇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的快速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不断完善,城乡统筹工作的稳步推进,城镇化平台支撑的持续壮大,经济增长与城镇化推进更为协调,城镇化格局更加完善,城乡统筹进一步发展,山地特色进一步凸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将给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加适宜、更加有利的条件,营造发展态势,健全发展环境,搭建发展平台,从而深化新型城镇化,为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机遇。

(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产业联动的区域化发展态势,在相关产业发展上起着积极的影响和有效的推动作用,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变革,最后达到产业集群的积极成效。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有积极影响。endprint

(三)融合发展的反思、挑战及对策

分析研究贵州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资源等省情,总结出贵州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发展的意识观念相对传统,创新创意意识不强;在文化市场培育中技术和理论不够,造成资源利用率较低,配置不完善,从而影响产业发展;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文化品牌、资源整合、创新创意、转型升级、政策机制、开发保护和人才技术等方面不够健全完善、根基不深、力度不够、空间有限的现状给贵州新型城镇化与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保持发展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于一体,将对于贵州新型城镇化与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经验。

四、结语

目前,贵州省新型城镇化格局日趋完善,新型城镇步伐稳中有进,将继续前行,而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也在扎实推进,成效初现。贵州省应抓住机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合理、可持续地挖掘、开发、利用民族民俗特色,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贯彻落实贵州新型城镇化的系统工程,发挥其在贵州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性应用措施的积极作用,从而体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作为贵州省大力发展的新型战略性产业之一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以期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为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刘友敏(1994—),男,贵州松桃人,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2014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贵州民族乡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dxs07;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创业训练中心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M]. 2014.

[2] 贵州省文化产业研究课题组.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3] 刘勇,曾新华.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路径分析[J].新闻传播,2016.

[4] 曾畅.贵州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分析[J].企业文化,2012.

[5] 路雁冰,刘俊娟.貴州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城镇贵州省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穿着校服去上学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干部任免事项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