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磨珍珠传后人

2017-11-14 15:54高博文
曲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弹词赵先生珍珠

高博文

长篇弹词《珍珠塔》是苏州弹词传统书目中一部历史悠久的骨子书,人称“小王”(弹词亦称小书,即小书中最好的)。其结构、人物、语言、唱词都是精雕细刻,尤其是唱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弹词传统书目中,可谓首屈一指,流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在全盛时,有九十多档艺人同时在江、浙、沪各大书场弹唱该书,可见这部书的听众之广,影响之大。这部书的传人由清咸丰年间至今历经八代,所拥有的流派创始人和名家为业内之最,由马(如飞)调起源陆续产生了魏(钰卿)调、沈(俭安)调、薛(筱卿)调、(朱雪琴)琴调、尤(惠秋)调、薛(小飞)调和王(月香)调等弹词经典流派,魏含英、周云瑞、陈希安、郭彬卿、饶一尘、赵开生、薛惠君等也都是弹唱《珍珠塔》的名家响档。

赵开生老师是周云瑞先生的大弟子,十四岁学艺,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他作曲的评弹谱唱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传唱不衰,红遍了大江南北,也使他的名字蜚声海内外。其实除了在评弹音乐上造诣非凡,他一生为之倾心倾情倾力的就是从小开始学习、演出的长篇弹词《珍珠塔》,可以说他为《珍珠塔》奋斗了一辈子,八十多岁高龄还在孜孜不倦地思考、修改、实践、传授,他的“赵氏珠塔”吴语说唱本已于不久前出版发行。作为他的学生,我为他喝彩,每每捧起此书就会想起他为《珍珠塔》这部书呕心沥血、不断耕耘的历程。

一、别开生面,少年成名

赵开生老师,常熟人,十三岁学艺,师从当时赫赫有名的“七煞档”“四响档”之一的弹词名家周云瑞,周云瑞是人称“塔王”的沈调创始人沈俭安的学生。据赵开生老师回忆,拜师后,周先生便带着他去拜见太老师,并请自己的老师为徒孙提一艺名。沈先生仔细打量了开生老师一番说道:云瑞啊,这是你的开山门大徒弟,希望他能继承发扬、别开生面,就叫开生吧。从此以后赵开生三个字伴随着他走过了近七十年的艺术之路,也正如同沈俭安先生对他的期望一样,在继承发扬《珍珠塔》的行动中别开生面、改革创新。他十五岁与同乡同龄同窗同是学《珍珠塔》的饶一尘开始拼档,饶一尘先生是我的恩师,是前辈大家魏含英的弟子。他們俩合作之后,综合了“魏”“沈”两派说唱风格的精髓,配合默契,有声有色,人称“小《珠塔》”,活跃在江浙沪的乡镇码头上。赵先生的下手表演颇具特色,他们十六岁进入苏州城区书场,十八岁在上海主流书场频繁献艺,年纪轻轻已成为了响档演员,深受行家的肯定和观众的欢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作为青年人才进入了当时的上海人民评弹团。

二、春回大地,再上征途

进团之后,组织安排饶先生由演员转为专业编剧,赵先生也与别人拼档说唱新书,直至十年动乱结束。这些年里《珍珠塔》似乎已与他无缘了,其实他始终怀着一颗不息不灭的珠塔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传统书目恢复了应有的地位,他信心百倍地重又拾起了《珍珠塔》。听众们听到了久违的传统书,欣喜若狂。时代在进步,观众的欣赏需求也在随之变化,整旧创新成为了必然趋势。然而修改《珍珠塔》却是个很大的难题。前辈一代代的名家大师创造了这部书的说唱表演体系,要改要动谈何容易。但是赵先生作为这部书的传人,深知前辈们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才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马如飞在其父马春帆和师兄桂秋荣的基础上,丰富并修改了唱词,创作了许多叠句,以连唱的形式,形成了马调流派。后来的魏钰卿发展了马调形成魏调,到沈俭安、薛筱卿双档更是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就这样,在先辈成功经验的激励下,赵先生凭借自己对《珍珠塔》几十年的感悟,开始修改《珍珠塔》。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征途。无论是七十年代末与饶一尘老师恢复双档演出《珍珠塔》,还是八十年代他单档一个人在码头上潜心研究修改,再到自九十年代始与郑缨老师一起合作演出,期间还专门带我拼档演出和在电视台录制长篇。在这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对《珍珠塔》可谓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呕心沥血,令人赞叹。他在八十年代中期,特地停了长篇演出,专门赶到苏州跟随当时还健在的师叔祖魏含英先生补修《珍珠塔》前段,因为这段书魏派比较擅长且已多年未演,为了能让《珍珠塔》更具完整性地传于后人,他把前段书重新整理成文并录像,可谓功德无量。记得十余年前应上海东方电视台和苏州电视台之邀,赵老师带我拼档录制长篇《珍珠塔》,录制每回书的时间是四十分钟。记忆深刻的是,我们排练一回书起码要三四个小时,且要排几次,因为老师在排的时候,要把这回书的前因后果、人物脉络、感情焦点、角色塑造、弹唱技巧告诉我,尤其是过去是怎么说的,他改动过哪里,怎么改的,为什么要改,可谓一字一句,点点滴滴,至今令人回味,受益无穷。经过多年的辛劳和耕耘,他的“赵氏珠塔”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赞许。他的表演细致、精到、幽默,特别是在塑造人物方面突破了原有珠塔的表演体系,更加动情,更有立体感。陈云同志也十分喜爱《珍珠塔》这部书,对其传承发展作过多次指示。1984年在北京接见赵开生老师时,谈到《珍珠塔》的整理修改,鼓励他大刀阔斧地动,不要有顾虑,改过了可以再改回来,原来的东西还在……还为赵老师题了郑板桥的书斋题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支持他推陈出新,创新创造。

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经过三十余年对《珍珠塔》的整理、修改和创作提高,通过舞台上的不断实践,基本形成了赵开生先生独特的演出文本和表演风格。随着年事已高,他很少登台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有这样一个愿望——出版发行自己整理修改并经过实践演出的文字本,用书的形式把这部弹词经典长篇流传下去,告慰陈云同志,告慰先贤前辈,也是为后世的从业者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几年前,八十高龄的他开始写作,最初没有助手帮忙,他不懂电脑,眼睛又不好,手握笔时会抖,而且心脏前两年刚刚做过搭桥手术,但是他硬是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顽强的毅力,花了三年时间,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写下了他为之痴迷一生,花费巨大精力修改的《珍珠塔》弹词说唱本。全书共计六十二个章节,一千一百一十三页,都是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记得他在写作期间因心脏病住院,我去医院探望他,他没有躺在床上,而是坐在桌子旁写东西,还把我拖到走廊里把剧本读给我听,问我有什么意见他再修改。我问他为什么不在病房里读,老先生的回答朴素而高尚:“病房里有其他人,不要影响人家……”后来团里和非遗办了解了赵先生的情况后,特意排出专门人员帮他整理文稿并输入电脑,我作为校对方之一进行审校时,也时常看得眼睛酸痛、淌泪,可以想象先生写的时候的艰辛和耐心!2016年底,这部饱含着老一辈艺术家对事业热爱和忠诚的评弹《珍珠塔》赵开生演出本(上下册)终于出版了,他特意送了一套给我,并在扉页上写下几行肺腑之言:博文,承前启后、精益求精!他是希望我们后辈不能停止脚步,要在前人的成就上继续努力耕耘、攀登,把评弹事业一代代地传下去。

细磨珍珠传后人,丹心一片献赤诚。谨以此文祝贺评弹《珍珠塔》赵开生演出本出版发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弹词赵先生珍珠
“种”珍珠真神奇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赵先生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男人的宝贝手机
赵先生的“人间烟火”
雨珍珠
取珍珠
珍珠汽车
关于“牛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