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鹏 徐 坚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居住社区适老性研究★
王连鹏 徐 坚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对永宁里社区进行了分析,从居住内环境、外环境及社区养老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了适老性论述,发现社区中存在适老性不足的问题,并根据老年人体工程学及老年人的特征提出了适老性改造的对策,对社区适老性方面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适老性,居住社区,老龄化
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讲求科学发展观,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关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人的发展,尤其是老年人的问题,我国现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最大的特征是人口绝对数量大,社会的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老年人面临“未富先老”的生活现状[1]。受传统观念影响,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但在社会快速转型期,传统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独立式社区养老普适度较低。新时期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养老模式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的城市居住空间、公共场所、社区服务设施等尚未适应老龄化的需求,老年人的生活便捷性、社会参与性受到了限制[1]。如果能在传统居住社区实现常态化养老,可被普遍接受,能减轻国家养老负担。但传统居住社区在居住内环境、外环境及社区服务方面都存在很多适老性不足,因此对居住社区进行适老化研究势在必行。
1.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层次依次为: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老年人从原来工作岗位脱离,社会地位被边缘化,产生不适反应,变得敏感,需要更多的归属感和关爱。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或经心理辅导得到有效缓解,社区有必要提供良好的适老性服务和公共设施。
1.2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方面生理机能都在退化,甚至体弱多病。通常的光照环境已不能满足老年人,老年人已不能适应起居室中正常的沙发离电视的距离,传统的6层住宅没有电梯,对于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1.3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比较规律,大部分时间在小区内散步、健身。他们乐于与其他人交往,跳广场舞,在休憩空间的座椅上聊天或者下棋。
1.4老年人的社会特征
俗话说“最美夕阳红”,有些老人晚年还想发光,为社会做贡献,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渴望融入这个社会,而不是与社会脱离。
2.1永宁里社区概况
永宁里社区位于西山区永昌小区内,面积0.18 km2,属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社区空巢老人有30余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700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2%。建筑是6层的多层住宅,外墙多是红砖砌筑。社区内有“金色怡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案例的选取具有典型性。
2.2居住内环境存在的适老性不足
2.2.1住宅交通部分的问题
住宅内没有电梯。实地调研中发现楼梯踏步没设防滑条,这容易引发摔伤事故。楼梯踏步的颜色是混凝土经过长时间的踩踏而磨光的灰色,一些视力下降的老年人很难分清踏步间的界限。住宅缺乏电梯,入口处缺乏无障碍坡道给腿脚不方便的老人造成了极大不便。
2.2.2住宅居住部分的问题老年人的卧室对通风采光要求比较高。调研发现部分住宅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客厅的地面材料多采用地砖,防滑程度不佳。厨房的操作台面的高度过高,通道较窄。事故高发地的卫生间问题突出,地面没有采取防滑措施,马桶边缺乏扶手。
2.3居住外环境的适老性不足
2.3.1景观绿化的问题
社区内的景观植物种类比较单一,没有层次感。景观小品数量不足,现有的设施人性化不到位,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私密性需求。
2.3.2活动健身设施的问题
健身设施的种类单一,缺乏针对老年人的器材,且数量不足。器材的边棱角处没有防护措施,这是安全隐患。
2.3.3坐憩空间
座椅的位置没有考虑私密性,缺乏老年人专座。座椅的材质多是不锈钢,缺乏木质座椅的搭配。
2.4社区养老服务的不足
2.4.1社区养老院
社区内有个小型养老院,这给鳏寡老人、体弱多病者带来了方便,老人们可以在“家”的感觉下养老,充分体现了社区对老年人的关怀。但是硬件设施不完善,收费价格过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2.4.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永宁里社区“金色怡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2年12月建成,养老服务站用房210 m2,设有医疗保健室、多功能活动室、书画室、足疗按摩室、室外建有健身场地,共有面积747 m2。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保健和老年餐桌等服务,让老年人再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缺憾是周末服务中心休息,活动室的活动种类单一,见图1。
2.4.3其他问题
社区内缺乏托老、生活照料、有偿家政等日常照料系统,这些也是老年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有了这些服务,老年人的生活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另外社区内缺乏在宅紧急呼救系统。这些都是老年人迫切的需求。
3.1居住内环境的适老性改造
3.1.1居住套型部分
卧室不能满足采光通风要求的,适当增大开窗面积。消除阳台与室内的高差,对阳台划分干湿区域。调整起居室的布局,把棱角突出的地方做护角。厨房内通道适当加宽,操作台面及储物柜高度按照老年人需求调整。卫生间地面应注意防滑,应增设扶手,便于老年人站起。
3.1.2居住交通部分
楼梯踏步应增设防滑条,两个踏步之间应以方便老年人辨别的颜色区分,楼梯的靠墙侧设置扶手,并在楼梯平台处设置休息座椅,可以在楼梯基础上加设载人轨道。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对住宅增设电梯。这样的居住内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人提供方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2居住外环境的适老性改造
3.2.1景观方面
在景观配置方面植物的种类要丰富,要有层次感,植物要有亲和性,不可选择有刺的植物。景观小品的设置应让老年人充分参与其中。位置的选择要考虑私密性需求。休息空间的塑造则需要利用密闭的灌木层配以彩叶植物形成较为封闭的、避风向阳的空间,同时彩叶植物的配置也可以增加季节变化时的色彩感,丰富老人的情感需求[3]。
3.2.2活动空间
丰富健身器材的种类,考虑康疗设施的引进,器材有安全隐患的进行防护处理。由于老人的肌肉力量、灵活性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老人落座、起身和久坐都会产生困难,因此座椅应设置扶手辅助老人进行这些活动。据建筑形态自身特征,把握个性特征,营造合理的活动空间。坐息空间的桌椅适当增加高度,便于老年人使用。座椅的靠面材质尽量用木材或软质材料。
3.3社区养老服务
建设在宅呼叫系统,在宅呼叫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搭建起网络通讯平台,人通过热线电话说明自己的养老服务需求后,经中心平台协调处理,派服务人员上门服务的系统。建立在宅呼叫服务系统能使老人及时有效地得到帮助,使住区管理中心能够及时对老人家中发生有害气体泄漏、火灾、医疗救助、意外事故等求助提供紧急帮助。选取几栋原住宅把1层,2层,3层改建成适宜行动不便、需介助型老年人居住的养老公寓,也可以在小区内加建养老公寓。医疗保健方面也应注重老年人的日常保健,举办一些健康讲座,开展精神辅导及时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社区应完善日常照料系统,提供托老、生活照料、有偿家政等服务。依情况对有意愿参加工作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为。
面对老年人的需求,要使居住社区适老化,推行居家式社区养老,这符合传统观念,也是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理想方式。对居住社区的适老性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给出改造对策,把社区真正打造成适宜老年人养老的理想家园。这不但能为真正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居、老有所医”打下基础,还能减轻国家的养老负担,为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的变老,老龄化社区不仅仅是为老年人而是为每一个人建造的家园。居住社区适老性研究不仅为传统居住社区的适老性改进提供了参考价值,对新建小区通用性的规划设计也有重要意义。
[1] 刘 婧.基于我国“在宅养老”模式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 张广群,石 华.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研究——以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5(6):32-36.
[3] 王志鹏.老龄化社区的综合性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12,38(7):11-12.
[4] 李 博.西安市旧居住区适老性改造需求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3):19-20.
[5] 冯胜彬.综合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1-12.
Studyontheelderlyinresidentialcommunity★
WangLianpengXuJian
(SchoolofArchitectureandPlanning,YunnanUniversity,Kunming650504,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ty in Yongning district,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mmunity, and according to the elderly ergonomics and the elderl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proposes reform of the old age. The communit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lderl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suitability for the elderly, living community, aging
1009-6825(2017)28-0003-03
2017-07-21★: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FA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411)
王连鹏(1990- ),男,在读硕士; 徐 坚(1969- ),女,硕士生导师,教授
TU98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