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新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结核病防治所,辽宁 抚顺 113200)
46例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葛 新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结核病防治所,辽宁 抚顺 113200)
目的探究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对46例耐多药结核门诊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对其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6例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耐多药结核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增加患者治疗的自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耐多药;结核患者;心理护理;探讨
耐多药结核病比较棘手,患者至少会同时耐受利福平与异烟肼两种及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因此,导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其治愈率相对较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2]。该病不仅给患者与家庭带来较严重的经济负担,还会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对心理与精神方面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继而对结核病的控制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患者在确诊该病后会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消极、抑郁等不良心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3]。针对该病治疗的同时,需要加强心理护理,以便确保维持良好的心理状况,积极配合治疗,确保患者尽早康复[4]。本次研究通过对46例耐多药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46例耐多药结核门诊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门诊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在28~76岁,平均为(48.4±3.9)岁。病程为1~10年,平均为(4.6±0.7)年。在抗酸菌检查中,46例患者痰抗酸菌检查均为阳性,其中对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的有16例,对链霉素、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的有13例,对氧氟沙星、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的有7例,2例吡嗪酰胺耐药,8例乙胺丁醇耐药。排除标准: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精神障碍者与智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步骤:需要对耐多药结核门诊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与调查,以便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与不良心理的诱发因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案,并定期对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反馈的结果对心理护理计划的实施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为患者提供合理、切实与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1.2.2 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①由于病程较长,通过反复治疗后,治疗费用较高,家庭经济负担沉重,洗礼压力较大。②耐多药结核患者由于该病难以治愈,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受到长时间的疾病折磨,导致患者内心承受较大的痛苦,想要融入社会,但是又怕会传染别人,遭到人们的嫌弃,因此,患者内心通常非常纠结、抑郁。③由于患者的病程较长,患者会产生自卑心理。④由于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情绪比较焦躁。⑤患者的病症由于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会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消极对待治疗。甚至出现抵抗心理而放弃治疗。
1.2.3 心理护理措施: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开展心理护理的时候,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也实施护理的前提与基础。需要充分尊重患者,对患者要热情与真诚,确保患者感到舒适。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够了解患者的需求,以便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根据相互参与型以及引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模式,确保患者与家属能够充分了解治疗复查的重要性,并坚持治疗,确保患者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并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与经济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以便适当的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与家庭的经济负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电话回访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生活、工作与学习等提出合理的建议,确保患者信任医务人员,以便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疾病。②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对其行为举止、言谈进行观察,并及时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者,其生活与心理特征,询问其病情的发病因素与经过等,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以便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便满足患者的生活与心理需求,确保患者能够去啊年了解耐多药结核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③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患者采取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按照个体咨询的原理与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向患者介绍该病的相关知识,以便确保患者正确了解该病的知识,并形成健康合理的理念,积极面对疾病,并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该病的治疗措施、注意事项、预后情况等,有效的缓解不良心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来。在现场心理咨询中,需要每月组织一次与患者的谈心,让患者相互倾诉患病后的恐惧、紧张、抑郁、消极等不良情绪,并讲述自身在治疗过程中的体会与感受,让治疗效果好或治疗成功的患者讲解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以便鼓励患者,提高自身的抗战疾病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家属给予良好的支持与鼓励,由于患者的思想负担比较严重,家属需要及时给予亲情支持,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告知家属在生活与心理各个方面需要关心、支持、鼓励患者,安慰患者,给予勇气,共同战胜疾病。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正确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暗示,每天睡觉之前,需要让患者想象自己以内的抗结核药物正在与结核杆菌相互抵抗,自我暗示生活各个方面会变得越来越好,以便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充分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其中SAS中,项目共有20个,以50分表分界值,50分以内表示心理正常,50分以上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SDS中,项目共有20个,以53分为分界值,其中53分以内表示心理正常,53分以上,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析:46例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析(x-±s)
耐多药结核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治疗时间较长,医疗费用相对较高,药物治疗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与精神会造成较大的损害,从而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出现抑郁、紧张、消极、焦虑等不良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影响到患者的康复[5]。在治疗的同时,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与消除,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积极面对疾病,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能够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另外,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针对耐多药结核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增加患者治疗的自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边学峰,孟庆跃,孙强,等.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首次抗结核治疗过程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8):802-803.
[2] 唐本尧,张文彬,何安贵,等.35例肺结核病例耐药原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3):112-113.
[3] 陆秀琴,周文健,潘洪秋,等.46例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1):178-179.
[4] 高秀明.耐多药结核病32例应用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86.
[5] 杨建华.支持性心理护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等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59.
[6] 余翠苹.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179-180.
R473.5
B
1671-8194(2017)28-02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