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乡·楚有云梦 (外二章)

2017-11-14 23:44李茂尊
金沙江文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楚雄郑和彝族

李茂尊

楚雄之问

楚雄,你的神韵是什么?几千年来,楚雄大地有一种精神,引领着人们一路辉煌,一路走来,这种精神特质是什么?我始终认为,楚雄这块神奇的土地,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只是人们还未完全认识她。楚雄是一个绝代佳人,藏在深山人未识。

滇中大地,迤西咽喉。楚雄彝族创造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文化。楚雄彝族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多样性,在全国少数民族中是很独特的。楚雄是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宝库、富矿,有很多世界级的历史文化资源。2亿年前的恐龙,具有多个世界第一;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东方最早的人类;2300多年前的铜鼓,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铜鼓;彝族创世史诗 《梅葛》 《查姆》所反映的自然观、世界观、民族观、历史观具有世界性;神奇的地质奇观,元谋土林、己衣大裂谷、禄丰陨石坑,天下罕见。庄蹻开滇拓疆楚雄,南方丝绸之路楚雄驿站的千年繁华,建文皇帝逊国武定狮山为僧40载,黑井千年盐都的辉煌,郑和在楚雄的少年时光和人生启航,石羊古镇孔庙供奉着世界最大的孔子铜像,武定千年罗婺的风云变幻,永仁直苴1300多年的赛装节让世界惊叹,姚安高氏千年的望族不衰等等。在楚雄这块大地上,几千年来发生了很多影响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件。为什么这么多的大事件发生在楚雄?我们要告诉世界一个什么样的楚雄?

楚雄,神奇美丽的楚雄,呈现给世人一个巨大的谜……

中国彝乡

楚雄,中国彝族世居的重要区域之一,东方人类从这里发祥。这里是彝族的家园,这里是彝族的根和魂。中国彝族的起源,有几种主要说法, “楚雄中心说” “六祖分支说” “古羌人说”。2亿年前的楚雄恐龙,800万年前的楚雄禄丰腊玛古猿,170万年前的楚雄 “元谋人”。楚雄彝族先民5000多年前创造了十月太阳历,楚雄出土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铜鼓。这些,应该可以证明,楚雄这块热土是中国彝人之乡。

滇中楚雄,战国时期 (公元前279年),楚王派庄蹻入滇,征战楚雄,开滇开楚。从此,楚雄被纳入楚国版图,楚雄之名由此而来。之后,西汉、魏晋,尤其是唐、宋、元、明、清,在楚雄发生了很多影响全国的重大事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封建王朝的变迁与兴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两千多年来,彝汉文化交融发展,形成了楚雄彝族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多样性。如楚雄彝族民间信仰的多样性,有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同时也信仰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等。再如服饰的多样性,楚雄彝族服饰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村前村后都会不同。据不完全统计,楚雄彝族服饰有370多种样式,全国彝区的主要服饰样式在楚雄基本都有。

楚有云梦

传说中,有一个1000多里宽广的巨大的泽,叫云梦泽,那里鸟语花香,土地肥沃,森林茂盛,人们生活在山水田园中,生活在云里雾里,犹如一片仙境。人们无争无斗,和谐相处,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汉书·严助传》:“以四海为境,九州为家,八薮为囿。”颜师古注:“八薮 (sǒu), 谓鲁有大野, 晋有大陆,秦有杨陓,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郑有圃田。”因八薮分布于中华神州各地,因此也用八薮 (八方)指广阔的疆域。

云梦泽在哪里,不知什么原因,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一直有争论。有说在湖北,有说在云南,有说在楚雄。我想,这个传说中的云梦泽应该在楚雄。是庄蹻开滇,平定楚雄后,知道有这个云梦泽,还有一些传说,也证明了这点。古史说,黄帝从西方回来,经昆仑山至古支那城,保护起 《创世纪》中说的那棵橄榄树,然后东至云南境内。在云南云门,看见天空出现了五彩云霞,皇帝以为是瑞兆,就把那里命名为祥云 (现属云南省,与楚雄接壤),这个云门应该就是现在的元谋,他看到了云梦泽。还有一说法,当时的滇池有1000多里,楚雄的大部分土地都属滇池范围。那么,为什么后来的历史记载中没有确定云梦泽就在楚雄呢?那是因为秦朝以后,随着中国的统一和疆域的扩大,由于云南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相隔几千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逐步被边缘化、被忽视。楚雄,云梦就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楚雄,就是那个传说中的云梦。就是传说中的那个美丽的家园,那片净土。

郑和从楚雄启航

郑和,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郑和的一生,楚雄与海洋应该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郑和 (在晋宁时叫 “马和”)1371年出生在云南昆阳州 (今昆明市晋宁县),4岁时被当时身为滇阳侯的父亲马哈只米里金送到被称为 “人文圣地”的镇南(今楚雄南华县)一郑姓家避难,改名为郑和。11岁时,明军入滇,剿梁王到镇南,英俊睿智气质不凡的郑和,被明军带到南京,给燕王朱棣当差。

郑和,生在晋宁,长在楚雄。郑和的少年时光是在楚雄南华度过的,他的人生是从楚雄启航的。他带到全世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印象,很多是楚雄的,楚雄情结陪他七下西洋。

唐高宗时期,姚州都督府是唐王朝设在云南的主要政权机构,曾管辖洱海地区到滇池以西地区。明初,随着昆明滇池地区的发展、政权的稳固,楚雄成了滇中的重要区域。当时楚雄交通便利,距昆明较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生活环境优美,属云南的鱼米之乡。郑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楚雄南华的。当时,作为滇阳侯的马哈只米里金,应该是充分考虑了楚雄南华的生活环境后,才把儿子郑和送到这里来的。楚雄这块神奇的土地养育了郑和,楚雄魅力无穷的文化熏陶了郑和,楚雄人民开放、包容、平和的精神影响了郑和。郑和在楚雄受到了楚雄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他走向了世界。

郑和在楚雄生活成长的岁月发生了些什么,我们无从考证,但郑和与楚雄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联想,很多启示。楚雄这块滇中大地、西关重镇,在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影响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件,甚至是影响世界的大事件?2亿年前的恐龙,170万年前的 “元谋人”,世界上最早的彝族赛装活动 (1350多年),世界迄今最早的铜鼓在楚雄发现,楚国庄蹻入滇进楚,西汉汉武帝在楚雄设蜻蛉县,唐王朝在楚雄设姚州都督府,元朝在楚雄设威楚和罗婺万户府。明朝逊帝建文帝在楚雄武定狮山出家为僧,更是演绎了不知多少惊天大事。清朝吴三桂利用楚雄高氏土司势力在云南称王,还有很多……

楚雄作为郑和故里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这些年,很多地方在争名人故里,如黄帝、老子、朱元璋、李白、诸葛亮、西施、三国二乔、赵云、曹雪芹等等的故里。甚至连一些民族败类、大盗淫贼等臭名昭著的人的故里也有人在争,如秦桧、西门庆等。争名人故里的目的,一方面想证明自己的这块土地人杰地灵,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名人提高本地的知名度,造福地方。

我有些纳闷,为什么楚雄有很多人对郑和与楚雄的故事浑然不知,还有一些人即使知道也无动于衷,不在乎,认为600多年前的事了,离现实太远,没有实际意义。我觉得郑和与楚雄的故事可以做点文章。一是可以提高楚雄的知名度——楚雄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但走出云南,没多少人知道,可以用郑和这张名片宣传楚雄;二是可以说明楚雄文化的深远博大——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魂,是人们心灵的家园。我们说楚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总要有些人或事来支撑,不能空喊空叫。

楚雄这块大地,是一个文化富矿,大自然为我们留下这块宝地,祖先为我们留下那么多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敬仰之、叩访之;我们要认真审视她、研究她,发现她所蕴藏的世界级价值。

郑和是从这里启航的,我们要再起航,沿着郑和的足迹,延续历史的辉煌。

彝乡霓裳

滇中楚雄,战国时期 (公元前279年)楚王派庄蹻入滇,征战楚雄。从此,楚雄这块神奇的土地就演绎着中原文化(汉族文化)与彝族文化交融发展、交相辉映的精彩篇章。形成了彝族文化包容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质。

楚雄彝族文化的特质在服饰、民间信仰、建筑、语言、风俗礼仪、歌舞等各方面都有体现。楚雄彝族服饰异彩纷呈,独具魅力,是彝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楚雄彝族服饰可谓楚雄彝族文化的缩影和百科全书,是楚雄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楚雄观看一场彝族歌舞表演,舞台上的服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眼花缭乱、印象深刻。在观看表演的时候,第一个节目演员的服饰是黑红黄、大披肩百褶裙,第二个节目演员的服饰是红白绿、鸡冠帽小衣裤,第三个节目演员的服饰是大红大紫大时尚。后一个节目服饰从色彩、款式、风格、绣法与前一个节目可以完全颠覆。2016年我参加双柏县一台虎文化节歌舞晚会,有八个集体歌舞表演类节目,每个节目演员的服饰色彩、款式、风格都不同,不重复。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一些偏远山区的彝家山寨,一个村庄的服饰都会有各种款式、风格、绣法,村前村后都会不一样,很少见到两件完全相同的彝族服饰。据不完全统计,楚雄彝族服饰有370多种款式。你很难想象白云深处的山乡,竟然有那么多色彩绚丽、丰富多样、富有创意、精致时尚或传统古典的彝族服饰。

楚雄彝族服饰还有一大特点,即传统古典和现代时尚同时具备。一方面,一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彝族传统古典服饰、刺绣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另一方面,与时代同步、与汉族服饰交融的彝族服饰也广为流传。传统与时尚同时在这个地方奇特的呈现给人们,堪称奇观。

我们到四川省凉山州、贵州省毕节市以及云南省的红河州、昭通市、大理州等全国主要彝区进行调查了解,发现这么一个现象,楚雄的彝族服饰,几乎囊括了全国彝区服饰的特点、风格、款式。如四川凉山的彝族服饰款式风格楚雄基本都有,毕节、红河、昭通、大理、丽江的彝族服饰款式风格很多楚雄也有。也就是说,全国主要彝区有的彝族服饰楚雄基本都有,但楚雄有的,其他彝区大多没有。

这就是神奇楚雄彝族文化背后的楚雄彝族服饰,让我们惊叹、震撼、崇敬。

猜你喜欢
楚雄郑和彝族
书法家郑和新书艺精品鉴赏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名家与楚雄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中国“郑和”号训练舰 抵韩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