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欣红
一部“大学迎新嘻哈MV”火爆网络,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辅导员马鹏宇成为“网红辅导员”。近日,杭电官方微博再推马鹏宇新作《诗词歌赋·诗词说》,通过嘻哈形式演绎中国古诗词,“小马哥”又火了。据悉,这首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主旨的嘻哈说唱,同时也是新华网2017年“学诗计划”推广曲。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共识。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节目不时“爆红”,甚至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的强势走红,便是典型代表。
《中国诗词大会》之类节目的走红,固然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让人惊觉诗歌就在身边,并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谈诗”的风潮。但是,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对于生长在信息时代、习惯于网络语言的当代青少年而言,之乎者也之类的词汇就足以令他们头痛不已,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更是谈何容易。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如何“激活”,却殊为不易。因此,面向青少年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之时,做好“现代相遇”,使之入脑入心,实乃关键所系。
事实上,现代人认为“高雅”的古诗词,其实当时并不是端着架子的,通常都很“接地气”。从《诗经》中的不少作品采自民间,到白居易写诗但求“老妪能解”,再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诗词的兴盛从来不是小众的,而是在让普通百姓怡情养性中根植了其勃发的生命,从来不排斥普通百姓对它的唱和吟咏与逸兴遣怀,正所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网红辅导员”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嘻哈形式演绎中国古诗词,虽然不如《中国诗词大会》来得高雅,但却通过古典诗词、戏曲等诸多元素的融合,使中华经典诗词歌赋更接地气,也唱出了青年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无比热爱。趣学诗词歌赋,用这种年轻化、互联网化的方式让更多青少年热爱中华诗词歌赋,无疑是值得赞赏的尝试。“诗词歌赋是中华文明国学文化的瑰宝,我从小就非常热爱。这次借嘻哈说唱形式诠释诗词歌赋,就是希望借青少年喜爱的创新形式,让年轻人从嘻哈中体会传统诗词的文字美妙,从而关注诗词、学习诗词、爱上诗词。”诚哉斯言!
值得一提的是,MV里还加入了一名外国歌手,这位叫亚娜的俄罗斯美少女,是杭电国际教育学院大一新生,她用稍显生硬的汉语唱道,“初到中国,老师耐心教我: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会越来越努力学习。”说唱也是国外年轻人比较能接受的艺术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中国古诗词对外传播。
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属于世界,弘扬传统文化还要“走出去”。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既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多元世界的应有之义。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在汤公莎翁离世400年后,为了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借纪念两位文学巨匠的契机,去年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出品了一出穿越大戏——音乐片《当柳密欧遇上杜丽叶》,令人耳目一新,感慨良多:“To be or not to be,良辰美景奈何天,生生死死缠缠绵绵哭了笑了四百年……”昆曲混搭RAP,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实景与动画、“咦~呀~”与“哟哟哟”的碰撞融合,汤公莎翁相遇,两位戏剧大师和他们笔下的人物“同台飙戏”……
“那些年的书海征途,让我学会诗词歌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做舟苦。五千年的诗词文化,需要你慢慢领悟”……一言以蔽之,嘻哈演绎古诗词,不仅通过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现代相遇”打通了“古今二脉”,而且还兼顾了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时代命题,值得击节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