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让读者觉得好看、耐读、欲罢不能的。
作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作家就要想办法使自己的作品适应广大读者的需求,就要把握时代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了解读者的审美要求和艺术趣味等等,最大限度地留住读者,让读者欲罢不能。如果不是这样,一部作品不论作者自认为写得多么好,但没人欣赏或读者很少,那就没多大意义;通常,欣赏阅读的人越多,作品的影响和社会作用也就越大。
所以,一部作品好不好,要相信读者,交给读者,让读者去评判;要交给市场,让市场去检验。如果一个 “作家”写作很多年,并出版了几部书,却没一部经受市场的检验,取得过较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其社会效益也将遭到置疑。
本期的几篇小说,其叙述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及宽广度各有不同。但好看不好看?耐读不耐读?我们交给读者,让读者评判。并期盼着读者、作者、编辑之间有互动的声音。一部作品,最悲哀的是没有反响,刊发也就刊发了。
评论 《大地上的雪泥鸿爪》对张学康的两部诗集作了客观而适度的评述。张学康写诗近40年,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即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其写诗的甘苦执着,成败得失从中可略窥一斑。
任逸浩的书法在楚雄有名,在云南仍至全国知名 《任逸浩传略》一文追寻传主的人生轨迹,真切地纪述了他在书法道路上的艰难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楚雄书法艺术界的人都尊敬任逸浩。他的可敬之处,在于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以 “大师”自居,只是谦卑温和地做人,写字。做人贵在立品,写字作文亦然。无品之字和文,就如无品之人。现在文学艺术界不时有虚浮的追名逐利之风泛起,读此文,忆故人,读者自会有所思考和警惕吧。
本期始,我们开设 “楚雄作家群北京研讨会”专栏,为打造 “楚雄作家群”宣传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