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植墨 秋水万象
——读高朝先先生《植墨楼诗稿》

2017-11-14 15:42
心潮诗词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诗稿诗词诗人

(作者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植墨楼是江西诗人高朝先的斋名,“植墨者,弘扬和影响传统文化也”(高朝先《植墨楼诗稿·自序》)。个人揣度,从寓意而言,“植墨”具双重涵义,一是弘扬,即通常所谓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二是影响,即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进或取舍。前者是目前所为,后者是心中所系。从中不难看出,高先生对于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很有想法,并愿意为此做一些事情。《植墨楼诗稿》(以下简称《诗稿》)便是他弘扬和影响传统文化的一串脚印,辑录了自1963年冬至2015年春的诗、词、曲、赋、联共计500余件,同时收入不少吟朋诗友的唱和之作。高先生被誉为“湖口一支笔”,长年从事文案工作,写下了数以千计的官方公文和企业用文,还有大量的专业文论、新闻通讯、散文杂文、戏剧曲艺、民俗故事等,可谓文字“通才”,享誉一方,写诗填词则为其“别才”耳。然而,依我看来,《植墨楼诗稿》是高先生等身的著作中最可流传者之一,或不为过。捧读之,有几点感触,现不揣浅陋,逐一道来。

杏坛不辍传薪苦

诗言志。诗之所写,殆即志之所之,往往可鉴诗人之情趣、志向。高先生既以“植墨”为己任,立志植墨传薪,其事固日常为之,其诗亦时时纪之。粗略地搜检《诗稿》,五百篇中,涉及参与各级诗词组织的活动,以及题写各种诗友诗集的篇什,便有五十余篇,比例占到十分之一,此尚未计与诗友的唱和之作。可见作为石钟山诗词研究会会长,组织诗社活动、凝聚诗词爱好者等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之事,花费了诗人多么大的精力。且看《贺长垅廖村农民诗社成立》(2005):

歌飞二月田园早,拈起泥巴就是诗。

莫道春风相逼墨,梨花已赋播耕枝。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华诗词即遭遇滑铁卢,从文学王冠上跌落下来,其间虽曾数次振起,如抗战时期之“旧诗竞写潮”,如文革末期之“天安门诗抄”等等,但终究被人为地排斥于正统文学门户之外,饱受压制之羞。近二十年来,经过文化碰撞与反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为传统文化的精萃,中华诗词以不可阻遏之势从民间、从网络开始复兴,各级各类诗词组织、刊物如沐雨春笋,潜滋勃发。以中华诗词学会为例,仅从行政区划角度看,其组织自国级到省市,到区县,到乡镇街道,到社区村组,触须所及,诗花烂漫。引诗即描述在此大背景下新成立的农民诗社的欣欣气象。“拈起泥巴就是诗”、“梨花已赋播耕枝”,泥香花香带墨香,诗人对农民诗社给予了真诚的鼓励和祝福。

与吟友交往唱和,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自古已然。高先生《诗稿》中此类作品常有妙用,如《读〈闲斋秋韵〉谢星子杨国藩诗翁并序》(2007):

久闻隔岸有闲斋,不识荆州愧乏才。

五柳风来先得玉,一犁雨歇始寻梅。

华章横侧层层岭,后学高低步步阶。

今借鸣鞭催杏雨,春枝竞发百花开。

这是一首“应酬诗”。应酬诗历来是诗词创作的重要题材,许多论家对之却颇不以为然,如清贺贻孙《诗筏》曰:“汉以前无应酬诗,魏、晋以来间有之,亦绝无佳者。惟卢谌、刘琨相赠二首,颂美中颇有感恩知己,好善不倦之意,应酬体中差为铮铮耳。”谓“绝无佳者”,持论未免偏颇,但非本文话题。人际应酬不可或免,应酬时以诗为纽带,难道还不如以酒肉为纽带吗?在没有发现更高雅的应酬方式前,该不该一棒子打死应酬诗呢?更何况此番唱酬的目的是欲“借鸣鞭催杏雨,春枝竞发百花开”,联系诗友感情,为文化传承凝聚正能量。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整体工程,高先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除上述情形之外,到各类学校办诗词讲座,到企业宣传诗词文化,应时应事组织诗词创作,积极创建诗词之乡等都是高先生“植墨传薪”的分内之事,其中之辛酸、冷暖,又有几人知晓!值得欣慰的是,2014年12月30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湖口县“中华诗词之乡”称号,这也是以高先生为代表的湖口诗人多年努力的成果之一。李开先生在《步原玉恭和高朝先先生〈七十初度〉并志贺》一诗中有“杏坛不辍传薪苦”之句,我且取来冠名此节。

三分傲骨评时弊

诗有用。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此皆诗之用也。上节所述,重在诗之“兴”与“群”,此节要在诗之“观”与“怨”。“观”也者,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即诗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通过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转变或政治得失;“怨”也者,孔安国注“怨刺上政”,就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汉书·礼乐志》曰:“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自古诗家多有担当,非常重视诗词的美刺作用,举凡国家兴亡、民生疾苦、政治生态、战争风云等都会瞩目关注并付诸诗行。读《诗稿》,我一方面为高先生“植墨传薪”、鞠躬尽瘁的坚忍而钦佩,另一方面也为他“傲评时弊”、舍我其谁的气势所折服。殷泽君先生《和高会长〈七十初度〉》一诗曰:“三分傲骨评时弊。”览《诗稿》中的讽喻诗篇目既多,质量亦高,且看《过曲阜(二首选一)》(2001):

事隔因缘变异多,大成门外改山河。

满城皆孔非尊孔,只作摇钱树一棵。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常会举办各类文化节、经济论坛、祭拜大典等“文化活动”,主办方用得最多的宣传口号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此理念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一度成为了商品经济的附属品,成为了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以一种“模式化”的力量促进各地经济快速增长。因此,呈现出来的“文化”不免畸形,“满城皆孔非尊孔,只作摇钱树一棵”,就是对这一现象的劝讽。好在时隔多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理念正在普及,手段与目的的互换,同样是双赢,却是协调的双腿走路。

我与高先生素未谋面,仅凭诗文相识,一件小事却领教到先生的“三分傲骨”。去年有人宣传“新体诗”,高先生阅其文,觉疏漏甚多,即撰文争鸣。两文先后发表于我所编辑之《心潮诗词评论》杂志。高文一出,前作者又著文反驳。我将此事电告高先生,尚未言及驳文内容,先问能否继续回应。高先生则淡淡一笑,说可以的。此足见高先生之胸怀宽广。其《五十抒怀》(1995)云:“天命无须知与否,随心随性放长歌。”这是诗人的傲气,文人的傲骨,我喜欢!

惟其傲则敢愤,惟其愤则敢言。《诗稿》中有两组绝句,是两架集中讽喻火力的喀秋莎火箭炮。现仅列篇名就可悉其火力部署。第一组《杂吟(十四首)》(2003),依次题为打工潮、长假、福利彩票、美容厅、惊偷、办案、舞台即景、文化名人、买断工龄、赌风、抓赌、移民建镇、法轮功、“焦点访谈”;第二组《杂吟(十二首)》(2005),依次题为“官伦”、文件、作为、用人、制假、受贿、卖官、招商、办事、法规、村官、城建。其诗作内容我无意举例,只想转告读者诸君,两组《杂吟》二十六首绝句,没一首是褒奖的。这些曾经的“敏感问题”,经过“十八大”以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整治,已趋好转,足令广大民众欣慰了。高先生亦当捻须而笑,少平其愤矣。

美国人W·S·摩温说:“一个诗人决定尽可能清晰和真实地为自己身为一员的人类讲话,这样的决定是对蒙昧主义、沉默和灭亡的挑战……这样决定本身,在它故意的挑战姿态中,……在它帮助他从经验的泥泞和混乱中作清醒创造的过程中,他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再不会是一味专事装饰的牧师了。”(转摘自《美国当代文学·诗歌:异端流派》)这也就是白居易所说的:“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我们需要这样的诗人,我们需要这样的诗歌。

乐伴儿孙共写春

诗缘情。情有多端,此节专言亲情。查《诗稿》之中亲情之作,约三十题。亲情诗由来久矣,其权舆当推《诗经·邶风·凯风》之章,“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至孟郊“慈母手中线”之吟,早已感动人伦。《吕氏春秋·精通篇》曰:“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虽异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诗稿》涉及父母者,多为悼念之作,悼母哭父,自有怀伤骨立之实,实不遑多论。让人感怀瞩目者,是十余首写其子其孙的诗作,尤见诗人舐犊情深。先来读一首与其长子相关的作品,题曰《闻长子凌云中国社科院博士后出站并留聘暨长媳程敏考录同院博士研究生喜赋》(2011):

几番苦读几番心,步步青云步步金。

厚禄不曾移大志,卑身有见作高吟。

柴门虽筑兰台浅,阡陌也藏典籍深。

更喜齐眉新举案,名珍连理宴琼林。

为父母者,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子女学业、事业双成,读这个长长的标题,我们就已经感染了诗人的喜悦。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首尾联表达喜悦和祝福,中二联则寓赞许和警醒,深得传统诗教“温柔敦厚”之旨。其实,在这首诗之前,我已读到两首与“长子凌云”有关的作品,即《送长子凌云入读研究生》(2000)、《闻长子凌云考入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喜赋》(2005),上述三首七律正好组成系列,记载下一个父亲的自豪。我还在《诗稿》的楹联部分读到了这样一幅对联,《送长子参加工作》(1995):

现成的岗位是度时的饭碗;

成就的事业是作为的丰碑。

联与诗的创作时间跨度有二十多年,正是一个人由青涩走向成熟、迈向成功的关键阶段。孩子能取得骄人成绩,与诗人的鼓励与教诲密不可分啊!

对于其他的孩子,高先生也是闻喜而赋诗,赋诗必警示之,如这首《闻雷儿获英语专业八级喜赋》(2006):

提心挈肺盼年年,终听雷声悦耳传。

学业有成当祝贺,功名显达应无前。

光阴总把人生累,壮志偏迎道路艰。

莫向文凭称大器,作为还在正扬鞭。

此诗首联之后,皆为议论之语,读来如阅古贤家书,诗意虽不足,道理却千古得宜,特别是“莫向文凭称大器,作为还在正扬鞭”一句,足可警诫世人。

与给儿子写诗时明明满怀喜悦却又故意绷着脸一本正经地说教不同,在为孙子写诗时,诗人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童心,有时甚至仿佛已经看到诗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形象,而这样的诗不是更有趣味吗?且看这首《乐孙》(2009):

未到呀呀学语庚,呈欢先跳蹦身轻。

盆中洗浴哗哗水,案上抓拿打打声。

老幼随逢都献笑,雨晴无辨要寻行。

相嘻相戏爷孙影,乐在天伦日日生。

此诗围绕一个“乐”字,用漫画般的手笔将幼儿的行动描摹得栩栩如生,同时将一个白发童心的祖父形象亦刻画分明。没有精心照看,朝夕相伴的经历,哪能写得如此鲜活?此外,《迎孙》(2009)、《想孙》(2011)、《接孙儿放学得句》(2012)、《陪孙》(2012)、《儿童节观孙儿文艺演出》(2012)等,皆真情流露,兴趣盎然。

长孙多半会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但对于其他孩子,诗人也一碗水端平,同样赋予关爱,尤其是孙女出世后,如《孙女橙橙出生喜赋》(2014):

三月晴明竹笑天,迎孙设帨接弧悬。

颓龄虽近桑榆晚,舞膝新仪俎豆前。

是桂是兰苗自壮,能璋能瓦福来全。

依衾久待熊蛇梦,今喜重光裕后贤。

全诗包含一种男女双孙得全福的喜悦,但与《乐孙》的天真质朴不同,此诗用了“设帨悬弧”“弄璋弄瓦”“梦熊梦罴”等典故来表达“福来全”的心情,显得典雅端正,妥贴含蓄,是诗人别一种风格的七律。其诗友黄英华在《贺植墨楼落成步楼主原韵》中羡慕高先生“乐伴儿孙共写春”,读罢此等亲情诗,恐天下诗人皆羡也。

中华诗词以情之感发为本质特征,即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由于国人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传统,亲情诗在中华诗词中是一个言之不尽的题材领域。因此,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漠视亲情的诗人,会具有“治国平天下”的德行。

秋水文章生万象

以上三节,皆就高先生《诗稿》所涉及之题材而言,然高诗妙处尚多,正如董望先《奉和高朝先先生〈七十初度〉》诗所谓“秋水文章生万象”。限于篇幅,粗略谈谈两点收获。

高先生诗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诗语鲜活,气韵流畅,意味深长。诗词的写作是戴着镣铐跳舞,难在腾挪转折须达到流转自如的境界,时下许多旧体诗写得生涩局促,就是因为才力所限,施展不开所致。读高先生作品,则略无此憾,如《诗稿》七律部分的第一首诗——《寄妻》(1980):

共为宣传得相识,初谈江岸汛春时。

君身颠沛多经雨,我性驰骋少赠词。

一隔铁窗千里地,两连肝胆万根丝。

身不由己心由己,墨未成诗血成诗。

这是诗人较早创作,并在编辑诗稿时保留下来的一首诗,虽不甚合律,却放在七律卷首,自有一份深意。诗之本事我不了解,不敢胡乱猜解,仅从诗语来分析,当是诗人因某事身陷囹圄时寄给妻子的。此诗直如一封家书,只将夫妻二人之间的往事与今情淡淡说来,家常里短,却令人心神凄清,油然而生一种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压抑与悲凉。你看他信手挥洒,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转换自然,如雨后荷珠,因风流转,毫无凝滞。至于“意味深长”,君且看其尾联“身不由己心由己,墨未成诗血成诗”,这两句将蒙冤者内心的悲愤和盘托出,确非个中人难以觅得的佳句,以之作结,余音不绝。尤其是出句,作者原注云:“‘身不由己心由己’,妻信中语。”原来,诗人是将妻子来信中的语句直接植于自己的诗中,率尔成篇。这种信手拈来,点铁成金的功夫,便是匠心。宋黄庭坚《答洪驹父书》曰:“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高先生深得其肯綮。

其次,精于联语也是我阅读高诗的一个感受。七言律诗可谓中国格律诗形式最完备者了,其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都能比较系统的体现出韵律之美,均衡之美,已然是诗家最为看重的体裁之一,许多诗人将自己的艺术才华毫不吝啬地倾注于这五十六字之中,高先生也是这样,《诗稿》中,七律属绝对多数。众所周知,七律之成败,往往在乎中间两联,故中二联,往往是作者用心之处。高诗之联重炼字炼意,且看:

风横樯瘦帆何在?水逆舟斜桨半开。

此联引自《饶州三首之信水纤夫》(1980),乃状纤夫劳作环境之险恶也。“风横樯瘦”“水逆舟斜”,字字出彩,犹闻沙场急鼓,如见逆浪滔天。烘托之妙,于此见之。

犁边嫩绿衔耕犊,岸上新红泻隐舟。

此联引自《乡村四时诗(其一)》(1982),乃状农村新春景色也。出句写水牛耕田,为犁边新绿所诱,牛犊亦动春心矣!对句写花隐泊舟,一个“泻”字,一个“隐”字,直把春花繁富,春意盎然之景描绘真切。

前引两联皆为状景者,且一虚一实,各臻其趣;再来看写人者:

三春雨露园丁苦,半世江湖寸草卑。

此联引自《呈恩师欧阳剑平二首(其一)》(1987),采用比喻之法,十四字概括出恩师身份及地位,并由个体生发群体,引来无限唏嘘。

再看写事者:

出入相防临盗贼,门窗自固闭牢坚。

此联引自《乡居十首(其五)》(2014)。此联专写目前世风日下,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一个居民楼的邻居都要“出入相防”如防盗,每个家庭在装修时都要“门窗自固”像坐牢。联语洗练,似拙实工。

其议论之联,恣肆汪洋,让人过目难舍,如借物自况者,“疏影几回摇白露,清风一路到重阳”(《咏菊》,1987);如中心忧愤者,“未到老时先逼老,正图辉业莫争辉”(《闻宣布“一刀切”退居二线》,1999);如讽附庸风雅者,“一卷村言真学问,满园景色假风流”(《游北京大观园》,2000);如情怀豁达者,“诗从落木幽中得,名向浮云袖里藏”(《秋咏》,2005);如人生感悟者,“是福是灾由结果,唯情唯事慎从头”(《次韵和喻种初〈花甲感言〉》,2006);如自信满怀者,“霜叶不曾迷荜路,青山毕竟看东流”(《纪念石钟山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2007);如反语激人者,“墨淡只寻诗角趣,茶浓无顾路边愁”(《贺欧阳继询六十寿辰并和原玉二首》,2008);如自励励人者,“男儿有骨当如铁,岁月无声各做人”(《次韵和童子昂六十述怀四律原玉》,2008);如刺开发无度者,“好地好田争做屋,遗山遗水任招资”(《乡居十首》,2014);……佳联真似草原花,看不尽,摘不及。

秋水万象,取此一掬。

猜你喜欢
诗稿诗词诗人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诗人”老爸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愤怒
焚诗记
王铎诗稿浅析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