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戏曲巨匠传承国之经典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举办

2017-11-14 07:27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临川汤显祖牡丹亭

2016年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他的戏曲创作以“临川四梦”为代表,将人生慨叹、仕途感悟、精神梦幻诉诸笔端,猛击封建礼教,深揭当世政弊,加以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文辞典丽、声律谐美,400年来盛演不衰,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至今仍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示汤显祖文学艺术成就和汤显祖剧作的时代魅力,扩大汤显祖和中国戏曲的影响,传承发展戏曲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部于9月14日召开了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并讲话。会上,昆曲艺术家、中青年演员和院团长代表,国内昆曲研究、汤显祖学术研究专家代表以及汤显祖故乡抚州市代表分别作了发言,围绕汤显祖生平和艺术成就、汤显祖作品的时代影响及汤显祖学术研究现状等问题,分享了认识,阐述了思考,表达了展望。现将代表发言刊发,以飨读者。

《牡丹亭》永远有着青春生命力——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

400年前,汤翁与莎翁乃是东西方的两颗戏剧巨星,引领着东西方的戏剧发展和繁荣。今天我们满怀激情纪念戏剧宗师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缅怀先祖,感慨万千。他的杰作《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永远范本,同时又是中国昆曲的救星。想当年昆曲演出团体几近绝迹,在一个国风苏剧团里有几个昆曲演员偶尔唱一两支昆曲,这个团堪称讨饭团,难以生计,但一出《牡丹亭》浪迹江南农村,尚能讨得一碗饭吃,才能把昆曲保存下来,才能有以后的《十五贯》,才能有以后的浙江昆剧团,才能有今天昆曲的盛况。再拿昆曲演员来讲,一至五届的梅花奖获得者的女演员几乎全是汤显祖《牡丹亭》内的杜丽娘。直至今天,所有的花旦演员,无论专业、业余的演员都很喜欢杜丽娘这个人物,学唱杜丽娘,演出杜丽娘。一曲“皂罗袍”响彻全国各个角落。

汤显祖《牡丹亭》的超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同情封建社会受礼教束缚的男女,而且在于能赋予剧中男女以美好的理想,他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幸福,却在理想中实现。从《牡丹亭》题词中可以看出,汤显祖特别善于用“情”。这“情”就是人的真正感情,它包含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汤显祖在剧本的开场白中写道:“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他用自己满腔热忱挥写出男女之间的真爱。在剧中倾注了自己无限的感触。每出戏都充满凄美的意趣,以情出戏,戏从心出,讴歌人性,善于圆梦。为情而死,为情而生。而在17世纪的中国,能写这样特具东方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在汤显祖的笔下,青年男女那种令人难以启齿的生命本能的性冲动,变得那么神圣、高洁、美妙,这种青春欲望,透出生命的庄严与美丽,丝毫没有猥亵和淫秽的成分。从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文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压抑人性、残害生命的封建礼教的丑恶,那活生生的淳朴而健康的生命,又是何等的可爱与值得尊重。

处处用情,处处含情,处处有情。《牡丹亭》是充满青春活力,充满青春个性,充满青春气息,充满东方浪漫主义色彩的一曲青春生命的赞歌。《牡丹亭》讴歌青春生命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用戏、用情、用性、用梦,创作出了充满人性光芒的不朽作品。

13年前,在知名作家白先勇的策划和鼓励下,我和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一起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蓝本,选择苏州昆剧院创作排练了青春版《牡丹亭》,重新谱写青春生命的赞歌,为的是能让古老的文学剧本与古老的昆曲撞击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强音。以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及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加上素雅甜美的舞台呈现,吸引当今有文化的年轻人接触汤显祖,接触昆曲,让他们喜欢汤显祖,喜欢昆曲,并且爱上汤显祖,爱上昆曲。

期待先圣汤显祖,期待古老昆曲这朵充满生命活力的牡丹花永放异彩。

缅怀巨匠传承经典——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

汤显祖是中国戏剧界的巨匠,虽然他离世距今已400周年,但他依然活在我们每位戏剧工作者的心里。他是我们中国戏剧的骄傲,是可与西方文坛巨匠莎士比亚比肩的人物。

汤显祖的情感思想和戏剧观的重心是“情”与“真”。他的著作“临川四梦”,集中肯定了“情”即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反对以理格情,承认人的情感生活和自然欲望,在创作中则表现为高扬人性大旗,抨击礼教对人性的扼杀。崇尚真,就是要把真情实感真挚而充分地表达出来,反映在创作上就是写真情、真人。这份至“情”与至“真”,一直引领并鼓舞着我们当代戏剧工作者的艺术精神和创作内涵,似血脉贯穿始终。

提起汤显祖,大家对他的作品耳熟能详。特别是“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久演不衰,历久弥新。《牡丹亭》原为宜黄腔而作,但所获盛誉却在昆曲。自晚明汤显祖“四梦”系列与昆曲结缘,昆曲即以其清丽的音乐、悠扬的行腔、细腻的表演为“四梦”提供了绝佳的舞台。直到今天,全国七大昆曲院团,依然上演着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无论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牡丹亭》,还是饱含哲学精神的《南柯梦》,以及文化思想和情感丰富的《邯郸梦》与《紫钗记》,都已镌刻为我们昆曲人的一种“艺术记忆”,一种“艺术理解”,甚而是一份“艺术情怀”。汤显祖的作品是我们昆曲舞台上的艺术光辉,在中国和世界的舞台上,缤纷闪烁、绽放光芒。

2016年是汤显祖和西方文化名人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了纪念两位文坛巨匠,全国昆曲院团也先后创排了与其相关的艺术作品,表达了我们对两位文坛巨匠的一份思念之情与敬畏之心。如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南柯梦》、上海昆剧团的全本《临川四梦》、湖南省昆剧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我们北方昆曲剧院即将推出的原创昆剧《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这其中,都离不开“传承发展”四个字。

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北昆创排大都版《牡丹亭》时,在尊重昆曲艺术表演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并体现了当代审美,强化体现了汤显祖的思想情感。

汤显祖的作品是昆曲艺术的经典,也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近10年来,国家实施了“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昆曲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全国昆曲院团获得了极大的支持和鼓舞。传承发展优秀传统剧目是昆曲院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北昆作为全国7个昆曲院团之一,肩负着传承艺术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相信身在当下的我们,通过对艺术大师的缅怀和学习,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回顾和倾听,将会把优秀传统文化伟大的精神力量接续下去,薪火相传。

我看汤公与“汤学”——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长海

今年,世界戏剧史走进了“莎士比亚年”和“汤显祖年”。汤翁和莎翁,这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

汤显祖一生学识广博,著述丰富。他的作品涉及历史、政治、教育、文化、哲学、宗教等方方面面,无不精当。但是,他之所以赢得生前身后的巨大声誉,首先还是因为他的戏曲作品“临川四梦”。这四梦,前二梦《紫钗记》和《牡丹亭》讴歌人间至爱至情;后二梦《南柯记》和《邯郸记》则着重揭露官场黑暗,感叹“人生如梦”。

“临川四梦”以其深刻丰富的思想精神、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及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代读者、观众的热爱。而对“四梦”的研究也就随之而起。这种研究包括理论批评、评点改编等许多方面。三四百年来,研究从未间断。在历史上曾有三个较为活跃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四梦”问世之初至明朝末年,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对剧本的评论,可以称之为“剧本论”。第二个阶段是在明末至清前期,主要是对“四梦”的改编以及对表演和演唱的探索,可以称之为“演唱论”。第三个阶段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重点在研究《牡丹亭》其剧本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可以称之为“社会论”。这三个阶段,可以说是汤显祖研究史或“汤学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这一部“汤学史”中有许多重要篇章,曾对后世产生过影响与启示。但是这一部“汤学史”显然是不完备的。虽然论著不少,但大多只是围绕在对“四梦”本身,特别是集中在对《牡丹亭》的评论上,但这种评论常常偏于表层,而且有“众口一词”的倾向。而对汤显祖作为作家的个人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其研究明显不足,对汤显祖的其他作品,如诗赋、理论文章更是很少研究,而且研究的角度也比较单一。可以说,这三个阶段过去之后,汤显祖研究显得停滞不前。

转机出现于1982年,以江西的汤显祖纪念会为转折点,汤显祖研究又掀起一个新浪潮。今天,对汤显祖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一门初具规模的“汤学”已经展示在我们眼前。

但是,一个世纪以来,和中国人对于莎士比亚的熟悉相比,不但西方人对于汤显祖了解甚少,中国人也还没有真正走进汤显祖的世界。所以,我们遇到了一个严肃的历史使命,那就是要下功夫真正读懂汤显祖,同时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世人了解一个真实的、生动的汤显祖。

近年来,由于中国人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加以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关爱,大家对汤显祖的研究也随之深入,并引起了国内外学界与艺术界的共同关注。此时,又恰逢纪念汤公与莎翁逝世400周年,这种研究与交流遇到了一个大好时机。我们有信心,让中国的“汤学”与西方的“莎学”一样,成为世界文化史上永放光华的精彩篇章。

唯有牡丹真国色游园多是赏花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俞玖林

作为汤显祖的代表剧目,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至今,已演出290多场,直接进场观众60万人次,通过其他媒介观看欣赏的超过1亿人次,在观众中掀起“昆曲热”,成为当代重要文化现象之一。

作为青春版《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扮演者,我在台前幕后亲自见证了昆曲这十几年的变化,今天用感恩、传承、自信、使命四个关键词总结我的体会。

首先是感恩,感恩时代,感恩师长。青春版《牡丹亭》剧组的每一位演员都说自己幸运,我们成长在一个开放包容的年代,在苏州遇上了昆曲最好的时代和区域环境,又在最好的年纪遇到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聚集了最好的剧本、最好的老师,经历了“魔鬼训练”,也感受到师长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更要感恩的是,中宣部、文化部对昆曲多年如一的扶持与保护。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名家传戏”工程,让我们中青年演员有机会拜老艺术家为师,感悟他们的言传身教;而三年一届举办的中国昆剧艺术节,给了昆曲人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是我们中青年演员学习进步的重要舞台。

第二个关键词是传承,不仅传承剧目,也传承艺术精神。舞台表演艺术具有特殊性,戏是活在演员身上的,只能通过鲜活的表演来传达美,传承也必须是而且只能是“戏以人传”。

昆曲600年,留下诸多经典折子戏,不仅有深厚的基本功,更有师承的神韵和筋骨。我在成长中得到汪世瑜和岳美缇等老师的指导,对我自己融会贯通和提高表演水平很有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表演的日趋成熟,我们这一辈演员正在成长为昆曲当代传承的中坚力量,也要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帮助培养新生代,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个关键词是自信,是艺术自信、美学自信,也是文化自信。昆曲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也是我国传统雅文化的集大成者,要传达昆曲的种种大美,我们演员首先要对它的大美有发自心底的自信。汪世瑜老师曾说过,昆曲是一个“骄子”,还是一个“富家子弟”,它的家藏财富很多,一句台词往往包含了两三个典故。对昆曲了解越多,对昆曲、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越有自信。特别是在青春版《牡丹亭》走出国门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传统艺术同样可以登上世界舞台,向世界传递东方之美。

第四个关键词是使命,对于昆曲文化,既要有学习传承的使命感,也要有传播推广的使命感。我们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致敬,我们每一位昆曲演员都应该既是昆曲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引领者。去年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期间,提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作为系列文化活动,我们青春版《牡丹亭》剧组近期已在国内连续巡演多场,再次受到多方肯定。

汤显祖没有离开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王安奎

汤显祖逝世400年了,但他一直没有离开我们。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人民的热爱,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启迪着后人。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林黛玉听到伶人唱《牡丹亭》引起了对自身境遇和人生的许多感叹,这一方面记述了《牡丹亭》对观众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如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家对汤显祖作品的重视。洪昇创作了《长生殿》,时人称其为“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因此颇为得意,也可看出人们是以《牡丹亭》作为创作标杆的。

汤显祖的“四梦”并不是专门为昆曲写作的,但它给了昆曲以丰厚的营养。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也学习昆曲。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对《牡丹亭》尤其重视和喜爱,他曾说:“这位著名的中国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生于同时,他们在十六七世纪里,为东西方文坛放出了光辉灿烂的异彩。”2001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昆曲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我们在论述昆曲的文化内涵时,也把汤显祖及其《牡丹亭》列为重要的一条,可以说,汤显祖助力我们的申报取得成功。当代的许多昆曲艺术家都对《牡丹亭》一往情深。岳美缇说:“我们这些人是跟着《牡丹亭》长大的,从小学,长大演,老了教。”张继青说:“老师给了我两碗饭,一是姚传芗先生的《牡丹亭》,另一个是沈传芷先生的《朱买臣休妻》。”张洵澎说:“《牡丹亭》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梁谷音原来不演《牡丹亭》,但她说:“在我数十年的梦想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排演多少代名人排演过了的《牡丹亭》。就像杜丽娘一样,都只为心中那一个梦,我为《牡丹亭》相思几十年。”

为什么汤显祖的剧作有这样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想最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凝聚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又能把自己的创作与时代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他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典型性。明代的王思任评论“四梦”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说明汤显祖的作品广泛地涵容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同时汤显祖又不是一位书斋中的文人,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他的剧作通过古代故事生动而深刻地映照了明代的社会生活,在今天看来仍有强烈的现实感。中国戏曲是以抒情见长的,汤显祖剧作中表现的感情是剧作家真挚之情,是剧中人物真实之情,又是人民心中之情。明代的剧坛群星璀璨,汤显祖是这个时代和作家群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明代的剧坛可以说形成了一片辽阔的高原,汤显祖是这片高原中的一座高峰。

汤显祖没有离开我们,他的精神依然在烛照着我们。纪念汤显祖,就是要弘扬汤显祖的精神,努力创作为人民所欢迎并且能够传之久远的作品。期待我们戏剧的高原不断扩大,并且能耸立起如汤显祖一样的高峰。

纪念汤显祖讲好中国故事——江西抚州市委书记肖毅

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的号召,紧紧抓住400周年共同纪念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深入开展汤显祖的研究,广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唱响汤显祖这出大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广泛开展汤显祖研究和宣传,做好历史文化传承文章。抚州成立了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建立了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网站,举办了系列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汤显祖研究丛刊”,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对汤显祖纪念馆进行修整改造,对汤墓、玉茗堂、砚池遗址等遗迹遗存进行修缮。组织创排了临川版、赣剧版《临川四梦》,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牡丹亭》。目前,正在抓紧创排乡音版(旴河高腔)《临川四梦》、音乐剧《汤显祖》、大型实景剧《寻梦牡丹亭》。通过电视节目,向全球推介抚州文化和汤显祖。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也利用不同形式、剧种,纪念汤显祖。可以说,全国掀起了一股“汤显祖热”。

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今年初,美国加州海外侨胞在硅谷拉开纪念活动帷幕,抚州市政府、硅谷华侨华人联谊会等在硅谷联合主办了“纪念汤显祖、设立纪念日”座谈会。目前,硅谷汤显祖纪念馆正在筹建之中。为了突出“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这个主题,我们与中国友协等在英国斯特拉福德主办了“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暨‘抚州文化周’”。在澳大利亚,“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展9月8日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利用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活动,开展了文化交流,真正把汤显祖推向了世界,开启了抚州市同国外文化交流新篇章,探索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子。

挖掘和发挥文化优势,活跃地方社会文化经济。汤显祖的家乡江西抚州,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美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留下了许多有明清特色的历史古村落和灿烂的临川文化。我们充分利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活动,围绕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戏都的目标,挖掘历史遗存,激活传统文化,带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服务人民群众。一方面,重点打造以汤显祖故居为核心的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印刷出版过“临川四梦”的浒湾雕版印刷文化创意产业园、汤显祖求学地、洞天福地麻姑山等一批文化旅游基地;另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分别打造傩舞之乡、采茶戏之乡、狮舞之乡、畲舞之乡等。建立剧本创作基地、设置“临川四梦”传承班以及建设了汤显祖大剧院、玉茗堂剧社等,把抚州打造成写戏、看戏、演戏、评戏的戏都。

猜你喜欢
临川汤显祖牡丹亭
缅怀谢灵运在临川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张居正的误会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
有感于江西临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