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明宇
借东西
※ 赵明宇
在乡下,居家过日子缺了什么,买不到或者买不起,就要向邻居借。借东西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有的东西全村人共用,比如压饸烙的饸烙床子,想吃饸烙,就得挨家挨户追踪着去借。需要磨酱,或者把大盐疙瘩粉碎了,不知道全村唯一的小石磨在谁家呢,就得走遍全村去借。
邻里之间,出门赶集、串亲戚,过去借驴,现在借自行车;农忙时节下田里干活儿,借农具。有的重体力劳动,累了,向亲戚熟人借牲口。平日里发现家里的老鼠多了,夜晚不得安静,就去借猫,把邻居家里的猫抱来养几天。除了过年有忌讳,平日里无所不借。去邻居家借东西,借铁锨、借筢子,邻居家没人,扛起来就走,用完了再来归还。主人需要的时候,发现家里没了,站在街上喊:谁拿俺家的筢子了?俺用呢,给俺送回来吧。过一会儿,就给送来了。如果没人送过来,也不着急,再去借别人的,自己的东西好像是跟别人共同拥有的财产,放在自己家里,只不过是归自己保管。
有时候打着借的旗号,借来的东西不需要归还的。比如家里来了亲戚,做面条,没有佐料,没有油,盐罐子也见底了,就到邻居家借一棵葱,借一勺头油,或者借一把食盐。有时候大家开玩笑,说除了老婆不能借给你,你需要什么,尽管拿去。
也难免把东西损坏,根本不需要赔偿,坏了就坏了。借东西其实就是相互依赖、相互帮衬。你借我的,我借你的,谁家也没挂着没事儿的牌儿,相互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就在借东西之中交融,有一种温暖在里面,使得邻里之间像一个大家庭。
借东西还要算计着去借谁的,关系不好,明知道不会借给自己,就不去借。而对于对方来说,张口容易闭口难,只要邻居来借东西,家里有,闲着的,哪怕自己不用,尽可能借给邻居。谁如果有一件好东西不想借给别人,私自藏在家里,会被人嚼舌头的。比如有个人买了一辆新自行车,邻居小伙子相亲,去借自行车,哪怕他自己不骑,也要借给小伙子。如果藏起来,推诿说自行车没在家里,会被全村人看不起,背后说他,看他自己是否把东西置办齐备了,还用不用借别人的东西。
我给孩子看病,找邻居借钱,邻居把买化肥的钱拿出来,我不好意思了,说你还买化肥呢。邻居就有些着急了,说给孩子看病要紧,还是买化肥要紧?买化肥,我还可以想办法,给孩子看病可是耽误不得。
借你的东西,是看得起你,如果有一件好东西放在家里,没人去借,那就说明你在乡亲们眼里有问题了。有个邻居专门买一个打气筒,放在门口,其实他根本就不用。我问他为什么买打气筒,他说预备着借给别人。我说你这个老头倒是心地善良。他说,老了,没用了,没人来找我借东西,我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小伙子相亲,没有好衣服,去借。邻居有件新衣服,他曾经半是幽默半是骄傲地说,我这身衣服,“骗”回来好几个新媳妇呢。还有的女方在订婚之前,来男方家里“相家”,男方屋里空落落的,媒人就忙着撺掇男方到邻居家借几件家具,摆放在屋里装点门面。
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向小伙伴借了一条藕荷色裤子。虽然获得田径400米第一名,却遭到母亲的斥责,责怪我借别人的裤子穿。那是我第一次借东西。我结婚的时候,新娘子需要穿红色的袄,家里没有,又舍不得买,反正就穿这一天,借了姨家表妹的红色新棉袄,也是一辈子忘不掉。
如今生活好了,相互借东西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可是我经常回忆起借东西的一幕幕。
赵明宇,河北省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邯郸市小小说艺委会主任,《当代小小说》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