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影片《摔跤吧!爸爸》

2017-11-14 07:05刘小芳
剧影月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练印度女儿

■刘小芳

解读影片《摔跤吧!爸爸》

■刘小芳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的镜子。电影《摔跤吧!爸爸》是尼特什·提瓦瑞导演,由阿尔米·汗主演,根据第一位在国际赛场上摘得桂冠的女印度摔跤运动员GeetaKhumari Phoga真实成长故事改编的励志喜剧影片。在时长2小时41分钟的影片中披露了印度男女不平等的现状;而印度作为全球的人口大国在体育方面一直处于落后地位,中间不乏有腐败因素以及他们的宗教问题;当然影片定义为喜剧,也有它温情的一面,比如父爱以及片中人物所做出的每个选择对于成功的影响。

男女不平等;宗教;腐败;选择;父爱

从关注特殊儿童教育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到反映印度阶级和自杀问题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再到披露印度男女不平等等问题的《摔跤吧!爸爸》,阿尔米·汗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良心之作。在一个个温情的故事中真实而又无情地披露出印度整个民族的落后与阴暗,让观影人在欢笑与泪水中反思影片背后的社会现象。

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

影片首先披露的就是男女不平等。因为生活所迫男主角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不得不放弃摔跤之后,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的梦想。然而造化弄人,他一连剩下四个女儿,随之而来的便是影片开始当地人对这件事各种调侃。在印度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中,仍然认为女性应该是在家中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提到让她们摔跤时,大家更是各种嘲讽: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被所有人说成是疯了、不知羞耻,满是闲言碎语;Geeta和Babita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训练的路上都是被嘲笑的对象;Geeta参加第一次摔跤比赛时从报名到比赛都是被举办方和观众当做是一场笑话来看。不仅如此,在很多印度人看来,女孩甚至是不应当出现在街上,因此Geeta获得全国冠军回到故乡时,迎接她回家的都是大街小巷的男人,而女人们只能在窗户旁和屋顶上远远地望着她。

印度婚姻制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早婚,而这恰恰也是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重要标志之一。迄今为止,依然有为数不少的人秉持传统观念,把女儿当作家庭的经济债务,女儿出嫁的时间越早,所需要支付给男方的嫁妆金额便越低。[1]影片中父亲唯一一次对两个女儿发火便是Geeta和Babita因为参加同伴婚礼没有训练的时候,看似是父亲的不讲情面,实则是父亲不想两个女儿和这个仅有十几岁的新娘有同样的人生。因为婚礼结束之后,Geeta和Babita哭诉父亲的严厉时,婚礼中自始至终保持沉默的小新娘开口说道:“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至少他很关心你们。否则,我们的现实就是这样,以女儿身降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待到她二八年华便要嫁为人妇,以此摆脱家庭负担。牵着她的手,走向新郎,那个她从未谋面的男人、为他相夫教子,这是她所有的使命。”简单的话却将印度女性的现状很好的展现了出来。

影片中的母亲问道“丫头们练摔跤以后没有男人愿意娶怎么办?”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很淡定地说到:“我会让咱家姑娘变得超凡脱俗,到时候就不是咱们上门去求亲了,而是让上门来提亲的把门槛踢平了。”事实证明当Geeta变得强大以后,外界对她的掌声盖过了质疑,当她赢得全国冠军的时候也的确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最后的决战中,在父亲缺席的情况下赢得比赛,意味着Geeta终于长大。她不仅仅是父亲的女儿,更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她的胜利是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子的女孩的胜利,是那些被禁锢在繁琐家务中的女孩的胜利,是那些只能相夫教子的女孩的胜利。Geeta和Babita成了上百万女孩的榜样,用行动告诉她们女人有能力为国家争金,更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可以通过努力摆脱世俗的偏见,这或许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的。

影片中的宗教问题

影片发生在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哈里亚纳邦一个名叫巴拉里的村庄,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女孩的头发和穿着可以说是她们身份的象征,片中父亲先是让她们脱去纱丽换上男子的服装,再是为了女儿们专心练习摔跤剪去女儿的头发,相当于是“剪去”了她们女子的身份,这对于当地人来说简直是要命的事情。而且练摔跤(特别是和男人们一起比赛摔跤)、剪短发意味着很难嫁人,父亲这一系列做法对于传统观念的冲击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一方面,哈里亚纳邦大多数人信奉印度教。自哈拉帕时代以来,牛是被特别的尊敬,牛奶也只用于宗教献祭仪式上,所以在训练之初,父亲要求两个女儿每天喝一杯牛奶时她们有着很强的抵触心理。由于印度教严格实行素食主义,一些印度教徒甚至保守到连鸡蛋都不吃。父亲要提高女儿们的体能让她们吃鸡肉,母亲极度愤怒以至于那装肉的锅再也不被允许进入她的厨房。这种宗教信仰决定了印度人的饮食习惯,进而影响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就此而言印度人的身体素质远比不上中国,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这或许是印度自1984年至今30多年奥运赛场上仅获得2枚金牌,14枚奖牌的原因之一。

腐败问题

印度作为排名第二的人口大国在体育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除宗教方面的影响之外,不乏相关部门和官员的腐败因素,而这一因素在影片中有两点体现。

一是,当Geeta已经达到省级水平,到体育总局申请买一块摔跤垫子(摔跤手比赛用的人工合成床垫)的资金改善训练条件时都没能被批准。从当地的官员的话语中可知,印度在体育的投入本就不多,那么分给摔跤的则是少之又少,在刨去教练、餐饮、交通、设备等等开销落到实处当地体育部门连买一块垫子的钱都没有。无法保证最基本的运动设施,何谈体育赛事中的佳绩?再加上官员的尸位素餐,对于体育人的不支持,这便使得印度人在体育赛事中获得奖牌的征途遥遥无期。

二是,影片中教练这一人物的设定。先是在Geeta刚走入最高级的体育院校时,父亲找到教练对他说,希望可以给予Geeta适合她的训练方式,教练对他鄙夷的眼神对Geeta的嘲讽,说明了教练的狭隘。其次是众多的运动员只有一个教练,而在这一个教练的训练之下Geeta在各项赛事中节节败退是不是又可以说明这一类人的只吃不做呢?再次,在英联邦运动会上Geeta在父亲的执导下闯过初赛,拿下半决赛时,教练在发布会上称是因为自己才使Geeta取得可喜的成绩又说明了他的功利;最后因为Geeta在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感谢自己的父亲,加上在领导面前请求不让父亲出席失败而在决赛是故意支开父亲又说明了教练的短视与自私。一个国家级教练的训练技术以及战略战术竟然抵不过一个长期务农的摔跤退役者,这不能不引起观众的反思:是予以父亲的形象过于高大还是体育总局的腐败与不作为?恐怕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父爱

影片开始母亲的一句“不要因为一己之私毁了丫头们的人生”让我觉得这是因为父权制度,但是从整个影片看来他从没因为生的孩子是女儿就发泄情绪给妻子或者女儿,他更多的是遗憾,因为担心没有人能继承他的梦想。反过来当他发现女儿们有摔跤天赋时把女儿做为人生延续,梦想寄托,已经在印度很有革命性了。因为父亲至少把她们当做了自己的孩子,看成了一个单独的个体。从开始说让女儿们自己选择男人,到无视所有人的嘲讽,再到最后决赛时说赢了会成为百万女性的榜样,历史也会记住她。父亲为了女儿们能有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忍辱负重,不得不说父亲是爱她们的。

因为女性在印度的特殊地位,是不被允许进入训练场地,父亲便在自家田地里开辟训练场;为增加女儿们的体质,不会烹饪的父亲不但不顾母亲的反对还照着相关的书籍烹饪鸡肉;为专心陪Geeta准备全国比赛辞掉工作回家种田,虽然辛苦但能给女儿们理由更多时间;为Geeta能顺利参加英联邦55KG女子摔跤的比赛,他不远万里来到学校附近租房子,用最合适Geeta的方式进行训练,还为她烹调营养丰富的食物;他会把Geeta和Babita比赛获得的奖金粘贴在专用的本子上,并对每一次比赛进行标注……

影片中父亲哭了两次,一次是在体育学院为两个孩子求情的时候,一次是孩子赢得金牌比赛场响起印度国歌的时候。一次是为她们的未来铺路,为她们未来的担心,一次是为她们感到骄傲。

选择的重要

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人是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的行动,才成为他那样的好人或恶人。英雄或者懦夫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人的主动选择使然。[2]的确,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在发现女儿们有摔跤天赋时选择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延续自己的梦想,在面对众多嘲讽时选择了坚持,而这一选择实现了他为国争光的梦想,也改变了女儿们的未来与人生。

究竟怎样生活,想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和同龄的小伙伴相比Geeta和Babita是幸运的,她们拥有的选择的权利。在那次婚礼之后她们因为小新娘的话开始顿悟,选择了坚持摔跤,积极配合训练;Geeta第一次去罗塔克参加比赛时在瘦小和强大的对手之间选择了最强大的,虽然失败了却赢得了第一次尊重,也因为这一次激起了她的比赛欲望,为她之后的比赛成功打下了基础。在她走进体育学院之后,她选择教练的训练方式,并且留回长发、关注电影和漂亮衣服,回家之后在与父亲的较量中将父亲摔倒的那一刻看似选择是正确的。但随着她女性意识恢复过来的是摔跤场的节节败退,让她意识到自己选择的错误。随即她听取了妹妹的建议,打破与父亲之前的僵局,又选择了相信父亲。剪去长发,恢复五点起床开始练习,坚持父亲的训练方式。而也正是因为最后选择了相信父亲、相信自己才成就了自己。

结语

阿尔米·汗为演绎好《摔跤吧!爸爸》19岁、29岁和55岁三个年龄段,先在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再利用五个月的时间减掉25公斤肥肉,他的敬业精神让人折服。他身上的真诚和爱国的精神让人佩服,影片的内容大多时候被看作是社会价值和态度的反映。其实在我国也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也存在腐败以及不公平的事件,而在我国敢去披露社会现实的影片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为了票房的电影。总之,电影《摔跤吧!爸爸》给予观者娱乐的同时,也给予了不同观众不同的观看价值。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蒋茂霞.印度女性社会地位探析[D].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第4期

[2]毕治国.论萨特的存在自由观[D].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教练印度女儿
如果可以去印度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睡着了
和女儿的日常
加油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Just for Fun
印度地毯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