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相伴(外一篇)

2017-11-14 00:14云南马永欢
北极光 2017年8期
关键词:周梅森宾川宾川县

云南 马永欢

阅读与写作相伴(外一篇)

云南 马永欢

一天的晚上,我在家里看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第一集,零星片段,有点印象。我不习惯看电视,只习惯看书。过了好几天,我的一个同事说:“我正在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你喜欢看吗?”我说:“不看,我看书,我的书多。”

当天的下午,我在手机上无意间看见一篇文章:《周梅森:我所做的仅仅只是追上了时代》,这篇文章原载于《文艺报》2017年4月21日。“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是我追求一生的艺术创作原则,也是我不变的文学信仰。写作精神上不变,变化的是时代,是内容。为什么20多年能一直写下去不重复?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我在生活中,生活每天都在变。”开卷有益,我赶紧收藏,待回家慢慢阅读。

下午下班回家,我的第一件事便是阅读这篇文章。周梅森说:“《人民的名义》这部作品,并没有走到时代的前面,我所做的也仅仅只是追上了时代。但它也恰恰证明了文学必须要在场,应该对现实生活有认识、有思索、有反映。”散文写作进入十二年的我,现实主义写作已经沉淀于心,不离不弃,已经成为我散文写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始终认为,一个散文作者应有在场感,深入现实生活,并对现实生活有所认识,有所思索,有所反映。比如,前不久我从永平到大理赶三月街,体验民族节,看热闹,买东西,品尝天下美食,拍摄,采访,回家后书写耳闻目睹,进行认识上的提升,还进行深情地思索,闪光的与不足的。

周梅森说:“《人民的名义》结合了我这10年来的积累、反思的成果。这部作品最大的突破,就是第一次容纳了这么多的社会思考,在这些问题上,触到了老百姓生活中的痛处,和人民站在了一起。”优秀作品的呈现,是日积月累的成果,没有量的艰苦积累,就没有甜美的硕果,我坚持这样的观点,也毫不动摇地践行。永平的一些文友说:“出书要出精品。”而我默默地说:“我要出我写过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是我人生时光的点滴,因此,任何一篇作品都不能放弃,如同老百姓所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他们所谓的“精品”论,就让他们论吧,我搞我的春华秋实;优秀作品的呈现,是反思的成果,而不是对现实的复制。我曾经对永平的一个老文友说:“作为一个老作者,不要总是写跟风的东西,去期待那点稿费,而应该对现实进行反思,对文化进行反思。”我这样说,也这样做,我的散文几乎都渗透着反思的理念;优秀作品的呈现,是对社会思考的结果,是触到了老百姓生活中的痛处的再现,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姿态。我这样说,也这样做,我经常走进乡村采风,乡村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社会的图景,充满着反思的各种元素,只有怀着爱的反思,才能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触摸到老百姓的生活痛处,也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书写出伟大现实的作品。

周梅森说:“当代作家写现实题材作品,一定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不管生活多么残酷,也可能会惹来麻烦,但是作家必须要有勇气,对老百姓讲真话,不要去美化现实。”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因此,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要对将来的历史负责,写出非虚构的优秀作品。当然,要写出这样的现实作品,实属不易,需要勇气面对现实生活,直面生活的残酷,直面可能会惹来的麻烦。勇气,自己不仅要对老百姓讲真话,而且要听老百姓内心的真话,以真心换真心,写出真心文章,我经常走村串户,说真话,听真话,写非虚构的散文,老百姓阅读后,感慨地说,“这是真的。”不要去美化现实,我感触深深,因为有许多文学作品,虽然发表了,出版了,但都是美化现实的作品,我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人民的名义》这类不美化现实的优秀作品。

周梅森说:“文学不承担解决具体社会事务的义务,但文学确实能够影响世道人心,引导人们去关注某一类问题,引导人们对世道人心做出自身的评价和判断。”作家周梅森的这一心声,震撼着我的内心,我以前对这一问题不明晰,现在阅读后醍醐灌顶了。

周梅森说:“就我个人而言,这么多年来,我只有真正被震撼了,有触动了,才真正愿意写,而不是为了任何人、任何组织去宣传。”殊途同归,英雄不问来处,只需大道相同。在这里,我所说的大道,就是写作的目的,动机。我业余的写作,不是为了稿费,也不是为了任何人、任何组织去宣传,而是被某人某事某物某景象所感动,不得不发,真心实意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这样的写作,是自己的心愿,是自己的愿意,也只有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受到广大的老百姓欢迎。

周梅森说:“20年来,我一直坚定地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从14岁认识了巴尔扎克开始,我的信念始终未变。可以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是我追求一生的艺术创作原则,也是我不变的文学信仰。”周作家写作20年,我写作12年;周作家14岁认识巴尔扎克,而我14岁时,又认识了什么?哦,认识了故乡最美的山山水水。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山山水水,都有一个共同起点,那就是现实主义。信仰,从此开始,坚持,追求,既是我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原则,也是我不变的文学信仰。

周梅森说:“《人民的名义》这本书目前已经发行了100多万册,而且仍然供不应求。老百姓之所以愿意看,是因为小说讲的都是身边的事,在这里,文学的认识和人民的认识实现了高度的契合。作为一个作家,我很欣慰,自己长期的坚守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这比得任何奖都重要。”周作家这一肺腑之言的感受,我受益匪浅,感动不已,也深深启迪着我:“老百姓之所以愿意看,因为小说讲的都是身边事”,身边的事,看得见摸得着,爱憎分明,情感冷暖,一目了然;“文学的认识和人民的认识实现了高度的契合”,这一高度的契合,是文学写作认识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周作家抵达了,我呢,继续攀登这一伟大高峰;周作家的欣慰,缘于长期的坚守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肯定比任何奖都重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周作家实现了。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老百姓正在热议;小说《人民的名义》正在热销,已经发行了100多万册,仍然供不应求;《人民的名义》阅读,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火如荼。

踏访葡萄之乡

宾川县的葡萄,在大理州是出了名的,也名副其实。随着美食文化的波浪起伏,美食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在宾川大地上应运而生“葡萄节”。这一节日,令我神往。

2017年6月16日,我和文友李光乾老师前往宾川。从永平到下关,又从下关到宾川,路程并不遥远,一百多公里。虽然前往,但我有一个疑点,根据我们永平县的葡萄自然成熟期,夏至前葡萄还不成熟,那么,宾川县为何把葡萄节的开幕定于6月15日?葡萄开市?

旅游采风,从一个县到另外一个县,并不容易,因为陌生,因为我俩没有开小车,人生地不熟,又如何踏访葡萄之乡?但我胸有成竹,因为宾川有我州民族中学的老同学。董志雄、马朝富、王家美、杨钟文,这四个同学的电话号码我有,三十年同学聚会汇编成“同学通讯录”。我跟董志雄一联系,上午便在宾川县城相遇。我寻觅葡萄节日张灯结彩的景象,却没见一点踪影,便好奇地问:“你们如何过葡萄节?怎么一点气氛都没有?”志雄说:“白天天气十分炎热,晚上唱歌跳舞,昨天早上举行了车展活动。”我感觉宾川的气候比我们永平热得多,百里不同天。天气热,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我说:“你们县举办葡萄节,葡萄还不熟。”马朝富笑着说:“熟了,我领你们去葡萄园看看。”

我们走近葡萄园长廊。炽热的阳光下,令我惊喜,感慨连连,话唠不息,“长廊:干净、整洁、规范,果实累累,绿意盈盈,我看着舒服,得意忘形,赏心悦目。”我凝视成熟的葡萄,眼馋嘴馋心更馋,可是长廊的葡萄,高高的,够不着,只好望葡兴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寓言,瞬间浮现在我眼前。

我们走过长廊,走进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宾川县金牛葡萄研究所,走进办公室,与年轻的葡萄专家赵经理聊聊葡萄。两盘葡萄,摆在木桌上,我不断地品尝:“好吃,甜”,我吃着,赞美着。我品尝着葡萄专家研究的成果。葡萄专家高兴地说:“这葡萄是从外地、甚至美国引进来的,是本地土专家与外地洋专家合作研究的成果。”我惊叹地说:“这晶莹剔透的葡萄是智慧的成果,了不起,让我第一次目睹,第一次品尝,感觉很好。”赵经理说:“土专家对土壤、气候、海拔非常的熟悉,但在科技种植上难以突破,所以引进了洋专家,引进全国有名的十一个研究葡萄的专家。”我倾听,我感悟,宾川县为了做好葡萄之乡,大刀阔斧地高瞻远瞩地描绘蓝图,并具体地实施,注入文化元素,让葡萄成为葡萄文化。赵经理拿出一个葡提果纸箱,给我介绍葡萄高端产品纸箱上的名句:“七彩云秘 圣山葡提果 结善缘得善果 有缘人吃葡提 ”,还给我介绍名句间的彩画“鸡足山的青山与寺塔”。我联想,鸡足山我游过两次,很有意思。我恍然大悟,这高端的葡萄文化产品内蕴鸡足山佛教文化,高山的佛教文化之光照耀着山下的一望无际的葡萄之乡。这一文化的照耀结晶,就是令人垂涎欲滴的葡提果,甜蜜的葡萄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典型例证,所以我品尝葡萄,不仅品尝着土地的甘甜,也品尝着日月的精华,更品尝着民族文化的厚重历史。

什么叫本土美食文化?宾川的葡提果是。我们口口相传的土特产,一个地区生产的独特农产品,比如食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兴起,传承与创新的并举,土特产的说法仿佛成为过往,取而代之的是美食,美食成为时代流行的新词,美食文化成为文化时代的一枝奇葩,芳香大地。

品尝了葡萄,我们走进葡萄种植展示区,感受科技栽培葡萄的魅力,感受展示区独有的温度,温度比外面的高,不仅有阳光的照耀,还有太阳能的注入。尽管有如此的温度,我都受不了,但葡萄喜欢这样的高温。因喜欢,所以蓬勃生长,我满眼都是绿色的世界。绿叶间是一串串饱满的葡提果,有深红的,有浅红的,有紫红的,有翠绿的,在阳光照耀下,在绿叶辉映下,五彩缤纷,美轮美奂,如诗如画,令我赞不绝口,浮想联翩。

我们又走进实验区,走进“宾川县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心的困惑释然,因为树立了一块铁牌:“禁用农药清单”。我来之前,就经常听说,现在市场上的葡萄几乎都有农药,哪怕盛产葡萄之乡的宾川也不例外,吃着不放心,病从口入。听闻不如一见,我看着铁牌,看着无土栽培的葡萄,内心的困惑瞬间释然。无土栽培的试验是同学马朝富告诉我的,并指给我看,眼见为实。一串串高品质的葡萄,是高科技的强大力量的结晶,是葡萄研究专家智慧的硕果,是出口的优质现代农产品。我怱然生发联想,传统农业一经注入高科技元素,传统农业将步入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呈现,意味着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巨变,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的方式,因而,宾川成为葡萄之乡,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之途。所以说宾川的葡萄种植,就是我视野中的典范,我感触深深,从而,我内心的农业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

我在葡萄世界里浏览,流连忘返,葡萄的品种有:葡提果、红星、香妃、等等。我欣赏着葡萄,热恋葡萄的情愫情不自禁地在我心田生发,在炽热的夏天生长,生长成一幅绚丽之画,让我仰望,让我铭记。

马永欢,男,回族,职中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散文集《神奇美丽的博南》《永平记忆》《四美如春》先后荣获大理州2013年、2014年、2015年度公开出版优秀图书奖,作品荣获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二等奖,荣获《北极光》首届“美丽海棠谷”最美田园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三等奖,文学成就入选《中国回族文学通史》。

猜你喜欢
周梅森宾川宾川县
周梅森:妻子是我生活中的最佳搭档
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宾川行(三首)
宾川行(四章)
宾川,我們在詩行上相遇
浅析宾川县小Ⅱ型水库养殖罗非鱼越冬技术
宾川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宾川县总工会:积极安排部署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等三则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