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徒式决策

2017-11-14 00:17蒋骁飞
中外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蒋骁飞克莱特赌徒

□ 蒋骁飞

赌徒式决策

□ 蒋骁飞

比利时数学家莫里斯·克莱特契克,提出一个有趣的谜题:

史密斯教授和两个学生一道在食堂吃午饭。教授说:“我来告诉你们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把你们的钱包放在桌子上,我来数里面的钱,钱少的人可以赢得另一个钱包中的钱。”两个学生都爽快地答应赌一把。

学生甲想:“如果我的钱多,就会输掉我这些钱;如果他的钱多,我就会赢多于我的钱。赢的要比输的多,这个游戏对我有利。”同样,学生乙也这样想,认为这个游戏对自己有利。

一个游戏怎么会对双方都有利呢?这显然是一个悖论。该游戏很明显是一个零和博弈:一个人得到的收益恰好是另一个人的损失,并不存在二者同时获利的可能性。

后来,克莱特契克在他的《数学消遣》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人都声称他的领带好一些,他们叫来第三个人,让他作出裁决:到底谁的好,胜者必须拿出他的领带给败者作为安慰。两个争执者都这样想:我知道我的领带值多少钱,我也许会失去它,可是我也可能赢得一条更好的领带,这种比赛对我有利。

所以,还是那个问题:一场比赛怎么会对双方都有利呢?

缺乏理性的人在博弈时,总会被“如果赢的话,赢的会比输的更多”的表象所魅惑。例如玩吃角子老虎机时,赌徒都认为“就算只中樱桃,也是翻五倍”。但问题在于你未必会中奖。在对方已经设计好的机存程序中,你甚至可能一次都不赢,最终让你输得一文不名。所以,博弈对哪一方有利,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谁可以赢”,而不是以“可以赢得更多”来作判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决策时,都或轻或重会有“赌徒心理”。赌徒心理有一个重大缺陷面,就是把尚未发生的“美好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招致严重损失。

(摘自《辽宁青年》2016年第9期)

猜你喜欢
蒋骁飞克莱特赌徒
学会聆听
赌徒和他的儿子
赌徒和他的儿子
天下无敌真谛
有钱与值钱
善于倾听
不许动,举起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