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化、工匠精神与人工智能

2017-11-14 00:00廖廖
中国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麦当劳工匠劳动者

文|廖廖

随笔

麦当劳化、工匠精神与人工智能

文|廖廖

春节假期后,上班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无需面对假期后不想上班的问题,因为古时候的人要么没有假期,要么不用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并不认为工作是一件值得赞许的事情。

古希腊人和罗马人都认为劳动是低下而无内在价值之事,简单的机械式工作会让人变得麻木,让人的精神世界贫瘠,因此只能让奴隶去完成。奴隶劳动为社会提供生活必需品和物质财富,而“公民”则有时间来从事艺术、科学和政治。中国文人士大夫统治阶层同样认为劳动是底层人民的苦役,而文化与政治则是精英的任务。士大夫还喜欢留着长长的指甲,表示自己远离劳动的“尊贵身份”。

中世纪的基督教义认为工作是对罪人的惩罚,其意义远不如伺奉上帝。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认为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劳役,人可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新教理论把辛勤劳动与虔诚信仰完美结合,成为资本主义伦理的底色。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也认为: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能够解放生产力,也能够解放人的思想——至此,我们对于工作这件事的态度才变得正面。

麦当劳精神

18、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手工劳动的传统模式,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作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批判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像机器零件一样被异化。

到了20世纪中期,机器流水生产线被“麦当劳”进一步强化。所谓麦当劳精神,就是强调效率、可控性、可计算性、可预测性。麦当劳模式之下,人们不必自己思考应该处理问题与追求最佳的结果,一切流程都被制度化,人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地重复。随着麦当劳的成功,追求高效与合理化成为流行一时的工作态度。

麦当劳精神不仅仅把麦当劳快餐连锁店推向全球,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或者说麦当劳精神就是一个高效商业社会的最佳样板。崇尚麦当劳精神的社会强调纪律、秩序、规则、系统化、连贯性的运作。在麦当劳化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知道“正确”的程序和“可预测”的结果。

不可否认的是麦当劳精神在20世纪中期以来,横扫现代商业社会,体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不仅是流水线生产,就连办公室人员、官僚体系、服务行业,娱乐行业都呈现麦当劳化的趋势。

在追求高效、可控性的麦当劳精神的影响下,我们的娱乐业不再有形象各异的明星,娱乐公司只需照着流行样板,推出千人一面的整容脸和网红脸,用最简单的程序来达到最大的收益。受到麦当劳精神的可计算性、可预测性的影响,电影人喜欢投资自带粉丝流量的电影,热衷于把成功的综艺节目拍成电影。

把销售数量最大化的麦当劳精神也影响着现代社会,麦当劳精神“重量不重质”,我们每天面对着铺天盖地的碎片信息,但是却看不到几篇有价值的深度新闻报道。

麦当劳精神的可控性、可预测性影响着我们的出行,我们在旅行社的组团出行中体验着高效、“合理化”的安排,在既定路线中一切都“可控和可预测”。

不管麦当劳精神如何影响着现代商业社会,至少对于劳动者来说,这并不是有趣的工作。麦当劳模式要求在一个岗位上不断地重复高度简化的工作程序,具有复杂应对能力的人会感到无聊、麻木和痛苦。麦当劳模式抹杀了丰富的人性和创造力,人在工作中泯灭了自我,成为一颗螺丝钉。作为机器生产中的“小零件”,劳动者很难找到工作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于是就催生出近几年大热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近年来,人们开始察觉到麦当劳模式的负面性,劳动者渴望拥有更有成就感的工作。于是“工匠精神”流行一时,无论是劳动者还是消费者都希望工匠精神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富创意、更人性化的工作与生活。

工匠精神与麦当劳精神最大的区别在于,工匠重质,麦当劳重量。工匠不讲究高效,而麦当劳只追求效率。工匠在工作中感到无比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而麦当劳模式的员工只有乏味与痛苦。

因为手工艺人从心理和技术上完全掌握他的产品,他以造物主的身份创造与拥有它的时候,他的汗水与辛劳慢慢凝结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完美的产品就是他的意志、毅力与智慧的结果,这让他充满金钱难以换取的成就感。

而当代的大多数劳动者,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或者办公室里的一颗螺丝钉,由于没有掌控一件产品的全部权力,他们很难感受到工匠那种创造者的满足感与乐趣,因为他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产品在他手中诞生,他只是机器大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很容易感到厌倦、无聊,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

工匠精神让劳动者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工匠的产品也更富人性化和美感。但是工匠精神与麦当劳精神也有重合点。工匠精神同样强调千万次地重复一个动作,数十年如一日地缝制一个皮包、制作一个寿司。工匠同样要求产品的可复制性,每一个产品的质量都要求一模一样。工匠同样牺牲产品的多样性,集中精力来制作少数的几种产品。工匠与麦当劳一样,一切工作都有既定的规则,并没有个人发挥创意的空间,这同样抹杀了劳动者的创造力和个性。工匠精神同样不允许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这就丧失了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无论是麦当劳精神还是工匠精神,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中都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

以前仅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新世纪以来,不仅在棋盘上牌桌上打败了人类的顶尖高手,同时也开始正式替代人类的工作。

“百度号”写作机器人已经实现体育新闻、热点新闻等多领域的全机器创作。富士康启动了“百万机器人计划”,计划用一百万台机器人替代生产线工人。欧美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封闭路段正式上路。谷歌的人工智能翻译突破重大瓶颈。人工智能还在进一步取代医疗诊断、初级律师的工作……今天世界上平均每10.9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化的成熟,大批的翻译、记者、收银员、助理、保安、司机、清洁工、客服,甚至律师、医生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更不用说生产线上的工人。

人工智能时代,最先被替代的就是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劳动力会让位于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具有创造性的头脑、复杂自我的工作将是机器人难以取代的。人工智能所不能模仿的是人类的创意,所不能模仿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不知道前路如何的创造性精神才是不可替代,而不是没有开始就已经知道结果的麦当劳精神与工匠精神。

从另一个角度看来,人工智能承担了简单繁重的工作之后,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真正有创意的工作,更加符合自己的性情爱好的工作,更能发挥个人的能力。

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其实劳动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的不断进步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但是人类在几十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适合采摘和追逐猎物的躯体,被迫在田间弯腰劳作,造成了许多不可避免的病痛。工业革命的流水生产线和麦当劳模式的高效,让我们拥有更丰富的商品,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劳动者必须年复一年地忍受枯燥乏味的重复动作。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这些让我们身心疲惫的劳动都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我们将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更有成就感与满足感的工作当中,但是不要忘记,这需要我们用创新的精神和个性化的态度去面对工作,而不是强调简单、刻板的麦当劳精神或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赵涛

猜你喜欢
麦当劳工匠劳动者
劳动者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麦当劳开在加油站
麦当劳的小吃货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一年送出15亿个玩具的麦当劳
工匠神形
工匠赞
麦当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