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张建
摘 要:30%甲硫·已唑醇SC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亩用100-120毫升后14天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91.7-95.2%,高于对照药剂处理区和自身80毫升/亩处理区防效。药剂处理区水稻长势较好,病害发生程度明显低于清水对照区,直观效果明显,且对水稻安全。宜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30%甲硫·已唑醇SC ; 70%甲基硫菌灵WP; 5%已唑醇SC; 防治 ;水稻纹枯病; 效果
为明确30%甲硫·已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水稻的安全性。2015年7-10月,笔者进行了30%甲硫·已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旨在为水稻纹枯病防治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试验药剂:30%甲硫·已唑醇SC,陕西省蒲城美尔果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WP,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已唑醇SC,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
2.试验设计
(1)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25㎡。每小区之间设40cm保护行。
重复次数:4次。
3.试验条件、环境
(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试验作物:水稻;品种为旱优73
(2)试验环境。试验地安排在水稻纹枯病常年发生较重的阜南县中岗镇东街村,一农户的水稻田里进行的,前茬作物为小麦。2015年1月20日亩喷施10%苯磺隆20克。
4.施药方法
(1)使用方法。叶面喷雾。
(2)施药器械。卫士牌WS-18D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药箱容积18L、殘留液量≤100m L,单喷头Φ15mm,喷头喷量偏差±10﹪;工作压力0.15-0.4mpa,流量0.8(单喷头)(L/min)。
(3)使用容量。施药用水量40L/亩。
(4)施药时间和次数。试验在7月11日第一次施药,7月19日进行第二次施药。共施药2次。
5.气象及土壤资料
(1)气象资料。第一次施药当天多云,日均温27.5℃,相对湿度78.0%,东风3-4级,第二次施药当天阴天,日均温30.0℃,相对湿度85.0%,东风3-4级。试验前10d,最高气温24.9-33.5℃,最低气温18.4-23.3℃,雨日3天,雨量8.5mm。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气温26.1-37.1℃,最低气温20.4-27.2℃;雨日4天,降雨35.2mm。
(2) 土壤资料。土壤类型为中壤土质,有机质含量为1.31%,PH值为7.4。
6.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调查时间和次数。共调查2次,时间分别为第二次药后7天(7月26日)、14天(8月2日)。
(2)调查方法。每处理查5点,每点查200株,分级记载病株数。
(3)药效计算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防治效果。药效调查情况表明:30%甲硫·已唑醇SC100-120毫升/亩药后14天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91.7-95.2%,高于对照药剂处理区和自身80毫升/亩处理区防效。三个药剂处理区水稻长势较好,病害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区,直观效果明显。(见表2)。
对总体防治效果经反正弦代换( )后,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2.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药剂处理区水稻均与空白对照区生长一致,没对水稻产生药害。
3.安全性。试验剂量内均对水稻安全。
三、推荐施药剂量和施用方法
30%甲硫·已唑醇悬浮剂在水稻分蘖期、田间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用,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推荐剂量以商品量100-120毫升/亩(有效成分450-540克/公顷)为宜。间隔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
作者简介:李建华(1969-),男,安徽阜南人,1993年2月毕业于安徽省农业广播学校农学专业,1986年参加工作,2001年至今,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研究方向:农业植物保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