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慧敏++李岗++王斐斐++乔艳红++郭丽琴++焦海燕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77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功能与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3月间选择200例D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KD组),根据治疗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G1~G5期5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DKD患者中,血清hs-CRP、LP(a)、IL-6水平均随GFR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与G1、G2期患者比,G3~G5期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5期比G4、G3期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LP(a)、IL-6水平均与GF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DKD患者的微炎症异常改变情况随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加剧。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微炎症;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b)-0177-02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DM)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为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并以基底膜增厚、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1]。现有研究认为,DKD的发生除了与机体糖脂代谢紊乱有关以外,微炎症异常也参与DKD的病理过程[2]。DKD经临床确诊后需立即进行全面的肾脏受损情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临床分期。而DKD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各种病理变化程度通常有所差异[3]。因此,通过分析DKD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微炎症的变化,探讨其与肾功能的关系,对于明确这个非传统因素在DKD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该院肾脏内科收治的DKD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DKD组),原发病均为2型糖尿病(T2DM)。纳入标准:①T2DM诊断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DM诊断标准;②DKD诊断符合美国肾脏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NKF-K/DOQI)指南标准[4],均经肾脏穿刺活检确诊。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感染、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代谢并发症及其他肾脏疾病患者;②近期有外科手术、输血及活动性出血史患者;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④入组前未接受相关治疗或服用肾脏毒性药物。纳入的全部患者根据GFR测定结果进行临床分期,分为G1~G5期5组;各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治疗前抽取DKD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2份,各3 mL。将其中的1份血样经3 000 r/min 离心15 min后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LP(a)]和白介素-6(IL-6)水平。
1.3 DKD分期
根据慢性肾脏病的肾功能分期标准[5]:G1期:GFR升高或正常伴肾脏损伤,GFR≥90 mL/(min·1.73 m-2);G2期:GFR轻度降低伴肾脏损伤,为60~89 mL/(min·1.73 m-2);G3期:GFR中度降低,为30~59 mL/(min·1.73 m-2);G4期:GFR重度降低,为15~29 mL/(min·1.73 m-2);G5期:肾衰竭,GFR<15 mL/(min·1.73 m-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m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基线资料比较
G1组男、女比例=21∶13,G2组为23∶15,G3组为28∶17,G4组为31∶21,G5组为18∶12,肾功能不同分期的DKD患者之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微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各分期患者的血清hs-CRP、LP(a)及IL-6水平均随GFR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与G1、G2期比,G3~G5期的血清hs-CRP、LP(a)及IL-6水平明显更高(P<0.05);且G5期的血清hs-CRP、LP(a)及IL-6水平显著高于G3、G4期(P<0.05)。见表2。
2.3 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LP(a)、IL-6水平均与GFR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DKD的发病率也随之迅速增长,目前已成为导致ESRD的首要原因[6]。DKD起病隐匿,一旦进入大量白蛋白尿期,其进展成为ESRD的速度约为其他肾脏病变的14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因此,了解DKD的相关病理机制对控制DKD进展,降低ESRD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糖所致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是DKD的两大病理基础。并且长期以来,高血糖状态都被认为是DKD患者机体代谢异常通路激活的始发因素;高血糖状态可损伤肾脏固有细胞,释放前炎症介质,诱导炎症形成[7]。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DKD的发生和发展。
微炎症是指由非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可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非显性炎症状态,表现为全身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活化[8]。该研究结果显示,肾功能损伤不同阶段的DKD患者血清hs-CRP、LP(a)及IL-6水平均隨患者肾功能损害加重而逐渐升高,以G3~G5期患者变化最为明显,提示DK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该研究中,相关性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DKD患者的微炎症变化与肾功能高低有关。对DM患者微炎症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可为临床防治DKD以及ESRD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379-385.
[2] 牛春波, 李建华.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16):2204-2206.
[3] 肖丽.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及尿液IL-18、MCP-1水平变化[J]. 山东医药, 2015, 55(13):79-81.
[4] KDOQI.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KDey Disease[J]. Am J KiDKDey Dis, 2007, 49(2 Suppl 2): S12-154.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6(11):792-801.
[6] 李社冉, 牛建英, 顾勇. 糖尿病肾脏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概况[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 14(9):635-638.
[7] 段晋燕,苑晓舟,李新军,等.多指标检测在糖尿病肾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5):551-553.
[8] 秦超师, 李晓艳, 蒋学俊, 等.微炎症反应状态与钙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29):4721-4725.
(收稿日期:2017-0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