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合唱指挥在实际的演奏当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对指挥者本人的音乐鉴赏力有较高的要求。作为合唱指挥,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包括对音乐旋律、曲调、节奏等的把握,对乐曲内涵的理解,以及作为指挥者的随机应变能力、艺术处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发挥和培养需要日积月累的反复实践。同时合唱的指挥者也对整个合唱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音乐作品中的收拍动作,就是引领整个乐队对当前的音乐节奏分割点进行有效把握。合唱指挥的手势贯穿于整个演奏环节,手势的方式和动作的力度,直接影响着乐队演奏的效果。我们经常看到指挥者在演奏中间将手有力地举起或放下,这往往预示着整场演出的剧情转折点或全场高潮的结束。实际上指挥也是一种艺术,具有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配合上丰富多彩的音乐演绎,可以使观众产生更加独特的视听体验。因此在欣赏和学习合唱指挥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更加侧重于观察视觉体验的效果,在学习中不断掌握和丰富知识储备。
由阎宝林编写的《合唱与指挥》(2006年8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一书,对合唱与指挥中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音乐指挥中基本技能训练和合唱曲选两大部分。编者对自己多年观察和学习得来的合唱和指挥经验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章节介绍,从实际的合唱及指挥的知识点出发,设计了大量的技能训练和排练提示,引导读者更加重视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融入人文因素,更好地将合唱指挥者的指挥基础训练和音乐的文化艺术相互结合。
在《合唱与指挥》中,编者首先提出了对合唱指挥的要求,包括整体要求、素质要求等方面。在学习合唱指挥的条件层面,编者提出了五种重要的能力,即指挥技法与读谱能力、音乐记忆与听辨能力、总谱缩弹与范唱能力、理论知识与审美能力和动作协调与表述能力。这五种能力为合唱指挥者梳理了技能层面的核心范围。接下来编者从细节着手,从拍线与拍点等方面开始介绍,如拍线及拍线的分类、拍线的作用、拍线练习的基本要求,拍点的分类、拍点的作用和拍点的要求等。为了更好地帮助指挥爱好者理解,编者从起拍、收拍、图示、手势等方面开始,就起拍的三要素、起拍的三过程、起拍的分类进行介绍,对收拍的三要素、收拍的三过程、收拍的分类进行重点点评,对图式与手势中的基本图式、变化图式进行充分的介绍,还引入了作品实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编者还详细分解了图式,从基本图式、变化图式方面以作品实例《小步舞曲》《黄昏之歌》来展示图式的特点。在讲解合拍时,编者以作品实例——选自音乐剧《猫》中的优秀作品《回忆》,为读者提供了合拍类型的介绍与练习。在分拍方面,还介绍了分拍的类型和分拍的节奏与组合。另外,编者按照不同节奏型的指挥手势划分,进一步强调和介绍了指挥过程中的休止符、延长音、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变化拍等内容。
随着指挥手势的不断变化,很多最初的手势也被逐步应用于音乐领域,只有不断运用好指挥的肢体语言,才能更好地展示艺术效果和点线组合的特征。面对多姿多彩的音乐曲目,更加需要专业的指挥者凭借丰富的经验进行演绎和指挥。合唱指挥手势不仅表现为视觉艺术,也体现了演绎艺术、审美艺术和文化艺术。编者在书中也提出了对一名优秀指挥者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者,要注重日常的自我训练和检视,不断加强自己在演奏指挥过程中的手势美感和体态美感,加强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还要在手势指挥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音乐美感,增强相应的视觉艺术效果。一名优秀的指挥者,必须更加着眼于自己扎實的指挥技能和基本功训练,并将指挥艺术的技艺真真正正和合唱艺术相互结合,将合唱艺术和合唱演绎进行双重的升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艺术家,必须在实际的指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探寻更加合适的指挥艺术手法,将更多的合唱艺术曲目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视听的感受和音乐指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为群众带来更加丰富的听觉享受和视觉享受。长此以往,音乐的演绎和指挥才能相得益彰,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