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片,中国神剧

2017-11-13 19:14张召忠
特别文摘 2017年20期
关键词:事儿军事专家

张召忠

我非常喜欢看外国的军事影视作品,尤其是美国的大片,如《珍珠港》《星条旗永不落》《壮志凌云》《野战排》等。美国的军事大片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极力宣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催人奋进;二是科技含量很高,不惜重金运用电脑特技设计制作一些精彩画面;三是在军队的协助下,大量调用现役武器装备拍摄精彩的镜头,产生很强的震撼力;四是十分严谨,很难挑出什么武器装备的错误和作战方法的荒谬之处。美国通过这些军事大片展示了军队的战斗力,对作战对象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这就是舆论战的巨大作用。

反观我们的军事影视作品,存在的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错误和荒谬之处太多,比比皆是。我一直都想不通,为什么会出现手撕鬼子这样的片子。有些电视剧上还直接说什么“八年抗战马上就要到来了”“同志们再坚持一下,就剩下最后一年了”,这些东西是怎么拍出来的呢?真到战场上,你给我示范一下如何手撕鬼子!这段历史并不久远,这么严肃的事儿怎么能被轻易地玩笑化了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曾经与有关人员谈过,希望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最好是在制作之前,聘请一批权威的军事专家给予指导。虽然你很难要求导演、演员弄懂那么复杂的军事问题,但专家可以把关,不要让谬种流传。武器装备的型号、使用、相互之间的搭配经常出错,很多情节十分离奇,很多片子我实在无法看下去,因为太可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感觉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过于追求名利,工作不扎实,难以像过去拍摄《地道战》《地雷战》和“三大战役”系列那样精雕细刻。过去拍摄一部片子,制作人员和演员要深入部队体验生活,一部片子要拍摄好几年。现在哪里还有那种事儿,快马加鞭,赶紧赚到钱就再接拍下一个,这样能拍出好片子吗?许多男演员饰演的军事指挥员给人感觉扭扭捏捏,故作姿态,没有一点儿军人的威严,军姿也不正,甚至流里流气。

二是演员没有生活体验。20世纪70年代以前,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制作了大量优秀的电影,我小的时候就认为电影是战场纪录片,因为跟战场的实景太像了,非常逼真。看看现在的影视作品,假得不能再假了。我想,作为制作人员也想把作品制作好,但演員没有生活体验。过去的演员很多都是军人出身,很多都经历过战争,都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另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家的安全形势很恶劣,国家尚武精神很盛,社会上对军人非常尊重,即便是没有实战经验,拍摄军事影片也很容易做到真实。

三是武器装备的变化很大。过去拍摄的片子,基本上就是使用一些轻武器或坦克装甲车辆,即便是拍摄舰艇、飞机的场面也很简单。现在的武器装备非常复杂,坦克、飞机、舰艇,一般的导演还能够把握一些,一说到电子战、网络战、信息战、航天作战等等,导演就晕了,因为这些东西很难表现,作战方法也很难描述。如何把概念化的东西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很深的导演和表演功底,那是无法完成的。在表现这类东西的时候,往往又没有电脑特技的制作经验和经费,所以只能凑合,凑合出来的东西又不让专家把关,有的虽然请了专家,但有些专家是某个特定行业的专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别的东西就不知道了,最终让一些错误的东西流传出去。拍摄这种影视作品的初衷是进行国防教育,宣扬我军的战斗精神,对敌人产生震慑,可如果敌人看了这样的片子,就会笑掉大牙,哪里还有什么震慑力啊!这就是中国的信息化军队?这就是中国军队要打赢的信息化战争?太可笑了!

存在的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看美国大片,能感受到美国人非常有想象力,能够用电脑做出那样震撼人心的冲击力非常强的画面,能够在科学探索、科学普及、科学幻想方面做得那样好,很值得我们学习。

然后再去看看我们的“大片”,要么是鬼神当道,要么是凶杀情爱,要么是辫子文化,现在清朝的事儿说完了又开始说明朝那些事儿、三国那些事儿、秦汉那些事儿,什么时候说说现代的那些事儿,说说未来的那些事儿?

美国人就像一匹野马在旷野上奔腾,无所顾忌。我们有些文人,就像一头温顺的毛驴被拴在一棵古老的槐树上,围着那棵老槐树一个劲儿地叫唤,不停地转圈儿,可转了半天一看,还是原地不动!这就是我们的毛病所在,这就是我们与美国文化的差距所在!

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如何征服未来世界?一个总喜欢往回看的民族怎么能够参与竞争而富有活力?总是陷入往事的回忆之中,对于未来既缺乏想象又缺乏兴趣,政府更是缺乏支持,这是一个十分重大且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的问题!

(摘自《进击的局座:悄悄话》长江文艺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儿军事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圈里事儿
请叫我专家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