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的风格特性与歌唱处理

2017-11-13 13:26牟晓娟
艺术评鉴 2017年19期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

牟晓娟

摘要:作为杰出的作曲家,舒伯特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其艺术歌曲所彰显的巨大魅力为涉及该体裁的艺术家们树立了蓝本,影响了许多艺术歌曲的创作。他为艺术歌曲的創作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将艺术歌曲从边缘化的地带重新带回到艺术创作的中心地带。舒伯特艺术歌曲有着自身鲜明的风格特征,是艺术歌曲创作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以舒伯特歌曲《岩石上的牧羊人》为例,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浅析其艺术歌曲创作的风格特征,从而初步探讨演绎该作品所应具备的演唱技巧。

关键词:舒伯特 艺术歌曲 风格特性 歌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9-0008-02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风格特性

舒伯特艺术歌曲所具备的特性与其所生活的年代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舒伯特生活在封建复辟时代,政治黑暗,与诸多知识分子一样,舒伯特对于黑暗的现实充满了无尽的失望。舒伯特将这样的情绪投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以及灵魂的解脱。在大多数舒伯特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这样悲愤的情绪,但其作品中不只是仅仅表达对于生活的绝望,同样拥有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面对生活时所具备的勇气。在舒伯特早期的作品中便彰显出对于现实生活所寄予的希望。在舒伯特创作的黄金时段,共创作630多首作品,其中多数作品的歌词均出自诗人之手。因此,歌曲中蕴含诗歌的广度与情感的厚度。

《岩石上的牧羊人》是舒伯特为歌唱家安娜·米尔德所创作的。米尔德是德国伟大的歌唱家之一,她的音色极有特色,质朴的声音总能表达十分率性的情感。舒伯特为将米尔德的声音突显,于是便将威廉·穆勒的诗融入到作品创作中,在歌曲中同时运用钢琴与单簧管作为伴奏乐器,并以单簧管的声音作为牧羊人所要吹奏的号角。号角声存在于器乐引子中,歌曲中华丽的花腔女声将作品中所赋予的情感进行展现,将作品的戏剧性与歌唱性进行更好的呈现。欣赏米尔德演唱时会发觉其灵动的声音中存在一种柔美,声音质朴且能够表达牧羊人内心深藏的浓烈情感。

二、《岩石上的牧羊人》歌曲分析

《岩石上的牧羊人》按照内容来划分的话可整合为三段,每一段均呈现出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律动性。舒伯特运用音乐赋予诗歌更为深刻的思想与内涵,相反也使得诗歌同样赋予了音乐的元素,二者相得益彰。从音乐的角度看,《岩石上的牧羊人》是复三段结构体系,包括前奏、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三乐段与尾奏,每一个乐段中均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舒伯特运用超强的创作手法将每一乐段在保有个性的前提下同时又能够保持连贯统一,乐曲在衔接中并没有变得冗长,恰恰相反,更多的是聆听者会产生一种探险之感。首段为小行板,钢琴在g小调中拉开了序幕,为接下来牧羊人号角的出现营造出了极好的氛围。乐曲在较弱的力度中开始,宛若一层神秘的薄纱为牧羊人的号角声做了良好的情境铺垫,其中的琶音将音乐更加深刻地予以呈现,仿佛勾勒出一幅层次鲜明的画卷。单簧管舒展的旋律与钢琴三连音柱式和弦形成鲜明的对比,大量和弦的融入使得乐曲有了更为丰富的听觉效果。

歌唱旋律在歌曲的第38小节处进入,该部分音乐依然是在大调中进行,从第63小节开始,音乐开始转调,进入降G大调,调性色彩的变化使得声乐旋律也为之发生变化。乐曲从第95小节起,单簧管增加,装饰音的使用使得旋律发生了些许变化。乐曲的中段部分是忧伤的小行板,旋律在g小调中进行,小调的调性色彩十分适合舒伯特作品的风格,在该作品中能够表达出丧失爱情的痛苦。乐曲从182小节处开始,音乐的情绪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乐色彩由忧伤变得十分明朗,音乐回归平静,此时的音乐色彩充满浪漫。乐曲的C大段是激昂的小快板,结构为单三部曲式,音乐一开始就呈现出积极昂扬的色调,表现出牧羊人内心充满无限的希望,此处的单簧管声音仿佛在模仿人声,交织的声音使得旋律更为完整。

三、《岩石上的牧羊人》演唱处理

在演唱《岩石上的牧羊人》这首歌时,应当将演唱技巧与演唱情感更好地融入到一起。首段为小行板,音乐情绪是十分明朗的。前奏部分是自由的,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发挥自身对于音乐的想象力,让自己置身于音乐所描述的情境中(如谱例1)。

谱例1:

旋律以琶音式的大跳为主,跨度较大的音域对于演唱者来说需要将声音进行统一,以便使得在转换时声音能够做到自然无痕。由于该段乐曲有很多变化音,因此在演唱时首先应当注意音准;在情绪的表达中应当将牧羊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做更好的呈现;在演唱时演唱者应当选用一种较为空灵的声音将音乐所存在的美感进行淋漓尽致的表达,以彰显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美感。中段为较忧伤的小行板,在该段的演绎中要运用较为忧郁的声音来表达歌曲中所赋予的悲伤,在运用气息时应当选择较有挑战性的歌唱方式进行,在悠长的乐句中使得自身运气与拖腔均能够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此时声音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在吐字发音中应当将原音连贯的衔接,使得声音存在一定的律动感,在演唱时将声音融入到琴声中,从而呈现出牧羊人内心的落寞与孤独。该段为小调色彩,在演唱时应当注意调式与调性的特点,使得演唱时能够把握住音色的变化,进而能够表现音乐中强烈的情感。

末段为小快板,该段情绪较为激昂,忧郁的情绪过后则是热情高涨的情绪。在演唱相同歌词时均需要注意歌词中的寓意会有所变化,歌词的反复使得每一次演唱均会产生一种情绪上的转变,因此在演唱时要控制好声音的力度。在确保力度的同时运用气息支撑使得声音具有一定的流畅度,因此会出现一种较为深刻的在演唱附点节奏时应当准确且使得声音具有弹性,只有如此,才能使得音乐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在演唱时情绪应当更为饱满,在确保稳定气息的情况下使声带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以免声音会出现较紧张的状况。在演唱强弱对比较为明显的乐句时,还应当注意声音强度由弱变强做渐慢处理,这样会使得声音变得更为灵动。在出现较为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时,由于速度的变化,演唱时更要注重声音应当连贯,而且需要有一定的颗粒感,将声音较轻松的呈现(如谱例2)。

谱例2:

演唱时需要将音阶中的支柱音进行准确把握,这样对于音准的把控会有一定的作用。在演唱高音时演唱者应当注意气息的支撑,以避免嗓音处于一种精疲力竭的状态,因此,在演唱时需要将气息调整到最佳位置,以便更好地放松发声器官。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应当十分巧妙地合二为一,在演唱过程中既要能够展现出演唱技巧,同时又不能使演唱变得机械,最好的表达应当是在人物情感的挖掘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当的表现方式,不刻意、自然流露出一种较为舒服的表现方式。在演唱《岩石上的牧羊人》时应当将牧羊人的心境予以准确揣摩,将其内心情感做深刻的挖掘,然后寻找到一种切合人物心境的表达方式进行准确表达人物情感。只有如此,才能使得聆听者在感受作品时能够全情投入到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

四、结语

舒伯特为早期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的作品带有自身较明显的风格特色。其在《岩石上的牧羊人》中运用了较多较强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和声色彩及音区的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其中多样的配器手法使得音乐呈现出极为多彩的一面。舒伯特运用多变的手法及多样化的语言传达着自身对于音乐的感悟,他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呈现出艺术歌曲所具有的特色之处。《岩石上的牧羊人》是舒伯特临终前的作品,该作品集中展现了舒伯特十分成熟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歌曲特征。舒伯特运用独特的创作技巧将作品进行细腻的处理,在钢琴之外,运用单簧管进行演奏,为歌曲增添了意境美。在演唱时应当将歌曲进行细腻化的处理,使得在表达该歌曲时能够更加深刻的表达出作品所赋予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金晶.舒伯特艺术歌曲《岩石上的牧羊人》D.965分析与演唱[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年.

[2]曹杨.试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及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9年.

[3]徐永刚.试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征及演唱风格[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舒伯特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写作初探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舒伯特顿悟邻居用心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二月音乐
舒伯特的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