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地力·斯马义
摘 要:简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收脱贫的现状及问题,浅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然将大量土地集中在农业生产能手中规模化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要达到规模化经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脱贫
近几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作为43.15万农民的农业大城市,要让农民富强起来,使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累计脱贫19676人,其中2014、2015年脱贫1104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5%。, 到2016年底,现行标准下(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全市25738人全面脱贫,1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研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收脱贫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吐鲁番市实施的大中小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先进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机装备总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截止201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3.99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达到1.13万台,设施农业机械达4.2万台,林果业机械达2396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达1152台,畜牧养殖机械达3533台;全市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40.56%,其中: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为49.17%,林果业机械化程度为31.78%,畜牧业机械化程度为18.32%,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机械化程度为23.88%。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保有量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制约着吐鲁番市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2.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而且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地理条件,政府扶持力度,农民收入,农机与农艺结合程度,农民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科研及推广建设等。
(1)农机动力发展不平衡。吐鲁番市各(区)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导致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类型及拥有量分布呈现区域化。农机动力的差异和机具配套不合理,影响农机作业水平及耕作质量,造成土壤蓄水能力差,水肥利用率低,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2)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小。吐鲁番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葡萄和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小,地块使用期短,经济收入低。目前,仍然以家庭承包方式为主,每户管理的葡萄面积非常有限,品种杂,农民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低,生产的集约化及机械化程度极低,劳动生产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管理水平差,经济收入低。造成农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使农民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购置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业生产效益不稳定。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械是为了农业生产和经营服务。但目前由于价格因素,加之大中型农业机械长期效益不稳定,成木收回周期相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投资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信心。如目前大型拖拉机深松作业收入效益差。
(4)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领域不宽,吐鲁番市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大多以户营和自给自用的生产方式为主,而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农机化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实施,使农业生产成木提高,效益降低。
(5)农机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积极性不高,外流现象严重。农机科研科体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的效果,项目设置小而全,出现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目前,大部分的农机研究存在着科研力量分散,项目设置过多过小,其结果导致了科研经费分散,科研力量难以集中,虽然看起来科研成果不少,但真正有技术含量和突破的实用技术和产品却很少。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剩余农村劳动力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成为农民增收脱贫的障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目前吐鲁番市主要采取以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为主。全年培训少数民族劳动力3.59万人,占总培训的77.4%;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12万人次,其中少数民族农民转移就业4.15万人次,占总转移就业的81%。完成“一户一工人”整建制转移5527人。这些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转移还处于自发、盲目阶段,缺乏有效的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大都是散兵游勇,难以形成合力,加之有关农业外出人员务工的相关权益保障政策、法律不健全,农民维权意识差,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劳动力转移。
(2)农村劳动力素质差,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无技术特长,思想观念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务工就业难度大。
(3)劳务输出机构服务滞后,办公条件差,信息的收集、传递出现“真空”,中介服务体系没有形成,造成信息不畅、工作不力、效益不高。
(4)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给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土地粗放经营和撂荒。
三、对策
1.加强宏观调控
近年来,市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乡镇企业仍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农产品加工业在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他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或从事个体经营。
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战略措施。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农机化战略的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养殖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加强领导和服务,建立劳动力资源档案,拟定农村劳动力开发规划和劳务输出计划,整合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发展劳务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各有关部门和中介服务组织要搞好信息服务。劳务信息渠道的畅通是劳务输出的重要保证,在劳务输出建设上要实现劳务输出管理制度化、服务网络化、档案建设规范化,引導务工人员优先选择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提高务工人员就业率。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象之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扶持一批技术型乡镇企业,提高工业化水平,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发展农村第二产业,搞好市场经济建设,重点发展交通、通讯、保险、农村金融、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行业,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
3.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工进入市场的能力
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加强培训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农民的知识化、技能化。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与基木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工进入市场和城市的能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按市场需求有效技能培训,以帮助农民进一步适应大城市长期就业增收。
4.与时俱进,制定相关政策
保障农民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重视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开拓农机新市场,加大政府补贴规模,鼓励和引导单位和个人集资购买农业机械,组成农机服务队,进行有偿服务。
四、结语
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对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收脱贫的有力保障。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吐鲁番政府网;吐鲁番市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6-02-07.
[2]吐鲁番政府网;吐鲁番市人社局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成效明显;2015-12-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