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加林
深秋时节,在部队十多年的南通籍老战友来泗洪玩。应他们的要求,我带他们到本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湖湿地去玩。洪泽湖湿地是以原生态而出名,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生态休闲基地。湿地有众多受保护的鸟类和其它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有鸟类194种之多。
从城区出发,不一会来到通湖大道,顺着通湖大道直奔大湖湿地。行驶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景区中,曲桥平湖里蛙动荷香,广袤原野上鸟鸣芦荡,置身洪泽湖湿地公园,就宛如走进了一幅幅原始、自然、生态的旖旎风光画卷。缓缓驶过那些曲折回环的景区道路,路旁一簇簇摇曳的鲜花,水里一排排安静的芦苇,空中一只只翩飞的鸥鸟,还有那层层叠叠的诱人密林,都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个令人心动的自然境界之中。
深秋时节,湿地的荷花早已都凋谢了,在宽敞的草甸上,只有一朵小花默默无闻开得正茂盛,它无须别人赞赏的眼光,坚持守望在它成长的土地上,任凭风吹雨打,忍受月夜的孤独,不肯离去。
老友们拿着手机或相机不停拍照。看他们的兴奋劲,好像到了世外桃源。他们还说:“这里简直太美了,如果能时不时来湿地小住几日,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日子。”老战友还在游玩时,就把他们拍的照片放到微信或博客上,微信群发招呼好朋友们去看。我看到的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这些美丽的风景,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名胜。
进景区没多久,便发现游客多了起来,电瓶游览车来来往往,在景点之间穿梭。我们庆幸可以驾车直入,后来才知道除了机缘巧合,尚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偶尔下车游览景点,登高远望,天地之大,原野之阔,阳光之亲,清风之柔,尽在眼前,没有喧嚣与污染的湿地风光,在静谧的原野上显得遗世独立。久居城市的繁华,乍一来到这红尘之中的人间仙境,不知不觉中便油然而生一种“只愿长醉不愿醒”的迷离之感。
我惊呆了,我为什么一直都没留意过家门口的景色会是这么美?我作为泗洪人却是第一次走进泗洪洪泽湖湿地公园。人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为司空见惯了,所以发现美的眼睛被蒙蔽。
湿地的芦苇,草甸、植物已半黄,有一番草没春时绿,水比夏更蓝,水天成一色,鸟飞秋云闲的景色。开阔的水面上,有几只像鸭子一样的动物,在那静静地晒着太阳,只有一只在水面上游。园里为了保护好湿地,把栈桥修进了湿地的深处,便于游客近距离地接近湿地。在踏入这片湿地,我眼前一亮,湿地特有的清爽与空气的洁净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心旷神怡,荣辱皆忘。顺着栈桥向湿地深处走去,眺望那些隐约可见的芊芊凉亭;在野鸭出没的湖水上,那些迎风飘摇的深深芦丛,都只是洪泽湖湿地的一两件美丽衬衫而已。远望纵深处那些无法亲历的诸多美景以及无法驾船畅游的遗憾,只好与已经饱餐的秀色一起,留在我们的记忆与期望里了。
湿地里的芦花是那么的静美,它们不时地在阵阵秋风中飘逸,它透明、金黄而温柔如云,就像少女的长发,那如花羸弱的姿态和刚直的外形恰如东方少妇的神韵。
当我们来到休闲生态园,这时来了一个旅游团,我们跟随湿地导游了解湿地的文化。泗洪县的洪泽湖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非常独特,整个景区可分为湿地生态植物区、湿地迷宫体验区、湿地生态休闲区、湿地文化体验区、湿地水上运动区、荷苑风光游览区等六大板块,目前已建成多媒体展示馆、湿地生态博物馆、古泗州文化博物馆、湿地水族馆、湿地景观立体电影演示厅、荷花大观园、千荷园、水车体验区、湿地芦苇迷宫等旅游景点,并建有水上网球场、沙滩排球场、高尔夫练习场、水上运动中心等健身运动项目,是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以及会议观光等为一体的4A级旅游度假景区......
穿过一片又一片引人入胜的原野,我们经过麋鹿苑、金沙浴场等景点,来到了洪泽湖鱼类展示馆。这是湿地生态水景苑的一部分,近百十个鱼类展示池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鱼虾蟹贝等水产品,与水上长廊、垂钓中心、美食渔村、鱼类保种培育池、水生植物观赏池等建筑连为一体,成为苏北一流的鱼类综合休闲科普中心,促进了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展,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丰富了相应的科普知识。
自然万象美如画,排山倒海眼底来,驾车穿行洪泽湖湿地,颇有纵横驰骋之感,我们穿林越湖无暇他顾,直奔采用大部分木质环保建筑的湿地生态博物馆。该馆由门厅、序厅、湿地生态厅、珍禽标本厅和湿地演变厅组成,拥有湿地标本400余件,把洪泽湖湿地的自然形成、历史演变、湿地科普、保护开发以及总体规划等大量内容,穿越时空般运用多媒体及声光电技术,以实物展示、沙盘模型、灯箱图片等形式,全面翔实地展示了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风貌。
听湿地美女导游介绍,我们晚来了一个多月左右,错过了大面积荷花盛开的美景,千荷园里如今只剩下一望无际的荷叶在水面上迎风招展。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因为我们只有大概两个小时来领略洪泽湖湿地的风采,而洪泽湖的神秘面纱,也只能期待以后有机会再饱眼福。因为战友们还要去山东去寻找别的战友。
如果你愿意身披斜阳,带上相机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熟悉的地方走一走,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家门口也有最美的风景,只要你用心留意。这个道理,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适用。
我们很多人都是生活中的“远视眼”,以为最美的风景在远方,很少有人低下头来看看身边的风景。我们总是梦想着陌生的远方会有一座美丽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开在眼前的玫瑰。生活不在别处,家门口的风景同样最美。把远望的目光收回来,不用你费尽周折,只需抬头、转身,或者俯首、侧目,你就会发现身边有最美的风景。
魅力泗洪邀请您来游“大湖湿地做深呼吸”!
在20世纪80年代,农村都是大集体生活,也是靠挣工分度日的年代,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母亲为了让我们尽量能“吃饱,”每天都变着花样做饭。那个年代,吃得最多的是山芋干面烧的稀饭,山芋面做的饼;窝窝头里包榆树叶,槐树花或荠菜等;一年难得能吃上几次包皮饼(小麦面皮里包着玉米面);饺子只有过年时能吃一至两顿。平时家里炒菜都是用油旋子在锅里旋一下,根本就看不见油。
平时是看不到一点猪肉,只有过年时,家长才会去集市上买半斤至多一斤猪肉,还大多是肥肉炼成油,一大家子能吃好久。虽然没有什么好吃的,但那时感觉母亲很神奇,不论做什么饭总是很香很好吃。在炒萝卜或土豆时,母亲就不再用油旋子,从油瓶子里往外滴几滴油,炒出来的菜总是香喷喷的好吃。
分产到户后,家家户户日子过得开始有了变化,馒头、卷子经常能吃到。母亲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也会经常摊油糊塌(现在叫鸡蛋饼,老家都叫油糊塌)给我们吃。把面粉倒入盆中,用勺子在盆中搅拌,当面粉变成比较粘稠的糊状时,即成为半成品。把锅底部均匀地淋上一层豆油,油热后将调好的面糊用圆勺舀入锅中,成圆饼状,用铲子摊平,不要太厚。几分钟后,当底面焦黄时,用铲子翻过来,打一个鸡蛋,再把葱花油盐撒在上面,用铲子摊铺均匀盖上锅盖再烙2-3分钟,糊塌子即可出锅食用。回想起来都会流口水。
1989年春季,我参军入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在部队这所大熔炉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这时才发现,军营里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在湖南当兵时,驻守在大山深处,早晨出操时,路边草棵地里各种蛇随处可见,部队的伙食也印证了湖南人辣不怕,离辣不成菜,这对于刚离校门又是平原出去的小伙子来说,极不适应。在深山老林中,各种毒蛇较多,野猪、狼时常出没。云南籍、陕西籍的老兵们在闲暇时经常逮蛇烧吃,看得我们这些苏北来的新兵更是胆战心惊。
我们是工程兵,整天穿着工作服三班倒施工,工作环境、施工强度是可想而知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想家就会萦绕在梦中、泪中······前几个月,更加怀念儿时被母亲怀抱的那份温暖,在受到委屈时,躲进母亲怀里痛哭或拥住母亲欢笑都是一种享受,一家人围在桌子前吃着粗茶淡饭,听着父母娓娓而谈,温馨令人回味,对家的思念日趋强烈。
第一次探亲回家,在家乡的集镇上,遇到父亲推着独轮车在街上卖玉米,陪同父亲步行十多里路回家。到了大门口,母亲看见我赶忙跑过来抱着我,看到母亲灿烂纯朴的笑脸,看到父母对自己浓浓的爱,真的很幸福。还没有到吃午饭时间,母亲就早早地忙活着,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一盘油糊塌到我面前,吃着母亲做的饭菜,听着母亲的谆谆教导,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这一刻忽然感觉自己很富有,有健康的父母,有父母亲的牵挂,别的什么都不重要。在部队十多年,每年探亲回家,母亲都会摊糊塌给我吃。
当自己成立了小家,做起了父母,才真正懂得了母爱的内涵,明白了母爱的博大,知道了母亲的辛劳。
现在母亲已经八十多岁,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再也不能摊油糊塌给我吃了。留恋母亲摊的糊塌,做的饭菜,留恋和母亲一起吃饭的氛围,留恋母亲的絮絮而谈。特别爱喝母亲熬的麦麸粥,母亲熬的粥格外浓糊,不论是大米小米粥还是玉米粥,都那样香甜,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母亲做一辈子饭,都是土灶锅烧柴火,一根根的柴草一缕缕的情,用情和爱慢慢煨煮,最后熬成一锅香飘四溢的粥。
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爱,它像春天的甘露,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然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小时候,母爱融在血液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装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母亲摊的油糊塌,吃得是那么的香,吃得是那么带劲;母亲做的油糊塌,我永远也吃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