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抗日战争历经14年
□赵俊清
最近,国家教育部专门发函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确立“14年抗战”,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抗日战争历经多少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题,在许多中国近现代史、革命史书籍中都说“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历经8年抗战”。我们认为,说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开始或笼统地说“8年抗战”是不准确的。准确地说,中国的抗日战争应是从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历经14年,而不是8年。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代替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生存、解放,抗日救国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认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是判断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何时开始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有个渐变过程的。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中经日俄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日本不断挑衅,制造事端,加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侵略步伐。进入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更是不断制造事端,竭力作发动侵略战争的准备。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在数月之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3000万东北同胞成为亡国奴。不仅如此,日本的侵略并未就此停止,而是继续扩大侵略。占热河、攻上海、侵华北,七七事变前中国已经面临亡国灭顶之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说:“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况。当着帝国主义向这种国家举行侵略战争的时候,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帝国主义和这种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这种国家内部各阶级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在内),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次要矛盾的变化正是这样,民族矛盾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而中国人民面临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大主要任务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反帝的任务更加突出起来,成为首要任务,不仅如此,还由过去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变成主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正如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所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已经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了。”事实也是这样,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的侵略即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反对,而后日寇铁蹄每到一地,都无不遭到爱国军民的武装反抗。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首要任务的变化,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究竟从何时开始。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得逞于一时,四个多月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在反对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领导红军和人民群众开展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共中央指示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组织抗日武装,用武装斗争反抗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影响下,广大的东北爱国官兵和各族人民立即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1931~1937年抗日战争表现为:一是东北军中爱国官兵违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积极开展武装抗战,在东北地区进行的以黑龙江省代省长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指挥的锦州保卫战等10余次战役或战斗。二是东北各民族、阶层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名目的义勇军(约30余万人)开展的抗战,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发生的攻占县城以上的战斗就有近30起。三是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派出杨靖宇、童长荣、赵尚志、周保中、李延禄、李兆麟、赵一曼等大批党、团员到军队和民众中去,组织发动抗日斗争。在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约3.5万人),在七七事变前就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成百上千次战斗。四是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不仅仅在关外有抗战,随着日本侵略铁蹄向关内的推进,在关内地区也进行着抗战,主要有东北军天津平暴之战,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华北集团军的长城抗战,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抗战,傅作义领导的绥远抗战等。五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中共组织并领导了东北人民革命军1~6军;在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精神指导下,联合许多义勇军部队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1~11军。
上述事实,可以说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6年多的时间里,关外、关内的抗战是连续进行的,日本侵略军每到一地都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这些武装斗争表明中国于七七事变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抗日战争。
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毛泽东早就有过专门论述。他在党的“七大”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在这里,毛泽东对东北抗日武装开展的游击战争予以很高的评价,并将这段历史算作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开始”部分。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武装力量。它经过游击队、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几个发展阶段,一直在东北与凶恶的敌人战斗14年。其间,杨靖宇、王德泰、魏拯民、赵尚志、许亨植、李延平、柴世荣、夏云杰、李学福、汪亚臣、祁致中、赵一曼等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今,尚健在的原抗联老同志,原东北义勇军和农民反日自卫队的队员,以及援助过抗日的广大东北民众,对于笼统说“抗战八年”而忽略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前这段抗战历史而深感不平,这种割断历史、埋没历史的做法对不起在这期间流血牺牲的无数抗日志士和先烈。因此,在述说、评价抗战历史时,应把九一八事变后到七七事变前这6年抗日斗争史划入抗日战争阶段,应该对这段历史给予应有的地位和高度的评价。
1931年11月4日,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以守土有责为由,违反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领导了举世闻名的江桥抗战。虽因敌强我弱,孤军无援,以失败告终,但这一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行动是抵制蒋介石国民党的不抵抗命令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给日本侵略者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沉重打击。此战应是中国抗战的起始标志。
说江桥抗战具备抗战起始标志的理由,一是此战有组织、规模大。敌我双方动用兵力都超过万人,此外敌人还动用了飞机、大型火炮、铁甲车等重武器;战斗中,敌方死伤上千人,遭到重大的损失。二是此战为时早,时间长。此战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仅40多天发生的,共进行15天。这比北大营突围战时间(半宿)要长,比七七卢沟桥抗战要早近6年。三是此战影响巨大。江桥抗战期间,各界人士、团体(包括海外)纷纷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援助马占山,并组成慰问团、援马团积极支持马占山抗战。国外反响强烈,英、美、法、苏各国报刊对此役皆有报道。英国《泰晤士报》称马占山是“在充满灾难的中国里,中高级官吏可堪称道仅有的一人”。四是此战后参战将士移地继续坚持抗战。江桥抗战之后,马占山率军政两署于11月22日在海伦成立黑龙江抗战政府,向全国发出“守土系属天职,自卫斯为神圣,此身存在,誓不屈服”的宣誓电报。12月13日至18日,马占山在海伦指挥所属部队反击从呼海、齐克两路的夹攻,击毙日军1700人,打伤1400人。这是江桥抗战的继续。一时间,海伦抗日政府成为全国唯一抗日的省政府。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但在民族危亡关头,以马占山为代表的爱国东北军官兵的抵抗,是符合民族利益的。他们的行政、军事组织是有统一领导指挥的,抗日行动是有周密计划部署的。此战的主要领导人马占山是国民党政府任命的负责黑龙江省军政事务的主官,对他的抗敌行为应看作是政府行为,起码是地方政府行为,而绝不是个人行为。因此,中国抗战的起点,当属此战。
第一,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的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就已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并继续向关内进攻,中国失地丧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正是不承认、不正确处理这个主要矛盾,结果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导致蒋在西安事变中身遭拘禁。对于认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不能以当时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确定的“为苏维埃在中国的胜利而斗争”的革命中心任务作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不能以蒋介石国民党确定的“安内”“剿共”作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认识这个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抗战14年说,就正视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样,把九一八事变后的关外、关内的抗日武装战斗划归抗日战争阶段,也就符合了历史实际,符合实事求是精神。
第二,使中国抗日战争时限由8年延长至14年,更能体现中华民族敢于与入侵的外敌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如果说蒋介石国民党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开始了抗战,即蒋介石国民党抗战8年,或国共两党合作抗战8年,那是正确的。但说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是8年,那是不准确的。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后就领导东北人民开始了武装抗日斗争,这个斗争一直坚持了14年。有的学者强调以宣战书为根据,这恐怕是不客观的。国民党政府发表《中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的日期是1941年12月9日,以此算来,中国的抗战,仅是4年。虽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年4月15日发表《对日战争宣言》为时较早,但也不能以此作为抗战开始的标志。一些学者比较看重1937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我们以为以此作为中国抗战开端的标志也不符合历史事实。现代战争往往是突然袭击,不宣而战的。实际上,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早已开始,中日之间自九一八事变后关外、关内就战火不断,已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了。将九一八后的抗战划入中国抗日战争,延长了中国抗战的历史,更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地位。
第三,把1931年至1937年七七前的抗日武装斗争作为整个抗日战争组成部分,将会激励、慰藉许许多多的人。首先,对于曾在九一八事变后即开始拿起武器与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斗争的东北人民、军队和关内的人民、军队将是一个巨大的激励,是对他们抗敌行为的充分肯定。其次,对于健在的抗联老同志将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是对他们这段光荣历史的认可。再次,对于这期间为国牺牲的先烈也能使他们在天之灵及其家属和后代得到极大的慰藉。最后,也会使这期间在中国参加过反日武装斗争的朝鲜革命者、韩国抗日志士及其家属感到他们的抗日行为得到了尊重。当然,这也是对一·二八事变奋力抵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以及所有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尊重与赞扬。
第四,有利于使这一历史时期的划分更趋于科学。1931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在中共党史上属于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段时间,既有土地革命的内容,又有抗日战争的内容。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国这么大版图范围内,历史事件的出现总会呈现交叉状态。1931~1937年中国人民与蒋介石国民党斗争和进行抗日战争就是交错进行的。因此,讲土地革命时,可讲到1937年7月前;讲抗日战争时,可从1931年开始。这样交错地划分历史时期,应该是更科学的。
第五,可以不被国外一些妄图分割东北的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历史上东北就是中国的领土,其所居住的满族先民女真人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日本侵略者为给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借口,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大造“满蒙者非支那之领土”的舆论,把满洲即东北与中国对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他们称之为是中日战争爆发。言外之意,此前的九一八事变,不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也就是说东三省不是中国的本土。当前,在国外,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也总是图谋借用“抗战8年”说,否认抗战14年,其罪恶用心在于否认侵略,不甘心战争失败,依然在迷恋“满洲独立”。“抗战14年说”就有利于揭穿其反动图谋,不为其留下可利用的口实。
第六,“抗战14年说”与国外“中日战争”时限说法相吻合,避免了史实叙述上的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国外正直的学者普遍认为这场战争历经十四整年。日本学者石岛纪之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池田诚等的《抗日战争与中国民众》均称“中日战争15年”(这是按年头算的)。前苏联社会科学院儒科夫等主编的《世界通史》(1962年版)也把“1931年就开始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人民武装力量”、“杨靖宇、周保中和其他共产党人领导的游击队”的斗争归入“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一章。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进行了14年,而中国的抗日战争说是8年,这就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同时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我们说如果认同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确认是14年抗战,这就免除了历史叙述上的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也符合历史事实。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