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颖瑶
作者
:陆颖瑶,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33。《秋兴八首》的英译策略——以柳无忌、葛瑞汉、宇文所安译本为例
陆颖瑶
作为唐代诗歌的一座高峰,杜甫诗在各种英译唐诗选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英译杜诗选本也不断推出。但代表杜诗最高成就之一的《秋兴八首》,因其句法结构复杂多变、情感意蕴深沉凝练,对翻译者造成了很大挑战。柳无忌、葛瑞汉、宇文所安都翻译过《秋兴八首》,通过对照阅读他们的译文,可以见出三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并体会到他们各自翻译的得失。
《秋兴八首》 英译 翻译策略
杜甫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写作的《秋兴八首》,对杜诗、乃至唐代诗坛而言,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黄生谓“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提示了《秋兴八首》包含的高度个人化的情感因素;叶嘉莹先生也将《秋兴八首》的成就归纳为“句法的突破传统与意象的超越现实”两个主要方面。高友工、梅祖麟对于《秋兴八首》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珠玉在前,但在各种海外英译中国古典文学选集中,《秋兴八首》被翻译的情况远远不及杜甫的新题乐府和绝句诗作,无疑显示出杜甫的律诗、特别是《秋兴八首》这组艺术手法非常发达而个人感情又十分强烈的律诗在翻译、传播中受到的困难与挑战。笔者拟以柳无忌、葛瑞汉、宇文所安的三种《秋兴八首》译文为例,分析三位文化背景各异的学者各自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个中得失。
柳无忌(Wu-chi Liu,1907-2002)为近代著名诗人柳亚子之子。他深受乃父熏陶,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且少年时代就加入柳亚子主持的南社,展开了积极的旧体诗创作活动。柳无忌曾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27年获得庚款公费资格前往美国留学,1931年获得耶鲁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柳无忌历任南开大学、西南联大、国立中央大学教授,主讲英国文学与文学批评课程。1946年,柳无忌应邀赴美讲学,担任劳伦斯大学客座教授,后来先后在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任职,在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和哲学,于1963年创办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并出任首任系主任。柳无忌在学生时代专研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则主要来自家庭教育和个人爱好。他有力地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英译汉诗也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葛瑞汉(A.C.Graham,1919-1991)曾在牛津大学圣体学院攻读神学,后来又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中文,并以对宋代理学家二程兄弟的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葛瑞汉留校担任讲师,此后三十余年一直任教于亚非学院,直至1984年退休。他研究中国哲学,对墨家和道家都有专著论述,代表作有《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张海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等,其翻译、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取向也以《列子》《庄子》等先秦诸子文学为主。葛瑞汉学术生涯中唯一的一册英译唐诗选《晚唐诗》(Poems
of
the
Late
T
'ang
,Baltimore,Penguin Books,1965),虽非其当行本色,却也获得了学界的较高评价,《印第安纳中国古典文学指南》(The
Indiana
Compan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1986)“杜甫”词条后列出的三种有代表性的杜诗英译本,其中之一便是这册《晚唐诗》。1991年葛瑞汉逝世后,《泰晤士报》发表文章,盛赞他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哲学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权威,中国哲学与诗词的天才翻译家,把中国古代的生活理念介绍给西方的杰出阐释者”。宇文所安(Stephen Owen,1946-)是当代最富盛誉的北美汉学家之一,主要研究唐诗、比较诗学与中国文论,著有《初唐诗》《盛唐诗》《晚唐》等多种专著及《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等研究随笔集,大部分作品已被译成中文,其独特而富于想象力的研究思路和诗学理论也令中国学界颇受启发。《杜诗全集》(The Poetry of Du Fu)是他历时多年、新近完成的杜诗英文全译本,与国内出版的《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杜甫集校注》(谢思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相呼应,构成了近年全球范围内编注、研究杜诗全集的高潮。
上述三位欧美汉学界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所译《秋兴八首》中,柳无忌选译三首(其一、其四、其七),载柳无忌、罗郁正合编之《葵晔集》(Sunflower
Splendor
),葛瑞汉全译八首,载白芝(Cyril Birch)所编之《中国文学选集》(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两部书都是英文世界中颇具影响力的汉诗译本;宇文所安全译八首,见于其新出版的《杜诗全集》。柳无忌的家学渊源与旧体诗词创作经验,使他对《秋兴八首》有着深入而细致的体会,翻译也显示出独具匠心的一面;葛瑞汉和宇文所安是欧美汉学界独立培养的学者,作为英语母语者,能熟练地使用英文语汇和修辞,结合长期的汉语学习经验,译作同样显示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精妙之处。首先,就“秋兴”二字诗题而言,柳无忌译作“Autumn Thoughts”,葛瑞汉译作“Autumn Mediation”(英译诗题后加拼音“Ch'iu hsing”),宇文所安译作“Stirred by Autumn”。相比于“想法”(thoughts)或是“冥想”(mediation),宇文所安使用的“stir”一词似乎更符合“兴”作为修辞手法的原始含义:
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毛诗注疏》卷一)
不过,“秋兴”二字,可以作“秋之兴”“因秋而兴”“兴于秋”等多种解释,二字之间并无明确而固定的语法关系,英译者则不得不选取一种解释、将诗题通过译文表达为单一而明确的含意。宇文所安也承认,“英语迫使我们选择,以限制和排除在中文文本中开放的可能性……原文慷慨地容许了多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即使在最含糊的翻译中都会丢失”。诗题只是翻译这组七律的第一步,译者之间已经出现了较大差异,而在翻译下面列举的几组对句时,译者们采取的各种翻译策略进一步表现出来。
(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柳)These clustered chrysanthemums,twice blooming,evoke the tears of yesteryear;
A lonely boat,as ever,is moored to the heart that yearns for home.
(葛)Clustered chrysanthemums have opened twice,in tears of other days;
The forlorn boat,once and for all,tethers my homeward thoughts.
(宇文)Chrysanthemum clumps twice have bloomed forth tears of another day,
a lonely boat tied up once and for all a heart set on its homeland.
These clustered chrysanthemums,twice blooming,evoke the tears of yesteryear.
这种译法几乎保留了原句所有的含义——动词“开”有如一个精巧的连环,既上承繁茂丛生的菊花的两次“开放”,又下启年迈诗人的泪水的“引发”。由于难以找到一个兼顾双重语意的英文单词,柳无忌还是用了bloom(开放)与evoke(引发)两个动词,而且在翻译对句时放弃了这一策略。两位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则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所使用的只是单纯表示花朵开放的动词(open/bloom)。
“他日”一词不仅指传统杜诗笺注家提示的杜甫客居云安、夔州的经历,还包含着指向未来的另一重方向性,类似的用法如黄巢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与“他日”结构相同的“他年”,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期许。思乡忧国之泪,不仅仅是为过去的遭际而流,而且战事一日不平,泪水就将无穷无尽地流淌下去。柳无忌将“他日”译为“yesteryear”(去年),无疑削减了“他日”指向未来的含义,而葛瑞汉、宇文所安则将“他日”解作“不同于今日的另一些时候”(other days/another day),反而保留了这个词在时间方向上的双重指向。
(2)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葛)It is true that tears start when we heard the gibbon cry thrice;
Useless my mission adrift on the raft which came by the eighth month.
(宇文)Listening to gibbons I really shed tears at their third cry,
accepting my mission I pointlessly follow the eighth-month raft.
Listening to gibbons 听猿
I really shed 实下
tears at their third cry, 三声泪
accepting my mission 奉使
I pointlessly follow 虚随
the eighth-month raft 八月槎
(3)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葛)K'uang Heng writing state papers, which earned me no credit,
Liu Hsiang editing classics, my hope elsewhere…
(宇文)Kuang Heng advising on policy—deeds and fame both slight.
Liu Xiang passing on Classics—heart's goal gone awry.
K'uang Heng……which earned me no credit,Liu Hsiang……my hope elsewhere…
匡衡与刘向的行动,所招致的后果只影响了自身的命运,本不可能同诗人杜甫发生直接的关联,但汉代的故事与诗人的心事相重合,借由反复的第一人称代词(me/my)绾合在一起,看似单纯用典、不涉及现实世界的两行诗,其真实用意反而通过英译被揭露无隐。
当然,仅仅译出这联诗的字面含义还无法令外国读者深入理解,因此两位译者都借助脚注指出杜甫将自己与汉代先贤对比的用意。对照原文采取直译方式的宇文所安侧重说明匡衡、刘向的事迹,而根据诗意“再创作”式地调整了译文的葛瑞汉则侧重说明杜甫曾任拾遗、后被贬为华州司户参军的遭遇,借以凸显他自比汉代人物背后的现实因素。
(4)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葛)Grains from the fragrant rice-stalks,pecked and dropped by the parrots:
On the greenwu
-t
'ung
tree branches which the perching phoenix aged.(宇文)Sweet-smelling rice,pecked the last,for parrots,the grains;
sapphire tung trees,perch of old,the phoenix's branches
由上节对于《秋兴八首》中四联诗句英译文本的分析中可以见出,三位译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确实令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柳无忌考虑到近体律诗对仗工整的最大特点,希望最大限度地将这种特点保留在英文译诗中,其译作特点主要表现为上下两句相应位置上的英文单词词性相同或相近,从而取得近似对仗的效果。如前引柳译“丛菊两开他日泪”一联,以及“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一联:
Straight north,on the mountain passes,gongs and drums shake the earth;
To horses and chariots in the westward expedition,war dispatched race.
“丛菊两开”一联中,原诗的2-2-3音步节奏在译文中表现为单词数相近的分句,而“征西车马”一联中,译者根据个人理解作出语序调整,依然尝试以英文词性、语法的“对仗”表现汉文诗歌的韵致。不过由于欧美自由体诗歌中并没有类似文学传统,这种“对仗”能否在西方读者心中引起同样的共鸣,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相比之下,非汉语母语者葛瑞汉和宇文所安就没有显示出对于“对仗”的特殊偏好。
葛瑞汉倾向于在翻译的同时揭示自己所理解的作者用意。也许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理性思辨所致,他似乎更乐于赋予诗歌以比较确定的情感内涵,而不是仅仅译出诗中含有的各种意象,如前引“匡衡抗疏”一联的译文即是如此。此外,葛瑞汉还常常调整译文的语序、使之符合英文文法和语言习惯,这一点同近乎固执地遵循原作语序的宇文所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宇文所安早年在《盛唐诗》(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
'ang
,1981)中引用并翻译过《秋兴八首》(其八),那时他关注七言诗的4-3句中停顿,译文也有意将原诗的句意按4-3停顿分行,营造出一种简洁的、借助英语音节的间隔制造汉诗韵律的效果:The water of K'un-ming Pool,
昆明池水
deed of the days of Han,
汉时功
The banners and pennons of Emperor Wu
武帝旌旗
here before my eyes.
在眼中
Silk of the loom of the Weaving Girl
织女机丝
empty in moon of night,
虚夜月
Scales and fins of the whale of stone
石鲸鳞甲
stir in autumn wind.
动秋风
The waves toss a kumi seed,
波漂菰米
black in sinking cloud,
沉云黑
And dew chills the lotus pod,
露冷莲房
red of falling powder.
坠粉红
Barrier passes stretch to the heavens,
关塞极天
a road for only the birds;
唯鸟道
Lakes and rivers fill the earth,
江湖满地
one aging fisherman.
一渔翁
Unconquered.Fresh lords move into the palaces,new
Scholars and soldiers in caps and robes replace old.
译“西望瑶池降王母”至“日绕龙鳞识圣颜”四句如下:
His Wang Mu descends over Jasper Lake in the west,purple
Mist from the east filling Han-ku Pass.Palace screens
Open,pheasant-tail plumage clearing clouds away from
Sun-wreathed dragon scale:His Majesty appears and…
《秋兴八首》是杜诗的最高成就之一,其句法结构复杂多变、情感意蕴深沉凝练,长久受到历代笺注家的反复解析,其中的意象、典故和情怀,也是英语翻译几乎无法完全传达的。但几位译者前后相继、不懈努力,借助不同的翻译策略,为《秋兴八首》增添了新的形式和诗意内涵,也为杜诗在英文世界的传播和接受做出了贡献。
注释
:④⑤李特夫:《20世纪英语世界主要汉诗选译本中的杜甫诗歌》,《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第4期,第79-86页。
⑥Co-edited by Wu-chi Liu and Irving Yucheng Lo,Sunflower
Splendor
,New York: Anchor Press,1975,p.141-142.⑦Edited by Cyril Birch,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New York: Grove Press,1965,p. 235-238.⑧Stephen Owen,The
Poetry
of
Du
Fu
,New York: De gruyter,2015,p.352-360.⑨【美】宇文所安著,陈小亮译:《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
责任编辑
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