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敏
知识分子应该承担怎样的时代责任?
文-陈敏
知识分子当以所学所思而偿报国之志。
然而,这句话仍显空洞。
何为知识分子?所学是真才实学吗?所思是独立思考吗?阅遍历史风霜,知识分子如何“报国”才是真爱?
我们看到了大学教师于某这样的“知识分子”,借国学热一时风头无二,四处演讲作报告,但学术短板不断曝光,贻笑大方。杨恒均就曾对她的走红表示不安:“如果只有那些(对中国文化)半生不熟的人可以自由发挥,稍微有思想的人却被限制,文化如何能够繁荣?”
我们看到了人大招生办蔡荣生这样的“知识分子”,贪污逾两千万,令象牙塔腐败成为新闻热点。正如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所言:“高校本应是最干净、腐败最少的地方,这不仅是因为高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还因为从其目标定位到领导组成都是所谓的高大上。但从不断曝光的案件看,高校反腐形势严峻。”
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出现问题不奇怪,而知识分子是跟着名利客们“同流合污、为虎作伥”?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个社会大部分知识分子的选择,将决定它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力量,故此,我们重提这个议题——知识分子,应该承担怎样的时代责任?
在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经历过风火雷电。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在鸦片战争后出现,主张废科举、兴新学。严复提出教育救国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如此解释国家三强:“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梁启超放今天也是枚叛逆青年,17岁中举,却鄙夷“通过科举,由学入仕”的正途,痛驳“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说教,22岁做惊人之举:为反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联合北京上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请求拒和、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事业受挫后游学各国,回国后主张光大传统文化。
1927年听闻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梁启超赶至北京奔丧,哀叹一个时代的文化衰凋,1929年染病愈重,驾鹤西去。同年,学者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没有批评,没有对批评的包容,则精神不可能独立,思想不可能自由。想当年,36岁的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风华转眼逝,只剩陈寅恪茕茕孑立,但失明后也不辍学术研究,风骨凛然。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领军者陈独秀正值40岁,提倡民主,科学,白话文等等新物,反对专制腐败。他向来激情恣肆,且诗文风流,“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敬告青年》至今读来字字珠玑:“当此恶流奔进之时,得一二自好之士,洁身引退,岂非希世懿德;然欲以化民成俗,请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他曾因建言被贬,因批评获罪,依然趔趄向前,实践“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的诺言。
挚友李大钊小他十岁,是个忧国忧民的日本海归,热血宣扬马克思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寄托“少年中国”之理想,并在《晨钟报》撰文:“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先有青年“自我觉醒之绝叫”,后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因反抗军阀张作霖的卖国行为,1927年李大钊被捕入狱,后被残酷绞杀,年仅37岁。
时年35岁的胡适,为此悲痛不已。这位哲学系毕业的美国海归,在大学结识了陈、李二人,共同策划《新青年》杂志激荡思潮,谁知时局动乱,瞬间生离死别。过几年,他带头捐款,才得以将长期停放在某寺庙的李大钊棺木入葬万安公墓。1934年,胡适独立鹅毛大雪,墓前凭吊李大钊,一月后又乘车南下,顶着风雨,到南京监狱看望老友陈独秀。
胡适内心苦楚可想而知,而他的学术思想也在动荡和苦难中孕育。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抗争压迫和奴役,秉持良知情怀,勤于思考建言……这些我们时常挂在嘴边遛一遛的词语,在五四期间,知识分子先烈们是用青春和生命来践行的。
五四期间还涌现不少大家,比如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刻画了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国民小人物的鲁迅……他们任何一人的作品,经过历史淘洗,若你肯静心读读,绝不会输给今日图书畅销榜头名。
鲁迅逝世后30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哪里知道,被“四人帮”称之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将要承受的苦难和羞辱,会比“满纸吃人”更加惊悚。
巴金也未曾料到,自己将要“配合演出”这幕荒诞戏。1966年,这位创作了《家》、《春》、《秋》、《寒夜》等佳作的上海文联副主席,被大字报批判赶进“牛棚”。
回忆“文革”往事时,巴金为自己唯唯诺诺,丧失了“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的鲁迅精神而忏悔……他晚年所写的《随想录》、《真话集》,能否唤醒那一代人缺失的勇气和良知?
国学大师季羡林因在“文革”中仗义执言被迫害,“文革”结束16年后,动笔写《牛棚杂忆》。为何等了漫漫多年?序言即道:“这十六年是我反思、观察、困惑、期待的期间。有不少人早就认识了它(“文革”)的实质,我却是在四人帮垮台以后脑筋才开了窍。”他期待加害者们能站出来反省,罪恶没有得到清算而被历史淡忘,可能会导致整个民族道德滑坡,甚至悲剧重演,故在八十高龄写书呼吁。
中国传统的“士”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时至今日,“知识分子”并不仅仅指在科学或学术上拥有杰出成就的饱学之士,更需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对建立理想社会立言立行……或可再加一句:
经历过荒诞残暴,呼吁忏悔的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
当时力挽狂澜者不能不提邓小平,在“文革”后迅速拨乱反正,为所谓“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们辩护,视知识分子为民族精英,多次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1977年他公开说,“‘老九’并不坏,《智取威虎山》里的老九杨子荣是好人嘛!错就错在那个‘臭’字上。毛泽东同志说,‘老九’不能走。这就对了。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
古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岁月无情,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这片土地的知识分子曾如何以血泪记录、忏悔和呼吁。
谁是当下的知识分子?
先不说真的,说说假的。
那些为不法利益站台、满口谎言满手捞钱的高学历“砖家”,那些饱读诗书却只谋私利的“精致利益主义者”,那些逢公共事件就忙着站队、缺乏逻辑思考的“知道分子”,那些徒有知识缺乏见识、原地踏步从不创新的“保守分子”,那些遇到不平从不发声的“冷漠分子”……严格意义上,都不算知识分子。
还有些知识分子貌似真理化身,站在道德高地指手画脚,却是另一种博出位。网友“白衣陈天下”就说:“他只是正好经过‘黑夜路灯下’,留下了影子。仍是功利心,未有使命感。因为他声明拒绝崇高、解构一切神圣。当一个人摧毁了一切价值时,又何以担当知识分子的责任?”
知识分子必然是有信仰的,也爱科学、真理、同胞,才会甘愿自我燃烧,推动社会前行哪怕一小步。读读这些故事。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时22岁的欧阳自远备受刺激,决定从核物理研究转向天体研究。43岁,他有幸接触美国送的一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并取了一半做研究……靠这微小的0.5克,欧阳带领团队研究出文章,后来又申请、参与了探月工程项目。有网友质疑探月工程的实际意义,欧阳院士说:“这对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对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提升,都将产生巨大作用。”他被誉为“嫦娥之父”。
1960年,刚满30岁的袁隆平还是农校的穷老师,在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产量高、抗病害的天然杂交水稻。那会正是大饥荒时期,瘦骨伶仃的袁老师决心用技术人工培植杂交水稻。35岁那年,他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加以播种,成功繁殖了杂交水稻1~2代,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2004年,超级杂交稻第二期亩产已达800公斤!回溯初心,他说:当时就想解决严重饥荒,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疾药研究任务,北大毕业的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做实验,查文献,屡败屡战,1971年后她终于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无色结晶体“青蒿素”,1973年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更强大,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直到2015年拿到诺贝尔科学奖,她才声名大振。
这个名单并不短。
27岁以“华氏定理”轰动剑桥大学、后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清华大学教授华罗庚;24岁留学,后拒绝留在英国绕道回国,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的地质部部长李四光;26岁仅用一年多就拿到美国博士学位、“带着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归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2003年在“非典”前线救死扶伤的钟南山院士,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满怀热情报国,甘于寂寞耕耘,面对质疑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探索求新,这样的教授、科学家,每一个,都是知识分子精神的丰碑。
当下,中国社会进入深刻转型期,互联网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知识与政治、技术、资本、市场、网络……充分结合,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智库建设正当其时,知识分子更需视野,头脑,创新和智识。
去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座谈时说: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对于知识分子的批评和意见,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即使有偏差也“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再寄厚望,希望知识分子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共建国家。
知识分子勇于担当,不乏自我批评之声。北京大学教授谢宇认为,“中国当前的社会中,最缺少的,就是被社会忽视和约束的个人创造性思想”,因此提出知识分子不能不独立思考,善于创新,尤其是青年一代。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则对“有知识就应该有财富和权力”的论调大摇其头。“一个社会如果仅仅围绕着金钱和权力来转的话,就是畸形的,是不正常的。同时,这个社会还需要第三种尊严——知识和人文,而这恰恰是知识分子赖以生存的……今天的知识分子首先自己看不起自己,看见权力和金钱就自轻自贱,说出来的话也都是凡夫俗子,缺乏趣味。”联想到当下热议的“清华大学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等话题,其实还是在拿财富衡量知识的老话。
他认为“知识分子天然就是正义与良知的代言人,反抗、批判不公,要替沉默的大多数民众表达民意”。微博大咖易中天也认可:“如果知识分子发现了社会的错误,看见了社会的不公,也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昧着良心说假话,那就愧称知识分子,没脸在世上做人……知识分子既是极少数,又有独立性。王瑶先生说得好:分子不独立,知识也会变质。”
从动荡的战火时代,荒诞的内乱时期,再到如今弥足珍贵的和平年代,一切急速变化,只说马化腾的微信和曹国伟的微博,马云的淘宝和刘强东的京东,就改变了多少青年的消费和沟通模式!在信息爆炸的大环境,真正的知识分子们在专业领域不懈研究,以智识和责任感投入;对于公共领域的利益问题,也抱有深切关怀,与普通民众同悲欣,善用理性批判,追求真理和公正。
但愿正在迅速成长的青年知识分子,深悟前辈风骨,不负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