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一如初恋

2017-11-13 14:16|
读者·原创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报摊报刊亭门卫

文 | 魏 然

十余年一如初恋

文 | 魏 然

转眼间,我与《读者·原创版》已经相识十余年了。其间,变化的是光阴,不变的是对杂志的热爱。

曲折的“一见钟情”

与《读者·原创版》的相识源于一位文友,是他向我推荐了《读者·原创版》,说很值得一看。下班后,我直奔小区附近的报刊亭,摊主说本月的已经卖完了。我有些不甘心,回到家,骑上单车又去了较远的几个报刊亭,得到的答复如出一辙。无奈的我又回到小区门口的那家报刊亭,向老板打听《读者·原创版》出刊的具体日期。

第一次见到《读者·原创版》的时候,我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真有些爱不释手,大有相见恨晚之势。拿回家,我一口气读了下去,越读越有味。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月月盼望。每次从报摊前路过,都会不由自主地问摊主“原创来了没”。时间长了,彼此也就熟悉了,有时我没带钱也可以把杂志拿走。有时因故晚去几天,就买不到了,往往要跑几家报刊亭才可以买到。于是我改成按年订阅,谁知仍不遂我意。

“不讲究”的同事

我的订阅地址是单位,邮递员每次都将《读者·原创版》连同报纸一并送到单位的传达室。谁知有的同事看到后便顺手拿走了。问门卫时,门卫道出苦衷:“人家说先看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有一次,说是一个女同事拿走看了,我追要,谁知对方说杂志拿回家了,还要等几天,原因是她的母亲也喜欢看。我听后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更让我烦恼:杂志找不到了。门卫说邮递员把杂志放在值班室的桌子上,不知被谁拿走了,根本没见人打招呼。我挨个办公室问了一遍,大家都摇头。我只好又跑到报摊上买了一本。我决定翌年还是改成到报刊亭购买,但要与老板约定,每期务必给我留着。

儿子是忠实粉丝,更是受益者

可以说,儿子是伴随《读者·原创版》成长起来的。杂志创刊的时候,儿子刚读小学,今年他参加了高考。在我的熏陶下,儿子也成了杂志的忠实粉丝。儿子放学回家途经报刊亭时常会驻足浏览一会儿报纸、杂志,发现《读者·原创版》就会买回家。不过,与其说是买,倒不如说是赊回家更贴切,因为他没有钱。摊主也很放心,第二天我赶紧将钱送去。儿子有时还跟我交流某篇文章的阅读心得。有时候我们爷俩一起去买杂志,我骑着电动车,他坐在后座上便如饥似渴地翻阅起来。

进入高考冲刺阶段,妻子曾提议说,让我将《读者·原创版》全部收起来放到地下室,理由是影响儿子的学习。对妻子的提议,我不以为然,我坚信,通过阅读杂志,他对生活的理解,他思想的深度、思维敏捷度以及知识的积累等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果不其然,儿子从考场出来后说,他在作文中举了两个事例,其中一个就得益于阅读《读者·原创版》。儿子的高考语文成绩很理想,比平时的模拟考试要高出约20分。为此,我揶揄妻子:“还说看《读者·原创版》影响学习吗?”

爱“她”的理由

其实,不只我们父子俩喜欢阅读《读者·原创版》,妻子也很喜欢,只是她不与我们争抢而已。一家人如此钟爱《读者·原创版》,究其原因有三点:首先是有一支爱岗敬业的编辑团队,这也是《读者·原创版》杂志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办刊质量高。不论是栏目设置、文章标题、正文,还是印刷装帧,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三是每期都有几位固定的“顶梁柱”作者。术业有专攻,这些作者撰写的文章很有特色,在相关领域有很深入的研究,能够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与《读者·原创版》相识十余年来的故事。我在此承诺,将继续与杂志相伴,直至永远。

欢迎讲述你和《读者·原创版》的故事,投稿请发至ycplan@qq.com

猜你喜欢
报摊报刊亭门卫
问题很简单
过法门
城市中的另一种风景:报刊亭
城市报刊亭是一块文化试金石
城市需要更加美好的报刊亭
门卫
过法门
过法门(散文)
车站的报刊亭
卖报纸的老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