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力穆拉提·玉散
摘 要:胡杨,是盐碱荒漠地区的主要树种,具有耐寒、耐旱、抗风沙等特点,对于稳定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胡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常受到胡杨锈病危害,发病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会对1-2年生的胡杨幼苗造成毁灭性伤害。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胡杨锈病的防治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胡杨;锈病;防治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逐渐重视,植树造林面积不断加大,对于盐碱地区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胡杨属于乔木,对于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具有非常明显效果,但在生长过程中,胡杨幼苗每年都会受到胡杨锈病的侵扰,严重时幼苗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严重破坏着我国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一、胡杨锈病现状以及症状
1.我国胡杨幼苗现状
胡杨锈病出现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以及新疆等省份,是当前胡杨主要病害之一,可以造成胡杨幼苗大量死亡,对于成苗影响较轻。通常,发病率较低时,病株率在30%-40%,发病率较高时,病株率在80%-100%,死苗率在30%-80%,对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严重。
2.胡杨锈病发病症状
胡杨锈病主要是由粉被栅锈菌引起,以菌丝或者夏孢子形式附着在胡杨幼芽或根茎上越冬,次年四月释放孢子,感染幼苗,5-6月份开始发病。在胡杨锈病发病初期,胡杨病叶会出现黄绿色小圆点,逐渐形成为黄白色病斑,颜色逐渐加深并扩大范围,形成橘黄色小疱,产生大量夏孢子。严重时,夏孢子堆成百上千连成一片,造成叶片枯黄,直至变黄脱落。8-9月份时,形成褐色冬孢子堆,在次年苗木长出嫩枝时发病,使嫩枝形成病斑,病枝弯曲。
二、诱发胡杨锈病发病因素
1.阴雨潮湿环境下发病率高
在降雨量较多时期,雾大露重,为病菌的繁殖和侵染提供有力条件,有利于锈菌入侵,尤其是在夏季雨量较多时,病害程度达到最大值。同时,灌溉也是病菌传播的主要因素,灌溉后的田间湿度较大,病菌入侵几率较高。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区域,灌溉是引起胡杨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2.连续越冬病菌基数大
由于上一年的病菌数量较多,病株上的越冬菌源数量较大,尤其是上一年发病严重区域,越冬病株率较高,对于锈病的流行具有决定性作用。连作重茬时,也会促成病菌基数累积,不断加大菌量,导致发病时情况严重。
3.植株密度大发病较重
种植区域,植株数量密度大,杂草茂盛导致田间荫蔽潮湿,有利于病菌传播,降低植株抗病能力,发病范围较广。
三、胡杨锈病防治措施
1.合理分布种植密度
在播种前期,要科学合理计算幼苗植株的株距,一年生苗株数量应每米留有80-100株,二年生苗株数量应每米留有20-30株,保证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通风和透光,并且2-3年生育苗区域应距离胡杨林一千米以上,保证不受病菌侵袭。同时,加大营造混交林力度,提升林业结构,引进其他品种树木,提升林木种类,促进林区树木多样化发展,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对于病害严重的胡杨植株,要及时清理并栽培其他植株,形成以胡杨树木为主的混交林,增强病害抵抗能力。
2.进行种子消毒
在胡杨种子选择过程中,尽量选择颗粒饱满,生命力旺盛的优良树种,以保证生长出的植株自身抗病能力较强。并在播种前期,对选好的优良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利用1:500的福美双溶液或者40%甲醛50倍液浸泡种子十五分钟,以消除所携带病菌,保证种子顺利发芽,不受病菌侵害。同时,对于播种土壤进行检测,保证土壤不含有锈病细菌或其它病菌,如发现存在病菌,要及时做好土壤消毒灭菌处理,为种子的生长提供健康环境,保证胡杨幼苗茁壮健康。
3.加强苗木区域管理
在苗木生长区域,要加强区域管理,对于种植地区的高低不平之处,要加以修整,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因积水或潮湿引发锈病病菌,导致病害。在对植株灌溉时,要注意避免弄湿植株叶片,防止叶片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之中,诱发锈病病菌,合理改善通风光照条件,清除病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保证幼苗不受病菌侵害。及时清除苗区杂草,为苗木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其健康生长。对于发病严重植株,要及时拔除,彻底清理病体植株,集中进行烧毁,防止病菌传染健康植株。
4.加强药剂防治工作
在胡杨幼苗生长过程中,从幼苗生长3-4片真叶时,开始第一次喷洒药剂,防止病菌侵袭,根据植株实际的生长情况和药效残留,制定合理的喷洒方案,进行第二次喷洒药剂。当前,我国最有效的防治胡杨锈病药剂为粉锈宁,利用15%粉锈宁800倍液,每三十天喷洒一次,共喷洒三次,在幼苗叶老化后,将800倍液改為300-500倍液,防菌效果良好。同时,还可利用其他药剂,例如,利用0.5%敌锈钠加入0.2%洗衣粉进行混合,喷洒2-3次,防菌效果明显,或者利用1-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能有效的控制胡杨锈菌扩散,防止大面积传染情况发生,抑制锈病流行。
5.建立病害监测预警体系
在胡杨林区生长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病害观察检测站点,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病害发生规律、发生特点等,及时对胡杨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实时监控树木病害状态,并对其进行预测,根据实际检测情况,制定合理可行性方案,有效开展胡杨苗木的病害防御和治理,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理,降低锈病对树木的伤害。同时,重视树木幼苗的施肥工作,合理进行营养供给,保证幼苗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提升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保证幼苗不受病菌侵害,以改善我国荒漠地区的自然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对于荒漠地区的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加强胡杨锈病的防治工作,能有效的提升盐碱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生态平衡。但在胡杨锈病防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创新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有效的进行治理,保证生态系统平衡。
参考文献:
[1]雷军,杨逍虎,陈丽英.胡杨锈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15,05:90.
[2]田乃祥,马占鸿.胡杨锈病病原与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16,03: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