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和冠心病。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发生结石的疾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衰、死亡的疾病。两者看似不太搭边,却是一对“亲戚病”。与我们熟知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相比,胆结石患者患上冠心病的风险更高。究其原因,胆结石患者多肥胖,运动少,喜爱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常见血脂异常,这些习惯和特质也是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另外,胆结石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塞。胆囊在结石刺激下,胆汁分泌受到影响,不利于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使冠心病风险提高。尤其是体型较胖的中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患冠心病的风险更大。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危剑安教授建议,如检查出胆结石,或家族中有病史的人,生活中要多饮水、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少吃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还要定期体检,关注心电图,若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脂肪肝和糖尿病。脂肪肝和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如影随形,却很少有人将它俩联系在一起。有临床观察发现,10个脂肪肝里就有4个糖尿病。危剑安表示,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足,不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使其在肝脏内转变为脂肪,造成脂代谢紊乱,诱发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的肝脏不能有效转化糖原,储存糖原能力较弱,食物中的糖只能留在血液中,胰岛细胞负荷过重,长此以往,糖尿病便找上门来。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大国”。糖尿病给人体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视,常见的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脑血管病等。除了平日管住嘴,还要坚持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每周最好进行3-5次半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后心率应为“170减去年龄”较为合适。比如,一名65岁的老年人,运动后心率应在105次/分钟左右。
偏头痛和肠易激综合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生元及其团队研究结果证实,有长期不规律性头痛,且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更易患上肠易激综合征。
于生元表示,肠易激综合征常有腹部不适,表现为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大便中常有黏液。已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应格外注意保护肠道健康,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应对症治疗,腹泻时,注意补充水分、保证营养、少食多餐、少吃油腻食物;便秘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值得提醒的是,偏头痛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如感觉总被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困扰,应及时寻求心理或精神医生的帮助。
脑卒中和抑郁。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破裂或被阻塞,导致脑部供血受阻,造成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介绍,脑卒中发作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不明原因地变得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多梦,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好似得了抑郁症,其实这是脑卒中后抑郁在作怪。国内研究发现,约30%的脑卒中患者,会在发病后2周出现抑郁症状,42%会在1年内出现症状。
宋崇升说,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间,建议家人不光要照护的生活起居,也要鼓励病人多出去走走,不要脱离原来的社交圈子。若发现病人出现抑郁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通过服药来缓解。
骨质疏松和呼吸障碍。在大家的认识中,骨质疏松最大的影响是造成驼背、身长缩短、骨骼疼痛,或摔倒、碰撞后易发生骨折。但危剑安提示,它还会招来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这个“坏亲戚”。
危剑安解释说,骨质疏松患者常有骨痛,他们往往由于害怕呼吸运动牵拉加重疼痛,而不敢用力呼吸,使胸腔扩张不够,导致肺部通气量下降。有些骨质疏松患者已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胸腔受压,肺通气功能受限,通气量减小,从而喘不上气、胸闷气短。
专家建议,在中年时,大家就要关注骨骼健康,多摄入钙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等。骨质疏松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寒而加重病情。很多人被診断为骨质疏松后,马上加强锻炼,建议不要急于求成,应先从多在阳光下散步开始,待好转后再慢慢加大运动量。当骨质疏松导致的骨痛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时,就要用药物长期治疗,同时应保持心情平和,才能保证最好的疗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