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成
骨子里
□阿 成
最近,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比如说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为了健康计,为了避免“三高”,避免得癌症,开始对吸烟、喝酒、吃肉等一系列可能造成上述疾病的“美食”避之三舍。其立场之坚决,措施之严厉,态度之谨慎,令人动容。所谓的“高危”食品从骨子里说,他们还是非常喜欢吃的。就是说,好吃与不吃是两回事。
类似的“故事”还有。我常发现一些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村同胞,尤其是一些中青年人到了城里通过奋斗与各种途径定居下来之后,无论是在自媒体上,还是纸质媒体上,这些农村兄弟姐妹大都表达了一个声音,那就是,他们十分怀念自己的家乡,对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往昔的生活方式,包括家乡的吃,连同人际关系等都非常的留恋,充满着深情。那么对城市呢,他们却始终有一种提防的心理,有一种撕不开的隔膜感、距离感,其中也不乏种种偏见。而且这些情感与判断都是真诚的,不容怀疑的。当然,偏见是一回事,喜欢又是一回事。倘若让他们离开他们“并不喜欢的”的城市,离开这个让他们有隔膜感和距离感的新的生存环境,再回到他们的乡下去,那基本上就不可能了。实话实说,他们在骨子里还是喜欢城市的,喜欢在城市定居下来,并一直生活下去。
类似的趣事还有。我曾遇到一些所谓的粗人,他们对知识分子颇有偏见,喜欢开一些关于知识分子的善意的玩笑和友好的挖苦。他们觉得一些知识分子除了穷之外还有点儿傻,有点愚。可是,与此同时你又不难发现,平素里他们是那样的不顾一切,不顾血本地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子女们将来能成为一个大知识分子。这就是说,他们从骨子里对知识分子还是极为尊敬的。嘴上说的和心底想的相当矛盾。
当然也有一些人——尽管为数不多,他们天生清高,蔑视权贵。不过,上头一旦给他们提个小领导当,便立刻趋之若鹜、感激涕零了。换句话说,他们先前的蔑视不过是一种伪蔑视,在骨子里,他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为党和人民多做些奉献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骂貂皮的不见得不想穿貂皮,骂名表的不见得不爱戴名表,骂名车的不见得不爱开名车,骂豪宅的不见得不爱住豪宅,骂领导的不见得不爱做领导工作,等等。他们之所以如此,只是表达了在个人努力的征途上的某种烦躁的心态而已。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骨子里的东西看清楚了,一切也都释然了。情绪和情绪化永远是我们生活当中有趣的、诙谐的,以至于有点悲催的小浪花。
刘振荐自《天津日报》2017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