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因需而练

2017-11-11 10:27刘海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9期

刘海芳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用”一词,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教师在授课时,不仅关注“写什么?”,更关注“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写?”。那么,到底哪个练笔的切入点,是学生最需要的?是最恰当的,最有效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单元目标,不同的学生,因需而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关键词】不同文体 单元目标 不同学生 因需而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042-0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用”一词,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关注“写什么?”,更关注“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写?”。课堂上,教师大都会在教学内容时,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造句,仿写句式,课文补白,续写,改写……可谓是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在热闹纷呈的背后,不免也生发出一些困惑:语文书里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堪称习作典范。那么,是不是教学每篇课文都要读写结合?有时一篇课文可练笔的点很多,到底哪个练笔的切入点,是学生最需要的?是最恰当的,最有效的呢?其实,读写结合,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体现,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单元目标,不同的学生,因需而练,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因不同文体而练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体裁多种多样:有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剧本等。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达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记叙文侧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点面结合等细节描写;说明文侧重应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二度研读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因文而定,有的放矢,寻找读写结合的恰当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文章。文中有不少读写结合的训练点:①仿写过渡的方法;②以“秦兵马俑神态各异”为总起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课文补白想象写;③游人看到秦兵马俑,会怎样赞叹?;④应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等说明方法进行仿写。前三种小练笔在其他文章中或多或少练习过,那选择第四种小练笔,就是睿智之举。因此在教学“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个片段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发现本句的写作特点:①列数字:2000平方米 ,近八千个;②作比较: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③语言的准确、严谨:“已”“近”“差不多”,进而让学生对“一号坑最大,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这个句子进行仿写。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活学活用:“一号坑足有300间教室那么大。”;“一号坑差不多有40个足球场那么大。”“一号坑约有100间多功能教室那么大。”……学生通过仿写,不仅掌握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层地感悟到秦兵马俑气势恢宏的特点,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目的。课末,教师提供九龙漈瀑布的资料:“瀑布高46.7米,宽76米。”让学生进行段的练写。学生学以致用,写起文章来胸有成竹,有模有样:“九龙漈瀑布真壮观啊,约46米高,差不多有15层楼那么高。宽75米左右,好比一面巨大的银幕从天而降。水声隆隆,如同千军万马,飞驰而来。溅起的水雾随风飘散,宛如顽皮的孩子,时而亲吻你的脸颊,时而钻进你的衣襟……”学生的习作能力在恰当的读写结合中得以提高。

二、因单元目标而练

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大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教师在研究教材,潜心备课时,就要根据这一单元课文的特点,相机安排相对应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样,教师的教就有了依托,学生的学也有了方向。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编者安排了《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和《爱之链》四篇课文,单元习作写“我向爸爸(妈妈)表达爱”。根据单元主题,教学《负荆请罪》时,可以设计让学生补上第二幕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细节描写或续写蔺相如和廉颇把酒言欢一小节剧本练习;教学《最后的姿势》时,可以抓住环境描写,设计情境“我拿着第一次的月考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进行仿写。学生们通过景物描写“路边的小狗无精打采地伏在地上,耷拉着脑袋。”;“一阵寒风吹过,枯黄的落叶随风乱舞。”;“树上的小鸟一边欢快地蹦跳着,一边炫耀着它那傲人的歌喉。”……来衬托“我”或懊悔、或伤心、或高兴、或忐忑、或骄傲的复杂心情;教学《船长》时,抓住船长与大副、船员简洁、有力的对话细节,让学生用心品读,感受船长的沉着、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之后,设计情境“小红心爱的圆珠笔不翼而飞” 或 “老爷爷摔倒在地,无人搀扶”,进行没有提示语的对话练习;教学《爱之链》之后,要求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以“第二天,乔依醒来……”为开头,续写故事。通过这四篇课文的读写练习,学生在亲自表达爱之后,再写作,就不愁写得不具体、不生动了。教师在完成单元二的教学任务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也就水涨船高了。

三、因不同学生而练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參,还要备学生。

首先,小学阶段分低、中、高年段。学段不同,读写的要求也不同:低年段侧重于句式的练习;中年段侧重有特点的段式;高年段侧重于谋篇布局和表达方法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读写训练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也就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次,同一学段的学生,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学情:有的班级仿写句式的能力较弱;有的班级刻画语言、心理等细节薄弱;有的班级存在习作开头难……教师就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读写训练点。比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①扫路人的外貌描写;②游人爬天游峰的侧面描写;③扫路人与“我”的语言细节描写……如何选择合适的训练点,关键在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如果本班学生的习作,外貌描写存在千人一面的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品读完天游峰扫路人的外貌描写之后,抓住班上某个同学或老师的外貌特点,来个“你读我猜”的读写练习;如果本班学生的习作,大都是哑剧,存在缺少语言细节描写的问题时,就可以采用特定情境下,语言细节描写的读写练习;如果本班学生的习作,存在侧面描写缺失时,就可以采用特定情境下,侧面描写的读写练习……

总之,在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找准读写结合点,授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惑,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