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宏志 李希政 吴海英
摘 要:元蘑(HOhen buelia Senotina)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元蘑的生物学特性,重点阐述了元蘑从菌种制作至出菇管理的详细操作技术,为元蘑人工栽培技术推广和技术熟练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元蘑;栽培技术;菌种制作;生产过程;出菇管理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43
元蘑(HOhen buelia Senotina)又名亚侧耳、黄蘑、冻菌,属伞菌目口蘑科,亚侧耳属[1]。是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元蘑菌肉肥厚、细嫩清香、营养丰富是东北人民传统的菇类食品。与侧耳属菇类相比,元蘑适合干制、晒干或烘干。干品品味不减,清香,有独特风味,这在生产中有明显优势。
1 生物学特性
子实体丛生或覆瓦状叠生,菌盖呈半球状、扇形或肾行。宽3~12cm,表面稍粘覆有胶质膜,黄绿色或污黄色或带褐色,有短絨毛;盖缘平滑,出内卷,后反卷;菌肉厚,白色、柔软;菌褶延生、稍密、薄、幅宽前方窄,白色至淡黄色;菌柄侧生较短或无,长1~2cm,粗1.5~3cm,柄上被有绒毛或鳞片,淡黄色、常有黑褐色斑点。
2 元蘑菌种制作
2.1 母种斜面培养基的制作
母种:土豆200g,杂木屑1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 6.5。
2.2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
木屑培养基:阔叶树木屑73%,蔗糖1%、麦皮10%、玉米面15%、碳酸钙1%、水料比1:1.20~1.30。
2.3 养基灭菌与设施设备消毒
2.4 母种斜面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高压灭菌用每千方厘米1.10kg,在121℃温度下灭菌30min,固体菌种培养基在灭菌后立即排放斜面,斜面长度占试管长度1/2为宜。
2.5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
高压灭菌用每千方厘米1.50kg压力,在121℃温度下灭菌1h。麦粒为原料的培养基适当延长灭菌时间。也可用常压蒸汽灭菌,即在100℃温度下持续灭菌8h。
2.6 培养料配方
硬杂木屑78%,麦麸17%,白糖1%,石膏1%,豆饼粉1.5%,玉米粉1.5%,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3%, 食盐0.5% ,菇大壮0.07%。
3 拌料
拌料是把栽培原料按配方比例称好,辅料要按照配方准确称取,然后混合均匀达到含水量合适,pH值合理,拌料的目的是使各种原料与水充分混合,使菌丝充分地吸收基质中的营养,正常的生长,因此拌料时一定要按程序认真充分地搅拌,使各种原料和水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给菌丝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生长环境。
4 装袋
塑料袋的选择:元蘑袋料栽培目前我国多选用17cm×33cm×0.045cm或17×38~40×0.045规格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或低压聚乙烯折角塑料袋,高压灭菌应选择聚丙烯折角袋;常压灭菌则选择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折角袋。装袋时要注意松紧一致,袋面光滑无褶,料面平整。装料太松,菌丝细弱,易衰老,出耳时易发生污染;装料太实,通气不良,发菌慢。
5 灭菌
高压锅在使用前应先检查压力表、放气阀、安全阀、胶圈等是否正常。
临用前按照灭菌器要求的注水量,加水至指定的标度,并放上帘子。
将料袋放在灭菌器内不易过挤,以利热蒸气流通,特别是料袋不能叠放紧压,妨碍热汽渗透,造成灭菌不彻底。料袋装好后,将灭菌的盖密封,不能漏气,然后打开放气阀门。
接通电源或打开锅炉的进气阀门加热。
要特别注意排出锅内的冷空气,否则会造成假压(假升磅),导致灭菌不彻底。排除冷空气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当水加热沸腾后,空气由已打开的放气阀门排出,等蒸汽从放气阀门有力地冲出后,说明冷空气已排完,可关闭放气阀门继续加热;加热后不开放气阀门,当气压表的指针上升到0.5kg/cm2时,打开放气阀门,排出冷空气,指针降至零后再关上放气阀门,继续加热。
当压力上升到所需要的指标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灭菌过程中要保持压力稳定,不能忽高忽低,特别应注意安全阀门,如果安全阀失灵,当压力超过灭菌器最大的承受能力时会出现意外事故。
达到灭菌要求的时间后,应关掉电源,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以免在减压过程中袋内外产生压力差,击穿塑料袋导致杂菌污染。
6 接菌
接菌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原种转接到经过灭菌的栽培袋内的培养料上,是金针菇栽培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一定要保证接种设备好,环境清洁卫生,消毒降尘彻底。
接种人员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进入接种室前,在缓冲间穿上无菌工作服、换上工作鞋、带好口罩和工作帽,再用2%来苏儿将手浸泡几分钟,然后进入接种室。
接种前用75%酒精棉球檫手,操作时要思想集中,严格认真,尽量少走动,动作要轻,尽量减少空气波动,每次接种结束前禁止打开门窗,避免空气污染。
特别注意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的无菌区接种,要保持原种瓶始终对着酒精灯火焰上方。袋口也冲着酒精灯火焰上方无菌区,用无菌的镊子将原种弄碎,均匀地撒在袋料表面,形成一薄层。这样菌丝萌发快,抢先占领料面,以防杂菌侵入。
拔出棉塞时,不要用力直线上拔,应当旋转式拔出,避免造成袋内空气负压,外界空气突然进入。
棉塞潮湿时应更换灭菌过的干燥棉塞。
所有接种工具均要进行严格的灼烧灭菌。
尽量使开袋接菌、封口、摆放成流水作业。
每隔30min用2%来苏儿往接种室空间喷雾1次。
接种工具碰到带菌的地方应重新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endprint
接种人员操作熟练、准确、迅速。人员要相对固定。
接种时若菌袋在30℃以上应杜绝接种。
从打开袋口到接完这一袋盖好封盖(棉塞)的时间越短越好,这样受到杂菌感染的机会就小。
工作结束后,及时搬出菌袋并将室内收拾干净,如果要连续使用接种室,必须重新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
7 菌袋培养
7.1 培养室的消毒措施
培养室在袋放入前应进行严格消毒,墙壁刷生石灰,并用高效绿霉净溶液喷雾消毒,然后用气雾消毒盒熏蒸。地面撒一层白灰粉。为防止虫害,在使用前培养室也应用0.1%菇虫速杀喷雾1次。若是老菇房最好用甲醛熏杀1次,再用20%~30%烧碱(氢氧化钠)喷洒。
菌袋接种后,应及时上架摆袋,袋要轻拿轻放,切忌用手直接拎袋口,这样很容易造成污染。在架上摆放袋要间隔1cm以上,便于通风降温。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单位面积的数量而加大菌袋数量。这个时期的技术管理规程如下。
7.2 温度控制
温度对元蘑的发育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菌丝生长的速度,菌丝对培养基分解能力的强弱,菌丝分泌酶的活性高低和菌丝生长的强壮程度。元蘑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2~25℃,以25℃生长最佳。随培养基内菌丝生长量的增加,菌丝发热程度将逐步加强,通常以最适培养温度为基准,每5d降1℃。
菌袋内菌丝在袋内小气候生长其温度一般比外部空间高2~3℃,因此,室内控温时应当掌握在最适温度之下2~3℃为宜。
菌袋培养应严格注意菌温、气温、堆温的关系,严防烧堆。
菌袋培养要有冬季能低温,夏季能降温的措施。
元蘑菌袋培养温度要求“前高后低,守低勿高”的原则。
7.3 培养初期
即接种后3d以内,培养室的温度应适当高些,以24~25℃为宜。使刚接种的菌丝迅速恢复生长。菌丝萌发快,生长迅速,能减少杂菌污染。
7.4 培养前期
即接种后3~15d内,培养室的温度以20~22℃较为适宜。
7.5 培养后期
即接种后15~35d,以温度18~20℃较为适宜,这个时期元蘑菌丝已占优势,虽然室温较低,但菌体本身代谢也会增加温度,菌丝也快速健壮生长。
当菌丝吃料1/3时,绝不可使温度超过28℃,以22℃以下为宜。 因为在超温下培养的菌丝不死也伤,没等出菇,菌丝就会收缩发软吐黄水,不仅易生长绿霉,而且子实体也很难长出,这就是所谓的“高温后遗症”。
7.6 湿度控制
由于元蘑菌丝体是在袋内生长,只要培养基水份适宜,湿度控制比较容易,为有效地防止杂菌侵入,培养室湿度应以“宜干不宜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5%~60%为宜。若湿度过大,可在培养室内多撒白灰粉吸潮,或加强通风排湿。若发菌期过于干燥,接入的菌种在袋内发干,不宜萌发,可在地面喷2%白灰水使其达到湿度要求。
7.7 空气控制
应掌握“先小后大,先少后多”的原则,培养的前5~7d,如果不超温可不用通风。菌丝萌发生长封面后应及时通风,每天中午通风1次,每次1h。菌丝长至袋面1/3以后应加大通风换气次数,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次,每次1h,必要时打开门窗进行大通風1次。越到菌丝生长后期越要注意通风,加大通风量“通风治百病”。总之,元蘑菌是好气性真菌,在培养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要有适当的通风设施。另外要注意空气的对流,最低限度使培养室内不气闷,无异味。
7.8 光照控制
元蘑菌丝生长阶段不要光线,光照菌丝易老化,诱发原基形成,形成半袋或袋四周出菇,影响后期产量。因此,元蘑发菌室应有遮光措施,即“暗光培养,宁黑勿亮”。
7.9 菌袋检查与处理
菌袋培养头3~5d,对菌丝进行第一次粗检。主要检查菌种是否萌发成活,7~10d再检查1次,主要检查菌丝长势及污染情况;15d左右全面仔细检查1次。详细检查菌袋污染情况,将污染菌袋按污染的种类及污染程度分别处理,污染较轻的可以用药剂处理,用75%酒精加高效绿霉净混合液注射到杂菌袋里,(也可用30mi甲醛加50mi75%酒精混合液处理)注射面应大于污染面。注射后贴上胶布,然后移到低温15℃以下培养,温度低霉菌很难生长,元蘑菌丝反而长的更壮,这样菌丝就会吃掉杂菌菌丝,照样正常长菇。个别污染严重的菌袋,不能随便扔弃,应集中在一起,将袋内料倒出,堆在一起盖上塑料布发酵(将袋烧掉)后做新的培养基原料。如袋内培养料已发臭,或感染链孢霉的袋,应深埋处理,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8 出菇期管理
8.1 管理与收获
温度保持在10~25℃,最好是15~18℃。大棚上面扣膜,膜上覆草帘或遮阳网[2],白天把棚膜近地处掀起,保持离地30cm,以利于通风(元蘑特别需要大通风量)。夜间气温低于15℃时,再把棚膜放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要提到85%~95%。开袋后25d菇蕾形成,再过15d,菌盖达到5~8cm、边缘稍内卷时可以采收。在菇蕾形成阶段,元蘑子实体原基是在低温10~15℃的条件下以及光照刺激下形成,初期要通风降温,增加光照,促使菇蕾形成,此阶段温度10~15℃,光照要足,湿度80%以上,一般不要直接向划口处喷水,如果此时加大空间温度或喷水,菌丝就会迅速生长,形成一层白色菌皮,影响菇蕾的发育。
8.2 幼菇期
元蘑菇蕾形成约需3~6d。此阶段温度控制在15℃左右,空气湿度85%~95%,不直接向菌袋喷水。
8.3 成熟期
从菇蕾到成菇一般需要10~20d,此阶段温度10~18℃为宜,空气相对湿度85%~95%,加强通风换气,适当增强光照,要经常少量多次喷水,雾状为好,以满足水分需要。
参考文献
[1]陆北路,陆志敏.栽元蘑的生态特性与袋栽技术[J].浙江食用菌,2008,16(6):15-16.
[2]尹永林,王志学.大棚栽培元蘑[J].食用菌,2004(4).
作者简介:夏宏志(1973-),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菌种驯化及栽培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