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油腻”,并没有值得关注的价值

2017-11-11 15:21邹金灿
南方人物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诗者性恶论自警

邹金灿

作为中年男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最近颇有被社会“关怀”的感觉。君不见,前阵子人们流行说“保温杯”与“枸杞”,如今又增添了“油腻”,都是针对中年人而发的词汇。

所谓油腻,其实就是欲望的表现之一。欲望本身,是一个不需要回避的东西。《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试问谁不喜欢美食,谁不钟情于俊男靓女?这些都属于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内容。

欲望不可耻,然而如何表达欲望、满足欲望的行为边界在哪里,里头就有不少学问了。也就是说,要能真正“控油”,需要做不少修身的功夫,不是看几篇攻略、规避一下中年男人那些普遍被诟病的表现,就能做到的。

荀子认为,人生而性恶,因为每个人都有利己的欲望,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容易出现相斫的情况。为之奈何?那就需要用礼义来管理人的行为,使人有辞让之心,举止有度,人群自然安定。

学习礼义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书。宋儒尊奉孟子,贬斥荀子,但是宋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理义不交于胸中,便觉面貌可憎,语言无味。”这个说法的前提,便是默认了人性里天然就有许多不好的东西,需要通过读书来洗涤。

这个观点,本质上跟荀子的性恶论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如果赞同黄庭坚的说法,就无法反对荀子的性恶论。

但是问题在于,若是过于强调礼义,对欲望采取遏制的态度,就容易导向枯寂的人生,最终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礼义崩坏,人心无归,欲望更加泛滥。

好在,我们有诗。

诗者何为?《文心雕龙》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里的“持”,是把持的意思。诗这种东西,既能表现人的情性,又能使情性归于平和中正的状态。

南宋时期,大臣胡铨上书朝廷请斩秦桧,引发朝野震动,就连金国人也重金求购他这篇文章。事件的结果是,秦桧当然没有被斩,而胡铨迎来了人生中的黑暗时期——也可以说是光辉时刻——他一路被贬官,一度在海南待了近十年,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好在胡铨身体硬朗,在有生之年还是等到了北归的任命,在回程的一个住处里,酒后的他题了这两句诗:“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这两句说的是胡铨落难的那些年里,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女子黎倩。

关于黎倩的身份,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妓女,一说是有夫之妇,总之是胡铨不太名正言顺的伴侣。因了胡铨的这个故事,“梨涡”一词不仅指代酒窝、美女,更增添了一股不可名状的意味。

后来,朱子到访胡铨题诗的地方,写下七绝《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没错,这里的“人欲”,就是“存天理,灭人欲”里的“人欲”。

朱子这是在批评胡铨,尽管他在标题里用了“自警”两个字,好像不是针对胡铨而是警醒自己,但不要忘了我们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古训,要不是朱子认为胡铨和黎倩的这件事情不好,怎么会自警?所以他其实是在感叹,欲望实在是一个凶险的东西,你看连胡铨这么杰出的人,也溺于其中。

从事理上看,朱子这个批评不免有点苛刻。胡铨在如此艰难而漫长的生活里,黎倩可能就是他惟一的慰藉,不应责以严格的礼义。不过,朱子此诗妙就妙在,它尽管意在批评胡铨,却不会给读者一种咄咄逼人、不留余地的感觉,甚至还呈现出作者的一些可爱来。

这是因为,一种情绪或意见,一旦以詩的形式表达出来,就经历了一个含蓄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人发生约束作用的一种机制,本质上也属于礼。

也就是说,胡铨并不“油腻”,朱子也并不冬烘。所谓“油腻”,其实并没有值得关注的价值。一个人要是不知礼,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展现出应有的“油腻”。

猜你喜欢
诗者性恶论自警
涵养行举自醒的自觉
辽宁省图书馆藏宋刻珍本《自警编》考论
Reading the Four Books with Aristotle: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François Noël SJ (1651—1729)*
诗人病了
以荀子、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性恶论之浅析
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启示
荀子人性论:性恶论,还是性朴论
危险的诗句
乌鸦与皂角
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