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铁矿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80)
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神经性聋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 艳
(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铁矿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80)
目的对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神经性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之间88例我院突发神经性聋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并且分别采用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43例,治疗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38例,治疗有效率为86.36%,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突发神经性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突发神经性聋;临床疗效
突发神经性聋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是能够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我们对其予以重视[1]。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88例突发神经性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予以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和常规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如下为我院报道。
在本次研究中,排除精神类疾病患者、智力障碍患者、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12岁以下儿童和60以上老年人,我院将患有突发神经性聋的88例患者设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经过确诊,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之间。将88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含4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为27例,女性为17例,年龄在26~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2.2)岁;对照组患者男性为29例,女性为15例,年龄在28~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2.3)岁,两组患者全部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同意,并且已将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告知患者。
在我院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予以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和常规治疗,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
使用去蛋白小牛血清15 ml加上生理盐水250 ml进行静滴;口服阿斯匹灵0.3 g。每日一次,十日为一疗程。
1.2.2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
使用去蛋白小牛血清15 ml加上生理盐水250 ml进行静滴;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上生理盐水250 ml进行静滴;使用国产两舱四门一体10人氧舱,加压时间为20 min,压力为0.25 mPa,使患者吸纯氧60 min,休息10 min后再减压30 min。每日一次,十日为一疗程。
观察组一疗程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患者听力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听力较弱但能够与人正常交流为有效;患者听力无变化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通过x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43例,治疗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38例,治疗有效率为86.36%,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n(%)]
高压氧治疗主要是通过提高患者的血氧张力来增加其血氧含量[2],改善微循环,保护病灶周围的神经细胞[3];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一种银杏叶提取符合针剂,主要含有银杏苦内酯、白果内酯、银杏黄酮甙和双嘧达膜等,能够双向调节血管张力,并改善细胞的代谢,二者对治疗突发神经性聋均有促进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88例突发神经性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予以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和常规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根据上文中的表格我们能够了解到,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43例,治疗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38例,治疗有效率为86.36%,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采用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突发神经性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1]刘明秋.长春西汀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3):3921-3922.
[2]郭爱萍,路 婷.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97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0):3746-3747.
[3]王金平,姜子刚,李 欣,等.成人流行性腮腺炎并胰腺炎、睾丸炎及感音神经性聋一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2):322-323.
R764.43
B
ISSN.2095-8242.2017.061.12033.01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