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义,周宏宇,周立娜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针刺配合健脾益气汤治疗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王文义,周宏宇,周立娜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观察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应用针刺配合健脾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72例萎缩性AMD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健脾益气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针刺配合健脾益气汤治疗萎缩性AMD患者时,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情况。
针刺;健脾益气汤;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也称之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眼底退行性病变,发生率密切相关于年龄,发病后降低患者中心视力,甚至致盲。萎缩性AMD是AMD中的一种,约有80%的AMD患者为萎缩性,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目前,中医在萎缩性AM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多采用中药方剂治疗,但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的视力改善状况并不理想。研究指出,萎缩性AMD患者在应用中药方剂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后,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本院治疗接收的萎缩性AMD患者时,即采用针刺配合健脾益气汤方法,效果较好。
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接收的萎缩性AMD患者72例,男30例,女42例;年龄52~80岁,平均(58.7±3.4)岁;就诊时矫正视力0.01~0.6,平均(0.3±0.1);病程6个月~4年,平均(1.5±0.5)年。纳入标准:(1)符合萎缩性AMD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2)中医症候为脾气虚证型;(3)未合并其他眼病;(4)伴有全身疾病者病情稳定;(5)年龄50~80岁;(6)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接受针刺及中药治疗。排除标准:(1)排除伴有其他眼病患者,如青光眼、严重白内障;(2)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患者;(3)肝功能严重异常患者;(4)药物过敏、不适合针灸患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给予健脾益气汤治疗,方剂组成:党参20 g,黄芪30 g,法半夏、茯苓、白术、陈皮、生地黄、丹参、柴胡、黄精各15 g;方剂水煎服,每天1剂,一疗程共10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
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治疗,以晴明穴、攒竹穴、承泣穴、风池穴、太阳穴及翳明穴为针刺穴位,上述穴位经碘伏消毒后,利用一次性华佗牌无菌针(直径0.25 mm、长度25 mm)针刺,进针深度根据具体穴位确定,手法均为提插捻转补,针刺晴明穴时,进针与出针分别在患者呼气、吸气时进行,留针30 min,每次行针间隔时间10 min,每天1次,共治疗3个疗程。
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痊愈:消除或基本消除临床症状与体征;显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视力评分至少2分,即视力提高至少3行;有效: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视力评分1分,即视力提高1~2行;无效:未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或出现加重,视力未提高或降低[1]。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萎缩性AMD发病后,视网膜色素上皮、感光细胞层、脉络膜多层组织为主要病变部位,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异常改变为常见表现。多数患者表示,慢性光损害、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等均相关于该疾病的发生,并提出多种发病机制假说,如遗传因素学说、氧化刺激学说等,但并不清楚具体的发病原因及机制[2]。现阶段,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关于AMD的发病原因,中医形成比较统一的认知,认为与肝脏、肾脏、脾脏及气血病变相关,且萎缩性AMD属于疾病早期,主要为脾虚,应给予健脾益气治疗。本研究中采用健脾益气汤作为治疗患者时的中药方剂,方剂中,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功效为健脾益气,同时,茯苓与白术还具备利水渗湿的作用,法半夏与陈皮可化痰、燥湿,生地黄滋补阴津,黄精益肾、养阴、健脾,促进咽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上述多味中药合用后,能够利水渗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利用中药方剂调理全身时,于局部穴位配合针刺,养血明目、通经活络,使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促进黄斑功能及视力功能的提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应用针刺配合健脾益气汤治疗时,可明显的改善病情,抑制病情进展,提高视力水平,安全有效,且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于临床中。
[1]王文义,周立娜,张 雪.健脾益气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
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5(06):44-45.
[2]朱华英,邹菊生.邹菊生教授柔肝健脾法合并针刺治疗年龄相关性
黄斑变性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20(04):265-268.
R774.5
B
ISSN.2095-8242.2017.061.11913.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