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 佩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监测及护理方法
席 佩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分析研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偶测血压,研究组则接受24 h动态血压检测,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对比分析其干预结果。结果对比两种监测方式所监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指数,白天血压高于夜晚血压,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5%低于对照组22.5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疾病接受24 h动态血压检测,客观性检测其昼夜血压波动和变化状况,对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存在有利作用,明显降低了肾、脑、心等靶器官损伤性,值得此后持续推广。
护理;监测;动态血压;高血压;冠心病
近几年来,因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也呈攀升趋势,特别是合并冠心病者,对其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有效及时控制其血压、及时调整给药,对降低并发症和确保疗效有重要意义。因此,此研究分组讨论80例患者,意在研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疾病的动态血压监测状况,并给予相应护理。具体报告如下。
用随机数字法分组研讨80例患者,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46.2±1.3)岁,病程时间3年~10年。研究组:男性22例,男性18例,年龄为(46.5±1.2)岁,病程时间3.1年~10年。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2]:(1)患者均满足WHO组织规定的有关冠心病和高血压疾病判定标准;(2)接受血压监测、冠状动脉造影等方式检查得到确诊;(3)知晓此次方案,并愿意配合。
排除标准:(1)排除风湿性心脏病、肝肾功能疾病、甲状腺亢进、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脑卒中等疾病者;(2)存在精神性疾病者和药物过敏史患者;(3)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
对照组接受偶测血压,患者呈坐位,测量3次左上肢,取平均值。研究组则接受24 h血压监测,告知其一周前则停止服用降压药物,在其左上臂部位固定袖带,距离肘窝2厘米位置,松紧适度,1次/d,30 min/次,夜晚每次60 min,测定时间需>22 h。用美国所提供的无创便携式AMR4型监测其血压,并监测日常活动,排除剧烈运动外,并按照所监测结果确定给药和给药剂量。
护理方法:(1)运动护理,指导其适量、合理运动,以免受寒。(2)饮食护理,主要食用优质蛋白类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以免发生便秘,禁止食用油腻性食物。(3)健康教育,将血压监测、高血压、冠心病的健康知识讲解给患者,让其心态保持平和,按照医嘱进行服药。
整个研究过程中,记录其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对比分析。
研究所得的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s)、(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种监测方式所监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监测结果(±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监测结果(±s)
组别 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研究组 40 145.2±12.5 96.4±7.4对照组 40 157.3±14.2 102.1±15.1 t-- 4.0452 2.1438 P-- 0.0001 0.0035
对比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指数,白天血压高于夜晚血压,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状况(±s)
表2 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状况(±s)
组别 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白天 40 97.3±12.4 141.2±13.2夜晚 40 89.1±9.7 136.1±14.3 t-- 3.2942 1.6574 P-- 0.0015 0.0001
对比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5%低于对照组22.5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n(%)]
高血压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血压指数会因年龄逐步增高,其中较为明显的则为收缩压,但年龄>50岁后,舒张压则会逐步降低,而随之脉压也会增大。
高血压疾病状况与血压负荷、日夜节律改变、血压变异性、24 h动态血压指数等存在相关性。健康人体血压昼夜波动性明显,动态血压呈双峰一谷曲线,则凌晨2~3点时血压指数最低,早晨血压快速增高,高峰期则为下午16~20点和上午6~10点。
[1]张潇怡,问文敏,张添甜,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9).
[2]盛文芳,洪 斌,张 政,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与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61.11977.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