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两用技术
——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2017-11-11 03:50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两用军民领域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

军民两用技术
——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

军民两用技术,是指既适用于军事用途又可应用于民用领域、具有显著商业化价值和产业化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二战后,许多国家逐渐形成了军民融合发展局面。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分别代表着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和阶段特征。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6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军民两用技术不仅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能否在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关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大局。

当前,中国和美国是国际上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较快的国家。2017年8月10日,《参考消息》刊发的文章《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紧追美国》阐述了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重点指出:“中国正效仿美国和以色列,将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的强大技术实力和无与伦比的人才资源与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充足资金相结合”。然而,事实是,中美两国在历史背景、战略和路径等方面不尽相同,中国并没有效仿美国借助民营机构的帮助推进国防现代化,而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政府坚定支持将军工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强大技术和人才优势与民营企业的充足资金和产业化优势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采办政策,明确了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畅通了国防部和其他政府机构的采购渠道,释放了民间人才、技术和资本的活力。美国政府部门统筹和管理国家经济部门兼顾国防工业需求,逐步完善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最终实现“一套资源、两种能力”。相比之下,我国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主要出发点是要强大国防实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升国家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综合实力。

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制约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融合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渐破除,疏通了军、民技术和资源双向转移的通道。军民融合发展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提供了有效途径,我国正在自上而下地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近年来,我国军民两用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2015~2017年,《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编辑部跟踪调研国内外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发展情况,并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技术进展、制造水平、产品关键程度、市场表现、军民两用影响潜力等方面对国内外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一级技术领域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领域有光机电和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达到“并肩”的水平;然而,能源环保和动力、先进制造技术两个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

在28个二级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中,如图1所示,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技术领域有7个,即:激光及微光机电技术、光机电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航天装备、新型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节能环保。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近的技术领域有11个,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其它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与深海探测、智能制造装备、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加工、增材制造。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大力发展的技术领域有10个,即:微电子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新动力、先进连接、先进成形、数据存储、前沿新材料、精密加工与微制造技术、表面工程、数字智能化柔性化制造技术。根据近几年的调研结果统计分析可见,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速度较快,领先的领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并呈现赶超趋势。

表1 各技术领域国内外进展情况评价结果表

表2 技术、制造和市场情况国内外对比分析表

如表2所示,世界与我国的军民两用技术总体进展情况处于“显著”状态。我国新技术研发、工程化研制、新产品竞争力、市场增长速度进展比较突出。但与世界领先的水平相比,产业化应用、新工艺设计、规模化生产进展一般,反映出我国在工业生产环节还需再加把劲。上述图和表所示数据说明,我国在一些热点和重要领域已经超过美国,处于世界前沿。2015~201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世界总量的比例达到29.08%,超过美国,相当于美国的100.05% 。可以说,我国已不再是奋力猛追的跟随者,历经“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已经可以“比肩”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并驾齐驱的领先者,未来我国要继续加快步伐,争做一马当先的领跑者。

当前,军用、民用技术的界限已十分模糊,军事专用技术在新技术中的比重已不足15%,而军民通用技术超过了80%。国防高技术的“溢出效应”十分显著。然而,有些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顶层设计、除藩破篱,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彻底扫除从计划经济沿革而来的体制机制壁垒,健全军民融合的法律、规章、制度,畅通我国国防与民间的科技成果共享和转化渠道,丰富多渠道、多元化的军民技术研发和转化的服务平台,使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中发挥出预期的效力。

一是技术与投资优势互补。数以万计的国防高技术“家底”,就是军工企业的“最大优势”。但同时要看到,国防技术转移应用需要二次开发、二次投入,这无法再依赖国家投资,必须依靠在资本筹集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的大型民营企业。这就像“接力赛”,军工企业的技术突破是“跑好了第一棒”,民用企业的投资、转化则是“下一棒”;“下一棒”接好了,军工企业的“资源优势”和民营企业的“投资优势”才能发挥出1+1>2的效应,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才能变成耀眼的生产力。

二是研发与市场深度对接。目前,我国军工企业在国家近60年的全力支持和投入下,研发创新体系已较为完备。为此,只有通过合资、合作、建立联盟等方式,把军工企业的“研发创新平台”和民用企业的“市场推广平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精准把脉市场导向,并迅速调动人力资源,运用研发平台优势,实现军用技术二次开发、中试熟化。

三是集成与专项有机融合。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市场、管理的全链条,需要强化抓总协调,打造军民融合“综合集成创新系统”。军工企业在承担国家级重大型号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完备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具备了丰富的大系统集成经验。军工企业的系统工程方法和抓总协调作用,对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全寿命对接融合,具有“举一纲,万目张”的重要作用。发挥军工企业的总体设计、总体协调、总体推进、总体集成作用,把跨军民、跨领域、跨行业、跨系统的创新成果集成起来,发挥最大效益、最优效能,是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举。

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态势如春潮一般,各领域齐头并进、万马奔腾;后起之秀不断涌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将以军民两用高技术发展作为抓手,带动各领域的协同创新,积极抢占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为推动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两用军民领域
大连海大两用船建造项目初步设计获批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晴雨天两用鞋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年总目次
2020 IT领域大事记